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是小奇?”
(资料图)
3年前,一段视频看哭无数网友。浙江一所医院的隔离病房,身穿大白的一对夫妻俩,在疫情肆虐和忙碌奔波中不期而遇,两人对视,居然愣了几秒,直到认出彼此后送上暖心的拥抱。在家中,他们是普通过日子的小两口;在医院,他们是身穿大白的医护人员,是救死扶伤的逆行天使。职场与家庭,从来无法两全,咫尺恍如天涯。那一怔一愣的瞬间,呈现出世上最美的人性。
3年了,无数真实的“小奇”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白衣天使、“逆行大白”,他们是3年里最辛劳最拼命的一个群体,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之一。新春之际,煮天下找到了其中3位新老朋友,正好是老中青三代医务工作者,了解到了抗疫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各自的心路历程。
老张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接到煮天下电话时,他刚刚下完两台手术,听声音就非常疲惫。老张说,跟大多数医生相比,他的经历有点特别,20年前他染上了非典,去年年底又得了新冠,用他的话说,这叫“以身试毒”。同时作为一线资深医生和科室主任,从新冠重症病人救治到医院管理,他经历了整个过程,感受很深。
老张说了三个词,令煮天下印象极为深刻。
第一个是“全民皆兵”,这是疫情高峰到来时医院管理的最大经验。以他们医院为例,去年12月初中国优化调整防控政策后,医院迅速转型,全院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在一夜之间转型成了传染病科管理模式,调整技术、增加设备、调配人力,确保第一时间改造转型到位。心外科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放开后除了一般心血管病人,还收治了大量新冠重症患者,在救治病患、拯救生命面前大家责无旁贷,医护人员全体上阵,老张自己的办公室甚至改造成了类似传染病房的更衣室。“3年疫情,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某个医生,而是整个中国医生群体”。
第二个是“梯队感染”。病毒不长眼,不会排队放号让你“有序阳”,难道这也能“梯队”?老张说,依靠医护人员自身抗感染的过硬经验,再加上医院的严格管理,他们确实做到了,疫情高峰期倒下一个马上补上一个,大家积极展开自救,所有科室完全做到了正常轮转。自救方能他救,既要保护医生又要救治病人,北京等大中城市的医院因此没有出现整体“沦陷”。
第三个是“谦虚谨慎”。此话怎讲?老张说,这次新冠疫情教给我们太多经验教训,其中之一是,在未知和充满不确定性的病毒面前,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狂妄自大。“现在在北京,病毒传播已经由急性期进入到亚急性期,很多人以为自己转阴了就万事大吉,就可以到处玩了,其实不然,新冠康复是个艰难漫长的过程,我们攻克病毒的斗争远未获胜。那么,转阴之后怎么办?老张回答了8个字——需要时间,保持安静。
小陈是位女生,年龄比老张整整小了30岁。她目前在成都华西口腔医院修复科做医生,算是刚刚上战场的新兵。在人们印象中,疫情之下,相比于最苦最累最要命的重症监护病房、急诊、发热门诊、呼吸科这些科室,口腔科相对安全也比较清闲。其实不然,小陈说,口腔科医护天天都在直接面对病毒,口腔科有其特殊性,门诊和临床合二为一,在治疗台上病人会大量喷溅血液和唾液,让口腔科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危”,最严重的时候整个科室全阳了,但他们医院科室从来没停过诊。在成都疫情进入高峰时,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全体封闭管理,一整周时间都要在医院里闭环,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层层叠加的工作高压,大家既要克服身体和家庭的诸多不便,又要随时调适身心,治病救人还要调节医患关系,每个人都做出了牺牲。
医生这一行又苦又累又危险,那小陈后悔进这行吗?她用4字回答——“有怨无悔”。小陈说,希望把医学界的“下限”往上移,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城市等地区,让最基层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普惠均等的医疗服务,这是她的理想。
张姐是位中年人,在北京东城区一家社区医院做护士。煮天下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多,一问,她刚刚下班,正穿行在寒风凛冽的北京街头。从去年12月初放开至今,张姐和同事们度过了异常忙碌的一个月,用她的话说,是“翻着跟头”过来的。全院职工200多人,基本都阳了,正赶上北京疫情高峰期,社区医院来看病的又以老年人居多,全院职工都轮着来上班,确保歇人不歇岗、全院不停班。转阴的,还没好利索就来上班,顶替阳了的同事;一个科室阳了,另外一个科室马上轮着上岗问诊开药。这个月,张姐的工作时间一直是“朝八晚八”。
社区医院作为中国医疗体系中的最基层单元,院舍虽小业务俱全,放开前,他们还承担着为社区居家隔离者上门检测核酸的任务。张姐说,炎炎夏日,别人猫在空调屋子里都懒得动弹,他们却要披上大白,晚上下班后穿行在社区的老旧居民楼里,从一楼到六楼蹬蹬蹬跑上几个来回,不到一会儿就浑身湿透。这份差事苦吗?当然苦,但张姐说,“关键时刻能帮到别人,哪怕只是一丁点儿,也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挺有意义”。
在中国医疗界,从各个科室各个岗位的医务工作者,到大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医院、医务所,像老张、小陈、张姐这样的鲜活个案和动人事例数不胜数。回到宏观,3年抗疫,特别是经历着疫情达峰的这个寒冬,在包括“逆行大白”在内全体国人的共同牺牲和奋斗下,中国的抗疫才能有今天的成功。
我们深知,中国经历了多少曲折、花费了多少代价、付出了多少牺牲才形成今天艰苦卓绝的抗疫成果,更何况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我们更深知,无数个老张、小陈、张姐,无数个“逆行大白”和各行各业的勇士们,构筑起了护卫我们生命和健康的堤坝,所以,这个年才过得安心,这份自由才弥足珍贵,这份安宁才值得珍惜。
这个最特别的冬天,让我们再次抱抱你。
(本文照片均为北京某重症病房,图片来源为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关键词:
 视点!最特别的冬天,让我们再次抱抱你 “你好,你是小奇?”3年前,一段视频看哭无数网友。浙江一所医院的隔离病房,身穿大白的一对夫妻俩,在疫情肆虐和忙碌奔波中不期而遇,... 
 过年 | 一年时光半年冬 零下30℃官兵坚守祖国北大门 央视网消息: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的高寒地区之一,这里有着“一年时光半年冬”的说法。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黑河好八连”的官兵常年... 
 【全球新视野】【新春纪事】边检人重回“小三通”验证台 面朝大海守望春暖花开 【现场同期】(闽南语)新年好,谢谢。(闽南语)新年好。谢谢,新年快乐。(闽南语)新年快乐。红色红包是什么?(闽南语)这个是糖果。谢谢,新年快 
 世界要闻:(新春走基层)一曲南音两岸情:语同音 曲同调 台湾南音传承人赖多俐(左三)首次与大陆南音演员在春晚舞台上齐奏共鸣。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供图中新网泉州1月22日电(记者孙虹)“百鸟归... 
 (新春见闻)台商返乡过年:讲述打拼故事,期盼春暖花开_实时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题:台商返乡过年:讲述打拼故事,期盼春暖花开作者朱贺随着两岸防疫措施的调整,许多在大陆打拼的台商在今年新春假... 
 (新春走基层)六旬台商在长春八过除夕:他乡变家乡-世界今亮点 台商赖丽华在长春过春节。受访者供图中新网长春1月23日电(高龙安)农历大年初一,64岁的台商赖丽华早早来到酒店大堂,给员工们发红包,和大家一 
 香港故事|“利是”封上的百家姓 世界快看 这是香港一家店铺销售的百家姓利是封(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钢摄新华社香港1月23日电题:“利是”封上的百家姓新华社记者谢妞张雅... 
 【天天新视野】人民的春晚盛满中国韵味 作者:杨乘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在万众瞩目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成为全球华人的文化年 
 初心如磐忠诚卫国戍边 解放军报记者马嘉隆通讯员韩佳皓新春佳节,雪域高原处处张灯结彩。西藏军区某边防连的哨楼门前,一副官兵自己写的春联道出戍边人心声—... 
 当前速读:守望团圆,是咱军人过年的方式 裴昌林“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春节,是华夏儿女最浓郁的乡愁;团圆,是炎黄子孙最沉醉的年味。团圆,一个美丽、温馨又让... 
 环球热讯:咚咚咚咚锵!佛山五区醒狮表演时间表上新  佛山人的春节,肯定少不了与醒狮为... 
 红红火火庆新春 幸福美满中国年|环球通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新春佳节... 
 全球快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全球第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 
 新春新愿:满满信心 与梦同行|全球微头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温暖团聚... 
 雷州市气象台发布森林火险黄色预警【III级/较重】 每日聚焦  雷州市气象台发布森林火险黄色预警... 
 环球最资讯丨《萌娃兔年话年俗》丨春节餐桌谁C位?最受欢迎食物battle大会  中国传统过年的文化习俗,你知道多... 
 全球观察:镇平县气象局发布大风蓝色预警【IV级/一般】【2023-01-23】  镇平县气象局发布大风蓝色预警【IV... 
 每日观察!两岸妈祖宫庙“云”祈年:冀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嘉义新港奉天宫董事长何达煌在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