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世界快看:南海区挺起产业脊梁,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乃至衰退风险增加。国内形势同样挑战重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叠加。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之下,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越是困难越是坚定信心,越是沉着勇毅。


(相关资料图)

潮头掌舵破浪前行!南海区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中动力转变、效率转变、质量转变的代表之一,通过系列创新举措,协力同心,以“稳”护住经济大盘,以“进”积蓄发展新动能,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这一年的南海:

砥柱中流,折冲千里。在发展的关键时刻,运筹帷幄、举旗定向,全面吹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冲锋号”,加速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出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畅循环、保主体、减税费,护住经济基本盘。

笃行不怠,稳中求进。多方合力密集组织精准对接活动,强链条、增后劲、持续创新,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佛山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抢抓制造业当家重大机遇,实施好高标准推进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

驰而不息,势之所趋。制造业是南海区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在2022年年末,一份榜单的出炉让全社会看到了南海制造业的韧性:南海9家企业上榜“2022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10家企业上榜“2022广东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8家企业上榜“2022广东省服务业民营企业50强”。一组组数据,一项项实绩,记录了发展的速度、彰显了南海区奋斗的力度。

迎风搏浪心如磐,无惧风浪立潮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重要之年,南海区的经济发展船行中流,书写出了不寻常的一页。

破局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应对变局、突破困局、化解危局,需要破局智慧,更需要破局担当。

2022年伊始,在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研判后,南海区围绕“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将“抓改革、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加快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重点强化“六大统筹”,保障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以新的姿态新干劲新作为开创发展新局面。

一年来,围绕清晰的目标,瞄准主攻方向,聚焦重点领域,南海区齐心协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不断释放新动能,以最大的努力,使经济发展实现了稳步提升。

当前,省市聚焦制造业、大抓制造业,对南海这个制造业强区来说是一次重大机遇。制造业是南海区的家底、家当,南海区3560亿元的GDP中,工业占比超过50.6%。南海区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制造业的发展,南海区从来就高看一眼。今年3月,南海区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顶层设计上牢牢把握制造业这个核心。按照计划,从2022年到2024年,南海区将投入不低于450亿元支持工业发展,划定不少于19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支持培育万家骨干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区工业经济规模突破万亿。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区形成了铝型材、五金、家具、机械制造、陶瓷、纺织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区13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集群就占了10个,几乎每个镇都有“王牌”产业,大沥铝型材、丹灶五金、九江家具、西樵陶瓷和纺织享誉全球。但传统产业当下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小散乱污”企业多。二是产业联动整体偏低。三是品牌意识不强。四是带来社会治理压力大。“多而小、散而乱”正是南海传统制造业最真实的写照。

“抓改革、促转型”,是南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工作主线。促转型,也成为南海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

2022年5月16日,南海高规格召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全面吹响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冲锋号”,并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例如7月,南海区印发《关于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全面支持7个镇(街道)加快推进12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直击传统产业“痛点”“堵点”“难点”,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动拥抱变革,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应方法与机会窗口,南海区强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在破立之间探索新的征程。

重塑

南海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密码之一,在于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和跨越。

12月,卡塔尔,世界杯赛场正酣。赛场外,“南海制造”也在角逐另一个“赛事冠军”。

“球迷村”的酒店式样板房、酷狄五金的随身杯、浪漫的星空屋、粤海的清障车……众多南海品牌的海外亮相,彰显了南海产业转型的成效和“制造业当家”的硬核实力。

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南海把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重要抓手,构筑竞争新优势。2022年初,南海区提出实施“千企智造”工程,接连打出加强顶层规划设计、重点行业突破、示范标杆引领等组合拳。

一年过去,“南海制造”数智化转型已取得明显成效:南海已累计有3个一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3个二级工厂和2个三级工厂;凝聚了约100家数字化服务商,形成一支“百家军”;31个车间入选2022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排名五区第一。

时代不负奋斗者,星光不负赶路人。9月20日,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公布2021年全国城区、园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南海区排名位列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榜单全国第二名。

同时,南海通过强化政策、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供给,对企业成长进行全周期培育。

这一年,南海再添39家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全区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总数量达到144家,其中过半数为“两高四新”企业,它们是南海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南海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南海不仅着眼于企业服务,也着眼于产业链建设。南海出台了“六个一”精准服务方案,畅通各企业之间的供需渠道,促进供应链、产业链本地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企业数字化改造强势推进,品牌企业加速“走出去”,产业链各环节加速迈向协同,这些动态均反映出南海经济充满韧性且活力十足。

咬定实业不放松,越是艰险越向前!一路走来,南海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求变的勇气从未磨灭。

厚植

在制造业当家的路线图下,南海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签约、建设、投产高潮,奏响了产业发展的时代强音。

1月,国家电投集团规划的华南氢能产业基地落户南海,项目投资约100亿元,这是南海引进的首个氢能百亿级央企项目。

7月,美锦氢能产业总部基地、海天大健康绿色产业项目等12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总额283亿元。

11月,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举行,氢能世界国际绿氢生态总部基地项目等17个氢能产业重点项目进行了启动、投产、签约仪式。

南海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瞄准新赛道,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南海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配套扶持办法,将在未来5年投入200亿元,10年内投入500亿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制造业重要基地和集聚区。

过去一年,南海始终坚守实业立区不动摇,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为契机,开启新一轮土地改革。

截至12月25日,南海已累计供应产业用地82宗,土地面积364.87公顷(5473亩),预计年内供应产业用地超400公顷(6000亩),创历史新高。“把土地交到实业家手里”,南海说到做到。

制造业当家的号角已经吹响,南海新兴产业乘势而上。1月至11月,南海共签约引进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2个,签约投资总额1009.72亿元,这是南海历史上首次实现年度招商破千亿元。

未来的城市竞争,取决于产业的竞争,尤其是战新产业的竞争。南海通过持续的坚守与耕耘,成功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成群成势。

聚势

星辰大海,征途万里。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现代经济体系核心竞争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集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民营经济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者,是美好生活产品的主要创造者,是自主创新的重要贡献者。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的开启,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嗅觉敏锐、创新动力强、机制灵活、反应能力快的特点,从过去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敢于涉足新领域、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工艺,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创造新模式,努力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一组数据让人欣喜:在南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数量已有229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136亿元;预计南海区高企数量将超过3600家,连续8年在佛山市五区中名列榜首,为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直以来,南海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为制造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强化制造创新驱动、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扶持、科学技术奖励配套等政策,鼓励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目前,南海区已重点培育了包括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在内的24家重点科创平台和32家孵化器,构建起符合南海产业发展需要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2022年,南海区多个部门合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组织超300家企业走进创新平台,推动超40个项目达成合作对接。

目前,创新平台已为多家本地企业提供共享科研仪器、联合研发等多项服务,已开放科学仪器设备近600台(套),并累计为5789家企业提供各类科研服务。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济济多士,乃成大业。

当前,南海区以团队政策来培育科技企业“新力军”,通过政策立项的创业团队项目落地南海已达287个。截至目前,已培育了近120家高新技术企业,希荻微公司已在科创板上市;启动上市程序的企业有原点智能、启明光大、中研非晶、阿达智能、绿展科技、德玛特电机等12家团队企业。众多科技创新力量与南海实体经济同频共振,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用“第一动力”点燃奋进征程,用创新投入增速的“快”、科技产出的“优”、创新主体的“强”和高新产业的“进”,为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动力支撑,在南海,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加快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量”。

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坚守实体经济,让制造业当家的“南海号”经济巨轮正奋楫扬帆,笃定前行!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 李年智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

热点

娱乐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