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从春耕备播“科技范儿”看中国乡村振兴新图景-报资讯

1月30日,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纪王场乡和谐社区的麦田,农民驾驶农机对小麦进行喷药作业。新华社发(刘勤利 摄)

设置好飞行速度、相对作物高度和肥料用料,55岁的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鑫斌家庭农场负责人罗发新轻按按钮,5架植保无人机如离弦之箭,轻快地飞向田地,开始自动施肥作业。今年春耕,罗发新的农场尽享高科技的便利。


(资料图)

以前,50个人忙碌1天才能给1000亩地施肥;如今,1个人设置好5架无人机,1天就能给1500亩地施肥。“效率提高了数十倍。”罗发新笑着说。

这座农场的“科技范儿”不止于此。1100亩数字化智慧农田里,4台土壤墒情监测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哪块田缺水,我不用肩挑手扛,拿着手机就能远程操控田间喷头进行喷灌作业。”罗发新说。

从江淮大地到东北平原,从塞上江南到天府粮仓,中国各地春耕春管正陆续展开,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月13日公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今年是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近四成。做好春耕春管,对于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乃至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作物良种、先进农机、技术推广……今年春耕备播一线,新科技、新技术给田野带来丰收的新希望。

罗发新的成功实践带动长丰县更多农民采用机械化耕种。目前,该县139.9万亩耕地中,大宗作物机械化耕种率已达87%。

“通过机械化耕种,实现降本提效、增产增收。2022年,当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逾2.7万元,同比增长7.2%。”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晓虎说。

统计显示,中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

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中国将从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种业振兴、先进农机研发推广等多方发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2月15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一个有机农业园的蔬菜大棚内,工作人员遥控操作植保机器人进行施肥作业。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绿色,是不少地方春耕的特点。“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了1.1万余亩水稻,想再订购点生物有机肥。”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陆家村,54岁的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正打电话向北京一家公司订购肥料。

于殿红已多年使用这种生物有机肥,它由酵素和农家肥等加工而成,能够为水稻补充各种养分和微量元素,还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五常市是优质稻米主产区,市场需求倒逼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环节,越来越多的农民根据订单要求开展有机种植,保证大米品质。

“我去年和合作社签署订单,种植了150多亩有机水稻。投入高一些,但大米能卖上好价钱也是值得的。”民乐朝鲜族乡振兴村村民王文孝说,通过种植有机水稻,一垧地(15亩)可以多挣四五千元。

截至2021年底,黑龙江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7934.3万亩,较2011年增长32.7%。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说,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建设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既顺应老百姓从“吃得饱”到追求“吃得健康”的变化,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2月8日,在安阳万庄公铁物流园,工作人员在装运化肥。时值春耕备耕时节,河南统筹做好化肥生产、运输、销售、农技指导等工作,保障农资市场供应稳定,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当下,中国各地方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春耕备播保驾护航——因地因苗加强技术指导,抓好农资跨区域调剂调运,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补助全覆盖,提早下拨病虫害防控资金等。

在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的万庄国家化肥储备库,十多辆卡车在储备库门口装运化肥,传送带、叉车全功率运转。每天有1300吨复合肥从这里运往外地。

“这几天正是春耕最忙碌的时候,我们做好了充足准备。”万庄物流园行政总监王保堂说。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记者周文其、徐欣涛、陈尚营、孙晓宇、刘金辉)

关键词: 技术推广 农业发展 粮食产量

娱乐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