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这一政策调整科学、及时、必要。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罔顾事实真相、背离科学精神,恶意抹黑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完全丧失了媒体的职业操守,毫无公信力可言,这是其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
核酸采样点“变身”发热诊疗站,急救中心扩容120调度指挥系统,组织全国几百家重点企业持续提升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能力并根据各地疫情达峰时间精准调配,全力保障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需求……中国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统筹,采取一系列细化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这一政策调整科学、及时、必要。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罔顾事实真相、背离科学精神,恶意抹黑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完全丧失了媒体的职业操守,毫无公信力可言。
新冠疫情对各国都是一次大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调集一切资源、全力保护每个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冲击,有效扛过病毒最猖獗的艰难时期。中国先后制定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重症率、死亡率都是最低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由77.3岁提高到78.2岁。在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提升了6位。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全球应对疫情作出了榜样。
中国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体现出科学、务实的态度。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而中国医疗救治、病原检测、疫苗接种等能力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国有序出台“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制定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方案。这既是科学防控的及时、必要之举,也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长远之举。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佩里莫尼强调,中国开展疫情防控,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
世界各国调整防疫政策时都会经历适应期,中国防疫政策“换挡”也不例外。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疫情形势的发展总体在预期和可控之中,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扩充医疗资源,建立分级分类诊疗机制,提高药品产能供给,调集一切资源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秉持客观、公正态度的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积累了足够经验、进行了必要准备,有能力确保调整转段平稳有序推进。
事实证明,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不是“躺平”,真正“躺平”的,恰恰是一些拥有丰富医疗资源的西方国家。这些国家早早就选择了“一放了之”:过早取消口罩令、隔离感染者、追踪密接者等严格防控措施,针对疫情大范围扩散后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迟迟拿不出实际解决办法,最终导致民众付出严重生命健康代价。美疾控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这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新冠疫情是首要原因。在抗疫问题上的“躺平”作法已对美国社会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逾百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也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体制缺陷,凸显美国疫情防控体系的痼疾。
一些西方媒体挖空心思歪曲抹黑中国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其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近3年来,由于心理失衡,这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抗疫取得的积极成效总是视而不见,对中国推出的任何一项政策举措都要进行恶意攻击。从肆意炒作病毒溯源问题、散布所谓“实验室泄漏论”等谣言,到对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这些西方媒体将疫情问题意识形态化,热衷于搞“政治优先”和双重标准,给国际社会抗疫团结造成了严重破坏。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心守护中国人民健康福祉,积极助力国际社会战胜疫情,这是面对世纪灾疫时的中国选择、中国行动。有14亿多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有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中国和中国人民必将赢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关键词: 根深蒂固
世界关注: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钟声) 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这一政策调整科学、及时、必要。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罔顾事实真相、背离科学精神,恶意...
美国国会警察局局长:政治极化下 暴乱或重演-全球快资讯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发生暴乱事件。2023年1月2日,美国国会警察局局长汤姆·曼格表示,随着美国政治的两极分化,像两年前这样针...
【国际锐评】太平洋国家有权向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发起索赔!-全球最资讯 “我们需要提醒日本注意,如果它(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在东京倾倒,在巴黎试验,在华盛顿储存,但让我们的太平洋保持无核。”这是瓦...
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音) 1月2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RCEP已对15个成员中的14个生效。这充分体现了RCEP的巨大活力和吸引力,
全球热消息:小寒大寒 防寒保暖 小寒和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两个节气,一般分别出现在隆冬1月的5—6日和20—21日。从30年气候平均值(1991年—2020年)来看,全国逐...
世界新资讯:流动接种队 疫苗送上门 本报济南1月3日电(记者肖家鑫)“我们去县里或乡里接种新冠疫苗,得乘船和坐车,要1个多小时,费时费力。流动接种队直接来到了村里,真...
浙江:按年龄有序发放“防疫包”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㊴】 本报杭州1月3日电(见习记者刘习记者陆健)“大妈,包里一共两种药,可一定要看仔细,别搞混了。”2022年1...
河南:村民看病有了“远程会诊” 动态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㊴】 本报郑州1月3日电(记者崔志坚通讯员成睿)1月2日上午9点,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谢...
新年喜看新活力,提振信心在行动 当前简讯 今年元旦假期,各地消费复苏回暖趋势明显。元旦小长假,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508万人次,较去年11月份日均旅客发送量增长109%;“2023全...
热点在线丨China sees 52.7 mln domestic tourist trips over New Year holiday BEIJING,Jan 2(Xinhua)--Chinahasseenabout52 7milliondomestictouristv
顺德一批交通项目完工通车 2023年新年伊始,顺德一批交通基础...
百年河口:北江边的“百年博物馆” 全球看点 又见名城作战场,势危累卵溃南疆。...
【世界快播报】佛山企业瞄准高质量发展聚力谋新篇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
每日动态!【光明网评】“五个一百”:点点微光汇聚成强大动能 日迈月征,山河日新。2022年12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