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麦播种常年在3500万亩左右,相当于320万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要完成这么大面积麦田的苗情监测,我们的科研人员有了新的探索。我们来看,我身后就是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麦田田苗情一目了然。依托于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农田信息采集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的远程操作。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 杨文治:基于卫星遥感监测到的长势数据和苗情反演的算法,我们可以对全省每一个冬小麦地块的苗情进行评估。在图中我们按照绿色到橙色分成了四个级别,分别代表旺长苗、一类、二类和三类苗,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全省整体范围长势还是不错的。
【资料图】
“星”眼为农田拍照 评估植物生长
通过卫星获取的数据,我们如何来判断苗情呢?专家介绍说,核心就是依靠高分卫星的空中拍摄和传感技术。
植物从小到大全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会逐步积累,所以叶绿素含量是判断农作物长势好坏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叶绿素对近红外波段有特殊反应,因此卫星的红外传感器通过接收叶绿素的光谱反射拍摄,形成近红外卫星影像,从判断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进而评估植物生长情况。而且由于卫星日行万里,所以可以更大面积地进行全面评估分析,避免人工调查的误差。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 杨文治:目前我们可以提供全省每8天一次的冬小麦长势监测数据,在地图中颜色越浅越靠近绿色的,说明长势越好。除了冬小麦长势监测之外,我们也提供针对油菜、水稻等多种作物的长势监测功能。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 杨文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田间实时的一个画面,从这个左下角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温度、湿度等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要素,这些数据怎么来的呢?依托于我们布设在田间的很丰富的物联网设备,比如说小型气象站。
田间气象站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业生产中,田间气象站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者跟随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春耕服务专班先后来到位于浦口区、江宁区以及六合区的项目区,这几个项目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建有小型田间气象站。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我来到户外的第一感觉是外面风还是挺大的,其实从早上到现在风力一直在变,早上是5~6级,现在感觉要好一些,应该是2~3级。那么像这样的风力变化,对我们正处在拔节期的小麦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个麦田旁边就有一个田间气象站。
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罗佳:这个风对小麦的生长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对于拔节期的小麦施肥跟打药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个时期不宜进行施肥、打药。
气象千万变,十里不同天。如今,有了田间气象站对农田环境温度、湿度、雨量、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要素的自动监测,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灌溉也就有了更多科学依据。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骏圣农业合作社负责人 殷宏宝:这个气象站都是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数据来反映农田里面的情况。这个就是我们田间的一个独立的传感器,环境监测系统的一个传感器。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泥桥村村民 竺传斌:传感器它是测这一片苗情的,虫害、土壤湿度等各方面都及时跟踪。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目前我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越织越密:7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700余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组成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已经覆盖全国。
“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麦田里的新技术,既改变了原有的种植方式,也吸引了更多的新农人返乡创业。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成为一支兴农生力军。
在南京市浦口区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小麦生长到了拔节期,在这里开展飞防作业的是一位90后的新农人。
记者:这个机器在空中喷药会不会不均匀?
南京市浦口区谷满满合作社负责人 邵立昌:那不会的,作业航线都非常均匀,而且定位误差都是厘米级的,不像我们过去自己打药都是凭感觉的,这个肯定比过去先进很多。
眼前的这位90后新农人不仅是个“技术控”,还懂经营、会管理。邵立昌原本在城里打拼做生意,这几年农村发生的变化,吸引他返乡创业。
记者:这个投入肯定也不小,钱是从哪儿来?
南京市浦口区谷满满合作社负责人 邵立昌:我们这个是自己筹的,然后国家财政补贴我们买的这个飞机。国家鼓励我们年轻人从事农业,也有很多政策帮扶,赚的比外面打工稍微强一点,平时也能够自由一点,能照顾到自己的家庭。
麦田里的新变化也给当地农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王敏,来自浦口区永宁街道大桥社区,她现在的职业是飞手。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谷满满合作社飞手 王敏:一亩地有的时候要是打药的话,大概几十秒就飞过去了,撒肥的话大概两分钟。
记者:农民现在种地用秒和分钟来计算了。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谷满满合作社飞手 王敏:去年第一年干活,我作业了4万亩,我很骄傲。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江苏提出到2025年,将新培育高素质农民75万人,布局一批农业科技、创业、教育融合试点,让“新农人”奔跑在农业发展的“新赛道”。
关键词:
春耕一线观察丨科技大显身手:“星”眼观测苗情 无人机施肥打药 江苏小麦播种常年在3500万亩左右,相当于320万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要完成这么大面积麦田的苗情监测,我们的科研人员有了新的探索。我们来
【天天时快讯】3月18日启动,为期两周!石湾春季购车节来了,最高减5万 佛山新闻网记者周德泳通讯员许佩娴报道:3月18日,为期两周的“乐享消费•惠购石湾”2023佛山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春季购车节拉开帷幕,这是...
拓宽产业发展路!顺德驻五和镇帮扶工作队开展特色农产业发展专题调研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李华键报道:为进一步拓宽五和镇的产业发展之路,助力农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15日下午,五和镇党委书记贾湘武、副镇长吕...
聚焦:放心消费在佛山!佛山消费者满意度3年位居全省第一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梁智鹏报道:在过去一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佛山全年投诉受理率100%、按时办结率100%,调解成功率高于广东省平均率18个
去探索,去挑战!DS自然探索赛(佛山站)在三水小农街激情开赛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麦雪丹报道:3月18日上午,DS自然探索赛(佛山站)在三水小农街激情开赛,来自佛山及周边地区的700多名孩子一路勇往直前,经
天天滚动:激活农业发展“智”动力!驻沙浦镇帮扶工作队助力开展“新农人”农业技能...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李华键通讯员杨茂坤报道: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助农的作用,助力沙浦镇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3月14日,沙浦镇委镇政府、驻...
香港企业代表到南海开展商务考察交流_天天滚动 3月17日,香港企业代表、科创人才组团到南海进行考察,实地体验南海的发展成效,详细了解南海的招商、人才等政策,从而推动更多项目、人...
当前资讯!占全国产量约8%!佛山机器人产业版图不断扩张 3月17日,由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主办的佛山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举行,公布了2022年佛山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聚焦:佛山入围全省首批水效领跑者城市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谈飞洋通讯员卢兵兵报道: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联合通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五...
环球热点!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将打造纳米医药中试基地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钟玲玉通讯员三宣、胡云报道:3月17日,三水区人民政府与佛山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尚科纳米药业有限公...
春耕一线观察丨科技大显身手:“星”眼观测苗情 无人机施肥打药 江苏小麦播种常年在3500万亩左右,...
【天天时快讯】3月18日启动,为期两周!石湾春季购车节来了,最高减5万 佛山新闻网记者周德泳通讯员许佩娴...
拓宽产业发展路!顺德驻五和镇帮扶工作队开展特色农产业发展专题调研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李华键报道:为进...
聚焦:放心消费在佛山!佛山消费者满意度3年位居全省第一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梁智鹏报道:在过...
橘猫为什么容易胖呢_橘猫为什么容易胖|环球聚看点 1、这是一群不上进的动物。2、橘猫...
柯震东陈妍希电视剧_柯震东陈妍希|全球微速讯 1、貌似不可能。2、因为陈妍希允许...
达高兽的海_达高兽|世界微头条 1、被称之为最强大的海兽,后来豪哥...
娄底市中心医院为86岁高龄患者高难度髋关节翻修术获点赞 童作明为李奶奶进行术后康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