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坤 张俊
在长三角的经济版图中,安徽宣城原本并不是那么显眼。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这座皖南山城,处于安徽“东进”的最前沿,沪苏浙产业“西移”的第一站,反而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条件。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从经济接轨“深一度”到产业协同“心一条”,在宣城,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正不断放大,立足“山的特色”,借助“海的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中“追赶江浙、争先江淮”。
【资料图】
俯瞰宣城经开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产业协同 打造千亿“新”产业
从地图上看,宣城地处安徽省东南部,是安徽唯一一个同时与苏浙接壤的地级市,也是安徽与上海直线距离最近的市。
在宣城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巫会友看来,正因如此,宣城一边在对外开放上发力,让区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同时,一边逐渐对内挖掘潜力,坚持做强“产业链”文章,这就是宣城产业发展的逻辑。
过去多年的实践中,宣城找到并握紧了“以产业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新能源。
华晟新能源位于宣城经开区的生产基地。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提到宣城的新能源产业,不得不说华晟新能源。作为全球异质结电池产能第一的制造商,三年前,华晟新能源落户宣城经开区。如今回头看,这不仅是宣城经开区,更是宣城市光伏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2021年7月,华晟新能源的异质结电池单片效率突破25.26%,追平了世界纪录,使得华晟新能源“一战成名”。同年11月,在合肥产投集团、宣城开盛集团两家地方国企领投,瑞华资本、普华资本等13家民营资本跟投下,华晟新能源完成A轮8亿元融资,并启动了2GW的异质结电池、组件扩产。
从此以后,华晟新能源在扩产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谁能想到,在这个皖南山城居然能诞生全国乃至全球级别的光伏企业。
“2021年收入1个亿,2022年收入19亿,今年预计收入70个亿,这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以前在上海的研发团队,现在都来宣城了,因为我们相信这里能够成为‘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感慨道。
华晟新能源的生产线。宣城市委网信办供图
有了牵手龙头企业的基础,就有了开启“新”征程的底气。
今年第一季度,投资112亿元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投资107.5亿元的宏润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投资80亿元的智能压铸低碳循环产业园相继签约落地宣城,它们均来自长三角地区。
如今,宣城的新能源产业已构建了装备、原材料、电池、组件、逆变器、系统成套等组成的光伏全产业链体系,正着力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
无论是前瞻布局,还是产业聚集效应,随着一个个龙头企业落户,一条条产业链协同发展,宣城已经脱胎换骨。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后发地区的积极争取,山区城市的主动突破。
优无止境 根植营商“沃土”
过去宣城在对接融入中,基本上都是宣城到沪苏浙上门学习、登门求教、寻求合作,招商亦是如此。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沪苏浙城市主动来宣城交流开始增多,上海市松江区、南京市、杭州市以及一些县区和部门都先后到宣城对接考察,由“单向融入”变为“双向互动”。
沪苏浙企业、客商、游客更是纷至沓来,把宣城作为产业转移、休闲旅游的“首选地”,宣城在沪苏浙地区的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
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正在操作设备。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就是典型案例。作为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落户宣城六年来,企业追加三次投资。
探究其背后原因,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陆凤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全部换回了“真金白银”的回报,2022年,企业实现员工人数、销售收入、企业产值“三个倍增”;另一方面,宣城优良的营商环境,政府总是能够最快、精准地解决企业的需求。
“今年年初,我们在政商恳谈会上提出用工需求,希望政府帮助解决招才引智和产业技术工人问题。没多久,宣城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就组织我们参加线上线下招聘会9场,达成意向600多人。”朱陆凤对此记忆犹新。
朱陆凤提到的政商恳谈会,是今年1月29日,宣城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持续深化“一改两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举措》,“建立政商恳谈会机制”是其中的头条举措。自今年1月召开了首次政商恳谈会后,每个月第一个周六宣城都会举办一场。
在今年已举办的四场恳谈会中,共有58家企业参加。从2月开始,每场恳谈会都有一个主题,其中3月围绕“重点在建项目”,解决企业在项目资金需求大、人才招引难、政策指引等方面的问题,截至3月底办结率10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让宣城这座皖南山城,乘上东风找到自己的成长空间,更以长三角地区为榜样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留得住、活得好、走得稳。
关键词:
前沿资讯!产业跨省“联姻” 山城“链”上起舞 记者周坤张俊在长三角的经济版图中,安徽宣城原本并不是那么显眼。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这座皖
中国-中亚峰会 | 灞水之滨:看古时折柳相送地的美丽新貌 全球滚动 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的西安国际会议中心(4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位于西安市境内的灞河,古称灞水。每年
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北斗系统进入规模应用发展快车道 当前简讯 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卫星导航系统与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都息息相关。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2020年建成开
各地出台举措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 青年就业形势有望逐步改善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就业形势总
中国-中亚峰会丨乌兹别克斯坦官员:乌兹别克斯坦愿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各领域合作 新华社西安5月17日电(记者赵嫣董越)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商务论坛17日在西安举行,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工业与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 科创引擎强劲 天天速读 央视网消息:如何提升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一直是创新发展的必答题。江苏南京正在进行将基础研究转化为生
热头条丨中国-中亚峰会|走,到长安去! 西域骑手纵马疾驰他要去哪里?唐代的“流行天团”为何载歌载舞?帅气逼人的兵马俑向你投来爱的wink!“动起
数说中国中亚经贸关系:贸易额30年增长100多倍 投资存量超过150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不断深入,贸易额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超过700亿美元。建交3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为物价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时快讯 货币政策如何走?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调
35岁葡萄树见证“甜蜜事业”:背后是两亩到两万亩的故事_当前消息 镇江句容丁庄的葡萄正长势喜人,有的在开花、有的已挂果。5月15日下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
中国星辰|北斗升空!他们用自主创新奋进世界一流_热点聚焦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
一起来“光盘”!培养佛山文明餐桌好习惯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杜思雅摄影报道:...
共“话”文化新发展!禅城召开文化产业交流座谈会 全球短讯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钟修程报道:文创...
中冠赛三水赛区5月22日打响,广东足球先生卢琳将亮相三水! 世界球精选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麦雪丹通讯员三宣...
贵州红色博物馆邀您重温峥嵘岁月_全球速讯 黎平会议、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关于新增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同业+平台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旗下部... 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
《绝地求生》帝斯顿刷车点在哪 帝斯顿固刷点一览 天天速读 绝地求生帝斯顿地图基本上十字路口...
质量方针口号是_质量方针口号 即时看 1、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