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内能源企业纷纷提质增产。青海具有清洁能源、盐湖资源优势,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宁,在产业配套政策、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西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培育出光伏制造、锂电储能、新型材料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在政策和资源吸引下,一批头部企业纷纷落地西宁,成为西宁招商的新标杆。近日,记者走进西宁经济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和南川工业园区采访,看产业新风如何在高原涌动。
破难题 攻关新材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卷绕生产车间内,千万条黑亮的碳纤维如蚕吐丝般从空中走线卷绕。“七八根单丝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一束12K的碳纤维丝束就可以承受两到三个成年人的重量。这种碳纤维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倍至9倍。”碳丝分厂副厂长汪荣告诉记者。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材料,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耐高温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交通运输及国防军事等领域。
汪荣说,碳纤维生产工艺复杂,由聚合、纺丝、碳化等10多个系统组成,有上千个工艺控制点,千米长度的多次形态转变和结构重排,300多项关键技术和3000多个工业参数。
此前,国外碳纤维技术对中国严格封锁,国内相关技术发展举步维艰。2000年后,我国加大高性能碳纤维技术攻关,在相关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已成功突破碳纤维生产技术瓶颈,推动碳纤维产业跨入以工业应用为主的新阶段。
中复神鹰在国内碳纤维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三家掌握生产高端碳纤维所需的干喷湿纺技术的企业。公司总经理席玉松介绍,中复神鹰西宁公司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是国内首个万吨级生产基地,规划总投资50亿元,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二期建设,届时将形成年产2.5万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国产碳纤维的自主保障能力。
甘河工业园区经济和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陈鹏告诉记者:“甘河园区总计有110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51家。2022年疫情反复背景下,我们及时协调保障了企业生产、生活、建设等物资,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44.5亿元。”
赶进度 布局新能源
在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现场,高大的钢结构厂房上,工人系着保险带正在施工。寒风夹杂着雪花,设备维修组安装班的马占龙和工友们在生产车间的休息区安装起简易火炉取暖。“为了赶建设进度,我们加班加点安装设备,已经连续干了半个月。”马占龙说。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电站及系统产品,光伏发电及运维服务、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以及能源云平台运营等。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天合光能累计全球组件出货量120GW,生产清洁能源电力超1620亿千瓦时,相当于5.3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
截至目前,青海省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方面已具备了一定优势,其中企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天合光能主材料事业部总裁赵金强说,天合光能计划在2023年完成天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川分基地的建设,并积极推进零碳新能源基地和零碳产业园的一体化建设,青海将成为天合光能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
强链条 探索新空间
在甘河工业园区的西部矿业青海铜业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人操作室员工陈旭紧盯操控台,观察机器人的运转。受板机器人和排板机器人一抓一放,将剥离后的阴极铜从流水线上送到打包机,成摞包装转运至仓库。“这是我们在10万吨产能基础上新扩建的二期5万吨生产线,采用智能化设备,效率比人工高很多。”陈旭说。
西部矿业青海铜业公司总经理周旋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的A级铜原料来自青海、西藏、新疆3个省份,产品纯度达到99.9935%。除了供应省外市场,西宁的工业园区就有下游企业采用我们的阴极铜产品生产铜箔。因为距离近,产品在第一时间就可以送到客户手里,运费成本显著降低。”
农历正月初六,在西部矿业青海铜业公司的下游企业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记者见识了“炼铜成纸”的技术。诺德企业展厅里展示着6微米、5微米、4微米的锂电铜箔样品,暗红色的铜箔薄如蝉翼,拿在手上比纸还轻,用手一撕就能发出轻微的颤音。
“锂电铜箔生产只有4道工序,听起来简单,但要做到外观没有瑕疵、性能优异,却极其艰难。每薄1微米,下游锂电池生产企业就可以大幅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贞告诉记者。
制箔车间里,48台制箔机正开足马力生产。“铜箔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轻薄化、高抗张、高延伸率。目前,我们已成功试产3.5微米超薄锂电铜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李永贞自豪地说。
关键词: 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走上高原 随着全球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内能源企业纷纷提质增产。青海具有清洁能源、盐湖资源优势,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宁,在产业...
每日播报!K546列车上的紧急救助 今天(31日)上午,在成都开往哈尔滨方向的K546次列车上,一名旅客突发疾病,危急关头,列车工作人员展开了紧急施救。上午九点半左右,当K546
2022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 7万亿元,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在2022年超4
浙江德清:水上春耕备耕忙 1月31日,在德清县洛舍镇一处珍珠生态养殖基地,珍珠养殖户在对珍珠蚌进行管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正摄)春节假期刚过,浙江省...
根植主业 守正创新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
奋力开新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首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天天报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统筹疫情防控
全球热议:全球连线|在华卢森堡人眼中的中国农村之变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全村有17个自然屯、1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数182户619人,“十三五”期...
综合消息:春“艺”盎然 海外民众沉浸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环球观焦点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连日来,“欢乐春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继续在全球各地举行,海外民众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
春节经济创造了“开门红” 世界欢迎中国春节消费热潮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魏宇晨):春节期间,中国消费市场迎来2023年“开门红”。城市商圈客流量增多,热门景点游客量猛增,“吃住行游购娱...
黑山旅游部门官员:中国游客的回归将提振全球旅游业复苏的信心 世界简讯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婷婷):1月8日起,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同...
大健康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大湾区生命健康服务新高地建设加速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黄妙哲通...
全球讯息:深化产教融合,做实制造业当家 北京厦门佛山多地专家领导到访汕头大学...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何宇扬通讯员俞铁...
南海区19家企业在黔东南州丹寨县参与专场招聘会 1月31日,招聘会吸引550多名求职者...
节后开工劲头足 禅城区企业奋力冲刺“开门红” 近日,禅城企业纷纷吹响节后开工“...
英联股份2月1日盘中涨幅达5%_环球热资讯 以下是英联股份在北京时间2月1日10...
热点聚焦:安徽人游安徽|春节游八公山,怎能不来碗热腾腾的牛肉汤 安徽人游安徽|春节游八公山,怎能...
世界快资讯丨微信支付密码怎么改苹果手机_微信支付密码怎么改 1、微信支付已经成为购买商品的支...
美国锂业盘前涨超10% 获通用汽车6.5亿美元投资开发全美最大锂矿 两家公司表示,ThackerPass锂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