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寻找年味 每日头条

寻找年味

■朱佳勤


【资料图】

备足煤炭

一放寒假,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加入到背煤迎新年的大队伍中。不错,那时家里烧的媒全是父亲母亲,姐姐和我一挑一挑,一背一背去很远的地方背的。有多远呢?天不见亮就出门,要到晌午十二点过才能挑一担(背一背)煤回家。

记得我第一次背煤时,母亲给我准备了一个细长得像桶一样的背篼。邻居们说,我和背篼一样团,都像个滚子。我不知道我可不可爱,但那背篼是一定可爱的。我便因为这背篼爱上了背煤。可背煤真的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单单是来回那一程很远很远的路就不说了,还上上下下,弯弯曲曲,坑坑凼凼的,让人感觉难过得很。有时,因为你一懈怠,就有一群人绕过那个弯到你的对面去了。你明明一眼就能看到对方,如果有缆车,或者是直路的话,你一下子就可以到达对面。偏偏却要从你这里绕过下面那个弯,然后再爬上那一坡,才能到你先前看见的那人的地方。可是,等你走到那里时,先前的人们又不知哪里去了。你,一直在赶路中。所以,通常情况谁都不敢懈怠,甚至稍微放松,必须始终保持队伍成一群的态势。尤其是临近尾声的时候。紧要关头一旦懈怠了,足够磨灭你的所有意志。

从第一次背煤起,就不喜欢,却不知怎么又从不缺席和伙伴们一起去。背得最频繁的时候,一天来回两趟。最后一趟的最后一段路差不多用了四条腿。那时,母亲总会在要到时接上一肩。你不知道,当母亲把背上的媒接过去的时候,有多爽,那时就真的有飞起来的感觉。才刚刚灌了铅一样的腿,顿时脚下生风,以至于立马就去踢脚下的石子。母亲看着也只是笑笑。要在平时,她会心疼她花了钱才买来的鞋子。

一个月时间,除去下雨天,加上一天两个来回,差不多一天一背,足足备了一年到头烧的煤炭,这是在母亲精打细算下完成的。到第二年背煤迎接新年时,往年的煤还有结余。那种苦力却又幸福的年的味道上心的甜。

糊墙换新

腊月二十五,我们姐妹俩早早起来,用准备好的米汤、报纸和明信片,糊墙换新,让年的味道干净明亮起来。

腊月二十四那天,母亲会扫尘。等到母亲把尘扫完,大姐和我就开始做最后一道工序——糊墙。那些报纸明信片不知大姐从哪里弄来的。总之,作为帮手,我在一边把米汤扫在报纸上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读着报纸的文章,以至于总跟不上大姐的节奏。你专心点行不行!时不时她就凶巴巴地来一句。大姐对于美的要求很严,一会儿就让我走远点看贴歪没有,我也装着听话的样子,嗯,有点歪,左边往上面走哈。其实,我就是故意做个架势,让大姐忽略我扫米汤看报纸的事。但是,大姐糊报纸总是一本正经地要求工工整整,贴明信片时,又总是故意贴得东歪西倒。尽管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看上去,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等到三面墙都糊上了报纸,屋子一下亮堂起来。母亲的笑,就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我想,现在要是家人允许的话,我也想把我家的墙用报纸糊上一层。真那些规则又不规则的黑白方块字糊在墙上,在它上面偶尔又贴上几张彩色的明信片,墙就活起来了。坐在火炉旁,随意欣赏着墙上的故事,看着明信片上认识不认识的明星,觉得自己仿佛也时尚了不少。

那时,整个一条街,每年像这样用报纸糊墙的寥寥无几。我家因为有母亲和姐姐对年味的要求,便每年一次,从不间断。

那味道,不仅仅有去旧迎新的年味,仿佛还有大姐别开生面的文化的味道。这,也让大姐在我心中的威信多了几分。

打够猪草

那时,家里以养猪种庄稼为主要生计来源。我家五六头猪的伙食,靠我一人打猪草供给。临近过年的一个星期,我的工作便是从早到晚没完没了地上山打猪草,一天五六背篓也不觉得累。把家堆得像座小山心里才觉得乐。我的春节是否能干干净净纯纯粹粹耍几天,取决于我年前积攒了多少猪草。用母亲的话说就是猪是活物子,要吃啊。那种打猪草的专注度,就比玩游戏看电视叫不答应的感觉还要猛烈——因为小小年纪,居然也能在晚上睡觉时感觉到腰酸背痛。母亲总说孩子家哪来的腰杆,却也能明显感觉到就是腰杆那儿真的疲倦得痛。不过第二天还能在母亲醒来之前,自己醒来,又打猪草去了。

熙熙攘攘准备年货的人们,红红火火满大街的年货,连同街头炒包谷泡的浓香,都毫不牵制打猪草的脚步。五六头猪的伙食,硬是在一边准备一遍消耗的空档中,备足一周的储存,着实让母亲心痛得很。所以,那几天,母亲总会弄些稀罕的饭菜,让我们提前品尝年的味道,诸如香肠、酸鲊肉、滑肉粑。母亲也总是悄悄往我碗里夹上几块,让我吃不完那样。不知不觉地,年的幸福味道就同那些稀罕的食物一起吃进了肚子里。打猪草的劲儿更足了。

炒包谷泡

一切就绪,该炒包谷泡了。这是我和弟弟年尾的最后一项工作。

母亲用蛇皮口袋给我们准备包谷籽时,我们的眼睛就在蛇皮口袋里了。就这些吧。还弄点嘛。和母亲讨价还价。所以后来,每到炒包谷泡时,母亲就提前准备好包谷籽,省去了许多嘴巴仗。

不管多与少,只要炒包谷泡就高兴。长长的炒包谷泡队伍,预示着年的欢腾和祥和。排队时,总看不见弟弟的影子,炸包谷泡时,他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随着“嘣”一声巨响,包谷泡炸开的瞬间,漫天飞出了包谷泡香味,吸引了一群小屁孩。当然有我也有我的弟弟,全都用最快的速度抢着地上炸出的包谷泡,有时还会混杂着煤渣子,一起揣进裤包。再看那群抢包谷泡的孩子,一张张小花猫似的脸,乐得露出了一排洁白的牙。我看不到自己,所以自我定义为最干净。

终于轮到位置时,就总想去摇一摇那个吹火的小风箱。炒包谷泡的师傅就会说,你们把握不到火候,怕炒糊,怕炒成哑籽儿。于是就觉得炒包谷泡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一锅出炉了,心里总期盼着我家的包谷泡包紧点,尽量少炸飞出去。但是,即便是要炸出去,我还有二手准备,我有一群跟屁虫,我让她们给我把着,能守住几个算几个,尽量少些小孩来抢。当然,事后她们总会分得一些从蛇皮口袋里捧出来的犒劳。这样,我的包谷泡浪费的也少了许多。

终于炒完回家,我和弟弟总是争着提。当然老是以他小点为由,给他提了。这时,我总会说,提高点啊,都杵到地上了。路途中,也总会遇上熟人捧点出来吃,嘴里喊着吃包谷泡儿吗,心里总想着他们回答说不要,但偏偏他们又总是伸手捧上一捧,让我们心疼半天。所以,弟弟变得狡猾起来,他就故意以和我争提包谷泡的名义,一边跑一边说,我提我提。假装没看见熟人,很快小跑回家了。

那时候,每到过年,家家都炒包谷泡。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不炒包谷泡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过年。

回想起来,那时的年啊,来得那么慢,那么慢,等得孩子的脖子都长了,眼睛都大了,才到。所以那年,过起来就特别有意思。

【作者简介】朱佳勤,女,仡佬族,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正安县作家协会副理事长。2006年开始文学创作。在《正安文学》《遵义文艺》《黔北作家》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近50万字;2014年,在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浪花》;2019年在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儿童文学《江原源上学记》。现就职于正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遵义市文联

编辑 谢国欢

二审 潘树涛

三审 陈富强

关键词: 脚下生风 就不说了

娱乐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