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高明元宵塘肚“行神”:绵延数百年,祈求新春福

行神,是主管旅途安危的神仙。在古代,百姓安土重迁,若要离开城邑四处旅行,风险极高,因此最迟从宋朝起,百姓就有外出先祭行神的习俗,以祈求旅途平安。


(资料图)

现代社会,长途旅行早已变得稀松平常,民间祭拜行神的习俗也逐渐式微。但在高明区荷城街道塘肚村,每年正月十五“行神”习俗却延续不断,至今已近四百年。其场面之热闹、隆重,相当少见。

时隔三年后,塘肚“行神”即将在元宵节再次启动。这项传承接近400年的民俗活动,为何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跟随村民讲述,让我们一同走近那些历史的细节。

行神庇佑,开启塘肚繁盛

高明区荷城街道塘肚村,距离荷城中心西边11公里,东距西安圩2公里,因处凹地,地形如肚,故名“塘肚”。明末,严姓从高要范山首迁至此,村人严学思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考中进士。塘肚“行神”的习俗,就从他高中进士后开始形成。

古老相传,当年严学思赴京应试,渡江途中突遇风雨,小船险些倾覆。危急时候,船边突然闪现金光,原来是漂来一个檀香神位牌。神位牌上写着“岑圣王神位”。严学思等人将神位牌捞起,风雨就立即停止。当晚,有金甲神人向严学思报梦,告诉他“遇麦而仕”。严学思果然遇到赴京考试的同乡麦而炫,两人后来同时考中进士。

2002年2月15日,塘肚“行神”吸引市民前来观看。李杰明摄。

严学思高中进士后,被授北京行人司行人,后历任南京兵部武选司郎中、光禄寺正卿等职,政声显著。严氏一族也在塘肚村一带开枝散叶,并逐渐形成兴隆坊、东西坊、塘源坊、石砚坊等4坊(统称“塘肚四坊”)。

为了拜谢神恩,严学思在故乡建庙供奉岑圣王,岁岁祭拜,以表虔诚。他还跟乡人立规,将每年正月十五定为全村行神日,作为村民春耕播种前的祈福典礼,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人健康。自此之后,每年正月十五日“行神”就成为塘肚村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

新年祈福,祝愿扬帆远航

传统的“行神”,是出行前向神灵祈祷,以求得庇护。宋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记载向行神祈祷的场景:“十三日。至富池昭勇庙,以壶酒、特豕,谒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神。……祭享之盛,以夜继日。庙祝岁输官钱千二百缗,则神之灵可知也。舟人云:‘若精虔致祷,则神能分风以应往来之舟。’”

但塘肚的“行神”却与传统不同,从诞生之初就偏向新年祈福,而非祈求旅途平安。村中老人说,“行神”之所以选择在正月十五隆重举行,是因为正月十六就要开耕。开耕前的“行神”,寄托着村民对新年农业生产的美好期望。

2019年2月19日,塘肚“行神”现场,村民参与热情高涨。赖志华摄

“行神”当天,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要在前面鸣金开道,当年新婚的男子要抬着“岑圣王”神龛(俗称大王宫)在塘肚四坊之间巡游。神龛后,紧随着持印官和旗牌手,其余村民则虔诚簇拥扶驾。整个过程锣鼓喧天,群狮起舞,热闹非凡。

在“大王宫”銮驾后面,一般还跟着几个手拿编织袋的老人。銮驾过后,人们就会往编织袋中扔投“利是”,并索要“红带仔”。这是村中几百年流传下的惯例——“行神”时能向“大王宫”讨取到红丝带,就意味着今年将行好运。

2019年2月19日,大王公来到最后一站塘源坊,人潮涌动,塘肚“行神”达到最高潮。吕润致摄

事实上,这也是塘肚人对传统“行神”习俗的一种继承与发扬。古时,因为财货流通往来于水陆之间,主管旅途安危的行神往往也被视为财神。人们对行神谨加祭祀,就是冀求它引财入门,图的是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2019年2月19日,跟随塘肚“行神”巡游队伍前行的市民络绎不绝,浩浩荡荡。吕润致摄

时隔三年,塘肚“行神”即将再次启动。好客的塘肚人已经开始杀鸡宰鹅,准备丰盛酒菜迎接阔别许久的亲戚朋友。春回大地江山秀,冬去寒消暖日融,新的一年,包括塘肚人在内的高明人,正要扬帆远航,“兔”飞猛进。

文/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

关键词: 正月十五 再次启动 荷城街道

热点

娱乐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