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焦点丨2023:金融市场有望稳健运行 超额储蓄须合理释放 全球热议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徐蔚冰

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  

2022年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规模增量比上年多6689亿元,总体来看增幅不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志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5.3%,同比高1.7个百分点,反映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加大。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增幅低于人民币贷款增幅,主要是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有所降低所致。纵观2022年全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居民超额储蓄如何合理释放面临挑战

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这意味着去年新增居民部门储蓄较上一年有较大规模增长。  叶银丹认为,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是主因。2022年以来,由于疫情持续反复,叠加股市、房市低迷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动力不足,储蓄意愿明显增强。2022年1-11月份消费同比增速为-0.1%,远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消费信心指数自2022年4月份以来持续维持在90以下。  王志刚也表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更多来自于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疫情影响下服务类消费受阻带来的被动储蓄,这也反映出当前居民消费不足的突出问题。此外,居民购房类支出减少和理财投资收益下行也造成居民减少了购房和理财等投资性支出,这也是2022年超额储蓄的主要来源。展望2023年,M2与M1增速的背离仍须关注,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如何合理释放面临挑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重点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  

2023年金融市场有望维持稳健运行

王志刚表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总量上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体现出一定的政策力度,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优化信贷结构,精准发力。时间结构上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三是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性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叶银丹表示,展望2023年,金融市场有望维持稳健运行。从经济基本面看,疫情影响减弱、经济持续恢复、市场信心回升等因素将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从政策面看,由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各类借贷便利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稳健略宽的流动性环境。  整体来看,预计2023年新增信贷投放将继续稳步增长,企业融资成本总体仍保持在较低水平,资本市场保持震荡态势,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  具体到融资环境方面,叶银丹预计,2023年融资环境将维持稳中偏宽,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一是社会融资增速将维持中高速增长。预计2023年M2、社会融资增速将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二是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将继续增大。普惠小微、绿色等领域信贷增速有望维持在15%以上。另外,2022年以来陆续推出的各类再贷款工具,如养老专项再贷款、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的牵引作用将持续显现,养老、教育、卫生、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有望获得更多信贷支持。三是房地产信贷增速出现明显反弹概率不大。在房地产市场运行逻辑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短期内行业企稳仍然存在较大难度,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明显反弹的可能性较低。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关键词: 中国经济时报 融资规模 货币政策

娱乐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