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注意到两个新闻。
一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斩获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一档节目,两年内拿下上海白玉兰奖、亚广联奖、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并入选“五个一工程”,可谓收获满满。
另一个,总台2023年春晚发布吉祥物“兔圆圆”,以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安徽模鼠兔”为原型,创作出极具文化底蕴的生肖兔形象。作为春晚首个官宣新闻,一只兔子就把春晚故事的跨度溯洄6200万年前,这直接把我们对今年春晚的历史文化期待感拉到满格。
【资料图】
岁寒之时,总台携着传统文化的诗意与暖意,静候春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盘点总台全年的口碑节目不难发现,总台已经将传统文化节目从叫好不叫座的“清流”,进阶为口碑收视双丰收的“主流”,又升级为青年群体追看热议的“潮流”。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诗画中国》《艺术里的奥林匹克》《荣宝斋》《大师列传》《一馔千年》《中国考古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一众节目,都在传统文化的春风里,调制出了“满屏皆精品”的配方。
敢舍“流量”,方得流量
多年来,“娱乐+流量明星”被视为吸引年轻受众的流量密码。但这一年,总台在传统文化题材上频频创新,锤炼从“养眼”到“入心”的能力。一系列颇具人文情怀与艺术效果的文化类节目绕开了传统综艺节目的“流量秘笈”,一头扎进中国浩瀚的历史中下起了“笨功夫”。
《典籍里的中国》就是这种创作趋势的典型代表。如果说古籍是一块坚硬的岩石,那么《典籍里的中国》钻头之利、开掘之深、范围之大、效果之显著前所未有。敢于走进《永乐大典》《尚书》《天工开物》这些文化人都未必读得下去的典籍,颇有敢战必赢、啃“硬骨头”的精神。这不是猎奇,不是炫技,而是真的向传统要精髓,向古人要智慧,这本身就是有风骨、有追求、有作为的事情。
传统文化节目如何让观众“坐得下来”
很多时候一说到“传统文化”,我们总是容易想到一些佶屈聱牙、艰深晦涩的东西;而一说到“观众”,又往往觉得人家追逐娱乐,只喜欢花哨的东西。其实传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鲜活,而观众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沉。如今的电视观众,也欢迎并且完全能接受更深邃的思想内核,只要你找到更合理的表达方式。
就拿美食节目来说,从历史的纵深来看柴米油盐,一粥一饭都有文化的沉淀。总台正在热播的《一馔千年》,到古籍中寻章摘句,把渺茫难求的古代饮食扎扎实实复刻了出来。“戏剧+历史+美食”的节目架构如同一剂秘料,把菜品背后的千年底蕴完全激活。
首期节目中,谭咏麟扮演的《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泪洒舞台,高呼“这菜中的蛤蜊是假的,画中的景物也是假的,可是这人间盛世才是真的,我张择端此生无憾”时,直让观众激情澎湃,继而刷屏,“这才是真‘文化大餐’”“不愧是国综美食顶流”。
另一档文化节目《大师列传》承续了司马迁于《史记》中开创的“列传”之体,单是节目名就已是气魄十足。节目在影像设计上颇具巧思,使用270°绿箱结合实时渲染的虚拟场景,以高新影像技术将名家巨作又“画”了一遍,屏幕成为传统艺术的崭新画布。鱼鸟跃然灵动、山水氤氲华滋,让人大饱眼福。
《典籍里的中国》更是似乎全不在意当下观众被短视频养成的“3秒耐性”,一个月更一集,被全网在线催更,观众“搓手期待”,称其为“一档不能快进的节目”。“月更”的频率并不是对观众敷衍,反而证明了这档节目没有被当作“快餐”,是用匠心扎实做好每一步。
总台文化节目他人难复制?
纵观2022年,以总台为潮头,各卫视百花齐放,文化类节目已成为各大电视台自制节目的标配。那么,正当红的传统文化节目有没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套路模式呢?
说实话,很难。
因为娱乐综艺主要的看点不在于节目模式本身,而在于更换明星嘉宾、在于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固定的模式+全新的嘉宾”就很容易操作。而传统文化综艺不一样,它的看点在于文化本身以及表现手法的创新,如果内容不扎实,仅靠模式包装根本难以立足,因此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创作逻辑。
其实,传统文化节目就不是以热度定胜负的题材,它是浸染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慢慢渗透进入的,也只能慢慢溢出芬芳。所以慢一点,一点一点去做,反而比依靠某些热点或者话题一拥而上更好。总台正是在娱乐综艺目不暇接的今天,“身如逆流船”般地制造了另一种目不暇接。
网上有不少评价用“很出圈”来形容今年总台文化节目的火爆,但仔细想想,“圈”从何来?
不过是存在于一些“自我设限”的节目思维。传统文化在全体中国人之间何曾有过“圈”,那是我们民族记忆中的东西,而总台,是在将它激活。
也许只是《中国诗词大会中》中飞花令的风雅对招,一句诗词足矣;也许只是《诗画中国》中对晕染这一抹中国风色彩的运用,一笔水墨足矣;也许只是《中国考古大会》中考古遗址牵出的文化脉络与民族记忆,一件文物足矣。
总台台长在《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启播仪式上称,要为“是以中国”继续作答。如果以此作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最高目标,想来也不为过。或许,传统文化节目还怀揣着更大的命题,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入世界每一个细微的深处,在世界的舞台上引领国风国潮?中国传媒界仍任重道远,需且琢且磨。
年度观察|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临近年末,注意到两个新闻。一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斩获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一...
佛山二中附属学校封顶!绿岛湖片区首个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23年投用!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梁蕴菁通讯员梁焯君报道:禅城学校建设再有新进展!66个班,新增3210个学位,预计2023年9月投用,绿岛湖片区首个九年一贯制公
美媒:致命冬季风暴暴露美国能源系统缺陷_环球报资讯 当地时间12月27日,彭博社发布消息称,过去几天笼罩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风暴导致60余人死亡,数百万人陷入黑暗。此外,美国多个州因严寒天气
AI描绘“天宫盛宴”_当前通讯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以AI绘画技术为支持回顾中国载人航天30年的辉煌历程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天宫”梦想正在从神话...
【新要闻】南海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项目启动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通讯员狮宣报道:12月27日,南海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项目(以下简称“南海储能项目”)在狮山动工,该项...
跨过千重浪|2022这一年都在这365秒里_环球新动态 央视网消息:1秒钟很短,却足以成为难忘的瞬间。这一年,我们有过油然而生的骄傲,经历过伤痛和怅然,被平凡力量所感动,对生活从未失去...
三水河口片区百年海关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启动修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报道:三水河口片区古渡小镇将迎蝶变。记者近日获悉,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百年海关、半江桥修缮工程正在...
环球滚动:高明区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通讯员明教宣报道:12月2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终身学习向未来”高明区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
当前快看:高明区部署岁末年初全区森林防灭火工作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通讯员王卫报道:近日,高明区召开岁末年初森林防灭火工作会议,部署全区近期森林防灭火工作。会议要求...
他们说:与佛山的许多个“第一次”,都跟佛山地铁有关_天天快看点 佛山地铁3号线首通段今日中午12时正式开通近年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从零星线路迈向逐步组网运营的新跨越从无到有,从“线”到“网”轨...
年度观察|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临近年末,注意到两个新闻。一个,...
佛山二中附属学校封顶!绿岛湖片区首个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23年投用!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梁蕴菁通讯员梁焯...
美媒:致命冬季风暴暴露美国能源系统缺陷_环球报资讯 当地时间12月27日,彭博社发布消息...
AI描绘“天宫盛宴”_当前通讯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