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香港故事|“利是”封上的百家姓 世界快看

这是香港一家店铺销售的百家姓利是封(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新华社香港1月23日电题:“利是”封上的百家姓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谢妞 张雅诗

从“赵钱孙李”到“司徒”“欧阳”——在香港,人们可以买到专属自己姓氏的“利是”封。

“恭喜发财!利是逗来!”在香港,“利是”即压岁钱,又称“利事”或“利市”,取其大吉大利、好运到来之意。

派利是,主要是长辈和已婚人士对晚辈、孩童等的心意表达。不管里头“内容”如何,用来装压岁钱的利是封,自带几分新岁喜气。

有生肖套印,有新年祝福;包装或鲜红熠熠,或金光灿灿……在众多款式中,一些利是封的封套上只印有姓氏。

这是香港铜锣湾罗素街一家销售利是封的店铺(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铜锣湾罗素街一家店铺里,不到30平方米的面积,华夏百家汇聚一堂。从以前被称为“喜帖街”的湾仔利东街,到如今寸土寸金的商圈核心地带,百家姓利是封始终是店里的畅销款。

这种利是封突出姓氏,尽显个人风格。其最常见的封面是烫金设计,各种姓氏以楷体展示,材质一般采用梨纹纸或布纹纸,没有复杂图案和累赘修饰,更易让人分辨。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它也逐渐采用镭射雕刻和浮雕等设计,样式更加丰富,简单却不失精彩。

销售利是封超过20年的店铺老板吴女士有很多熟客,他们不仅来自香港本地,还有为数不少的海外华人。

“每年有大批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外华人特地到香港购买印有姓氏的利是封。”吴女士说,“有的海外华人可能不认得中文,但可以将拼音说出来,我就按照他们提供的拼音寻找对应的姓氏利是封。”

“他们拿到后都很开心,这就是人们对中华传统的认同。”她说。

事实上,只有一个手掌般大小的利是封,不仅包裹着寓意平安的压岁钱、寄放了对亲友的真挚祝福,它还见证了香港社会变迁中浓缩的中华文化。

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郑宝鸿展示自己收藏的利是封(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郑宝鸿收藏了不同年代的利是封。在其位于上环的店铺里,这些利是封在展示柜上一一陈列。在他看来,每个年代的利是封都是极为宝贵的回忆。

“我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出生,当时父母给我的利是很简单,只是用一张红纸包住一两枚铜钱,在除夕夜里放到我的枕头下。”郑宝鸿说,随着年月流逝,利是封的设计和包裹其中的钱币都在不断变化。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香港,印刷业不断发展,每年年底都会有工厂印刷利是封,上面大多印有各种美好寓意的图案。郑宝鸿拿出一个生产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利是封介绍说,红底、金色竹子、“竹报平安”字样是其主要特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利是封迎来比较关键性的变化,封面上增添了彩色图案,很多知名公司开始用利是封作宣传。”郑宝鸿说,百家姓利是封也是在这时流行起来。

郑宝鸿记得,他十多岁时,曾收到一位张姓商人长辈的利是,利是封上印有“张”的字样,里面装着一张50港元的纸币,这在当时是一封大利是。

“大家都很喜欢印有姓氏的利是封,因为派利是时可以让对方记住自己的心意。”郑宝鸿说,当时正值香港经济起飞,做生意的人出手特别阔绰,印上姓氏的利是封也可当作一张名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塑胶工业蓬勃发展,塑胶利是封也应运而生。除了传统的长方形利是封,还有圆形的小型利是封专门用来装硬币。

尽管随着电子支付在香港越来越普及,多家银行也纷纷推出“电子利是”,然而人们似乎更喜欢以传统方式向亲友送上节日祝贺。春节前夕,大批香港市民于银行门外排队等换新钞票,就是显见的证明。

“亲手派利是不仅是派送,更重要的是传递祝福和心意。”郑宝鸿说。

吴女士赞同这个说法。她更觉得,卖利是封也是一项充满人情味的工作。“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收到利是,那种兴奋和快乐是无法替代的。现在我也希望通过精致的利是封,让顾客记住这些美好的时刻。”她说。

这是香港一家店铺销售的百家姓利是封(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老板,有没有适合新婚人士用的利是封呀?”刚刚新婚的张小姐,经过吴女士的推荐后,选中了写有“张”字的利是封。

“小时候父母就给我带有姓氏的利是封,现在我也可以派利是了,希望能将这项中华传统延续下去,这可是一笔文化财富。”张小姐笑言。

关键词:

  • 香港故事|“利是”封上的百家姓 世界快看 这是香港一家店铺销售的百家姓利是封(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钢摄新华社香港1月23日电题:“利是”封上的百家姓新华社记者谢妞张雅...
  • 【天天新视野】人民的春晚盛满中国韵味 作者:杨乘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在万众瞩目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成为全球华人的文化年
  • 初心如磐忠诚卫国戍边 解放军报记者马嘉隆通讯员韩佳皓新春佳节,雪域高原处处张灯结彩。西藏军区某边防连的哨楼门前,一副官兵自己写的春联道出戍边人心声—...
  • 当前速读:守望团圆,是咱军人过年的方式 裴昌林“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春节,是华夏儿女最浓郁的乡愁;团圆,是炎黄子孙最沉醉的年味。团圆,一个美丽、温馨又让...
  • 加强古城保护 延续历史文脉 世界要闻 河北滦州古城青龙河河畔风景如画。钱兆福摄小朋友在四川阆中古城挑选灯笼。宋豪新缪吉波摄影报道湖北荆州古城傍晚景色。荆文摄党的二十...
  • 每日观察!大年初三,睡到饱! 今天是大年初三看这篇推送时你是否还赖在被窝里?起床or不起床这是一个问题好在老祖宗早已留下古训“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宅在...
  • 微纪录片|戍边夫妻的新年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戍边夫妻警务室,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戍边夫妻警务室。今年春节,戍边民警夫妻徐乃超、李文娜坚守在岗...
  • 在触屏时代体会“笔尖上的年味”-全球报道 视听时代轰然而至,微信、短视频拜年已成风尚。然而,也正是这几年,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出现回归热潮。书法热正是其中之一,过年时写春联...
  • 镜头里的中国年:兔年拍“兔” 癸卯兔年,虎辞旧岁,兔跃新春。兔的形象常常出现在中国民间传说、文学作品、造型艺术中,被赋予健康长寿、多子多福、吉祥平安等美好寓...
  • 境外媒体:世界各地喜迎兔年到来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据联合国网站1月18日报道,在兔年新春来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视频致辞,祝福全球华人身体健康、幸福如意。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