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等学校大有可为。《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以来,从科技、人才帮扶到落地“带不走”的产业项目,广大高校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深度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高等学校具有鲜明的科研和人才优势。
(相关资料图)
为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教育部于2018年出台《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年来,广大高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深入一线解难题,服务“三农”促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持和成果供给。
深入田间地头
开展农技服务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广大高校不断强化科创服务能力,在一线实践创新成果、开展技术指导,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
技术创新落地田间。“去年遇上大旱,多亏专家带来抗旱保水的微生物技术,保住了120多亩晚稻田。”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拱头山村水稻种植大户昌冬良印象深刻。
昌冬良口中的专家是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博士生导师刘勇。2022年夏天,村里遭遇罕见旱情。正当老昌发愁之际,刘勇和科研团队带着新研制的两种新型微生物农药到田头,开展水稻防病抗逆绿色生产技术项目试验。
“这两种微生物农药能显著提高水稻抗旱抗病能力,还能减少35%的化学农药施用量。”刘勇介绍,当地晚稻丰收后,专家组对该项目验收结果显示,与使用传统抗旱保水化学药剂的稻田相比,昌冬良的稻田亩均增产约15%。
精准服务惠农利农。“要是能用秸秆归行机和旋耕机配合作业,苗带和秸秆条带交替分布,可以减少15%到20%的化肥使用量,护地保产还省钱。”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四棵树乡政府会议室里,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少杰正向村民们讲解。
每年4月到10月,王少杰都会和吉林农大的八九名师生一起,住进梨树玉米科技小院。“根据老乡们使的农机、用的化肥,我们有针对性地研发新技术。”王少杰说,截至目前,梨树玉米科技小院服务农田面积超300万亩,帮助玉米增产超8%。
为鼓励师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吉林农大建起科技小院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服务基地,遴选257名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难题。
据悉,“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依托“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等项目,已累计派出师生超17万人次,深入乡村振兴一线。
培养专业人才
夯实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广大高校发力人才培养提质行动,在校内创新学科专业设置,在校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学科融合,培养“多面手”大学生。“通过地里的传感器,空气湿度、地表温度等数据都能实时监测。”指着电脑屏幕,吉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专业本科生余宇驰熟门熟路地介绍,“这个是不同地块的含水量,如果相差太多,说明要调整灌溉方法。”
2020年,吉林农大依托信息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农学院的5个学科和3个专业,成立智慧农业研究院。作为农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学生,余宇驰不仅要了解测土配肥等农学知识,还要学习数据分析等信息知识。“一是能教农民操作智能设备,二是能大面积收集分析田间信息,帮助老乡判断情况。”余宇驰说。
“现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扎根乡村。下一步,学校将锚定农业生产中的新问题,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吉林农大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升技能,培育高素质“新农人”。这段时间,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茶冲女子香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琼一得空就对着电脑记起笔记。“我报名了安徽农业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最近在上网课。”汪琼说。
2014年,汪琼辞去销售工作,开始从事香草种植。“起初,缺乏专业知识,我种出来的香草总是不尽如人意。”汪琼回忆,后来,听说安徽农大开办了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她报了名。
“课堂里,我们学习如何选苗、栽种、除草、防虫;毕业后,有老师一对一帮助。”如今,汪琼不仅建起700多亩香草种植基地,还带动周边680户村民共同致富。
汪琼的成长是高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缩影。“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请过来与送过去”等多种方式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据不完全统计,共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基层干部165万余人次。
围绕特色需求
激发产业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各高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实现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国各高校共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超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710亿元以上。
创新成果推广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正值茶园冬季管护的关键时期,一大早,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宁井铭就携团队赶往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河口村,查看白茶返绿情况。
依托安徽农大“大别山综合试验站”及下设的茶产业联盟,宁井铭团队将安吉白茶等品种引进金寨县。从试种、加工到开展农民培训,团队已带领金寨县种植1.4万亩白茶,产值达3.92亿元。
近年来,安徽农大探索建立“一站一盟一中心”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现已在安徽主要农区建设8个综合试验站,下设73个县域农业产业联盟,并通过校县合作成立现代农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为农技推广提供全链条服务。
“截至目前,我们已为金寨县选育引进43个农业新品种,试验推广35项新技术,推动金寨县形成茶叶、中药材、蚕桑、果蔬四大特色产业,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大别山综合试验站站长简少明说。
搭建知识产权平台,保障技术转化落地。2022年11月底,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荻高值化利用制备低聚木糖项目”中试生产在湖南浏阳取得成功。
这一生产线的关键核心技术,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易自力教授团队研发的“南荻全组分高值化利用及多产品联产技术”。在湖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中心的帮助下,该技术被成功转让给长沙绿叶生物。“中心主动帮我们联系企业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还提供法律咨询、议价参考、风险评估等多项服务。”易自力说。
2020年,湖南农大成立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中心,提供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全链条服务。据中心执行主任胡泽友介绍,学校还引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技术转移机构等校外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共同参与中心建设。
本期统筹:栾心怡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落田间 精准服务惠“三农”(深阅读)-世界焦点 核心阅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等学校大有可为。《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以来,从科技、人才帮扶到落...
“年味儿”十足!大红灯笼扮靓长安街|当前快看 1月6日,北京电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正式启动2023年长安街春节景观布置工作。凌晨时分,三辆电力高车整齐地停在长安街东单路口的一基华灯旁,电
【开好局 起好步】拓市场扩投资 浙江高质量发展开新局|今头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经济大省浙江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拓市场、引外资、重实体、扩投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以...
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全球第一 2035年核能发电量占比将达10% 今日关注 当前,我国核电建设迎来高质量发展时期,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全球第一。核能作为稳定可靠的清洁低碳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向清洁化、低碳...
将温暖送到群众身边|全球播报 【新春走基层】“王姨,我给您送饺子来啦!这张‘邻里守护服务卡’您收着,上面有我的电话,还有药店、粮油店和卫生服务站的电话,有啥...
航空货运持续发力(经济聚焦) 图表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制图:张芳曼核心阅读近年来,我国航空货运克服不利影响,持续发力,实现稳步复苏,货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面...
头条焦点: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乐章——2023开年推进绿色发展一线观察 2022年岁末,《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正式发布,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 各地洋溢节前的喜悦 当前快讯 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到农历春节了,全国各地年味渐浓。今天我们带您一起去各地感受一下,眼下人们准备过年的那份忙碌和喜悦。01年货节...
如果国宝会说话:你有一条来自东坡先生的留言 叮~你有一条来自东坡先生的留言查收了吗?CCTV纪录、央视频、四川博物院、看度直播、四川观察、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联袂推出的直播活动《你有一
新春走基层丨坚守在86公里生命线上的“补机”司机|焦点热讯 说到火车司机,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客车司机和货车司机,但很少会想到“补机”司机。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就带您认识一群常年坚守在四川...
环球微资讯!南海各镇街花市陆续重启,百合花、桃花将大量上市 1月10日,2023年丹灶镇迎春花市率...
世界观热点:2023广东迎春网络年货节暨“云上花市”在佛山启动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讯见习记者江...
广东佛山全力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装备制造业驶入快车道 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
省政协委员孙冬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中药制造迈向智造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郑奕纯报...
天天动态:高铁通车 | 一文看清12306网站购票手续,坐高铁禁带一物品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周日(15日)复运...
2023厦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校园招聘学科专业范围_世界短讯 2023厦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校园招聘...
家联科技:融资净买入38.4万元,融资余额2461.85万元(01-11)_天天最资讯 2023年1月11日家联科技融资净买入3...
热点聚焦:每天产生新想法的系统 hi,大家好,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