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 >

发现丈夫另寻新欢,她即将临盆也要离婚,53岁找到真爱幸福一生 每日看点

民国时期是新思想与旧思想碰撞交融的时期,他们对于婚姻更向往西方式的自由恋爱,但在内心深处,还是极其的守旧,很多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包办婚姻,而小编今天说的这个女人,因为是包办婚姻,婚姻基础不牢,在自己即将临盆的时候发现丈夫另寻新欢,她选择含泪离婚,最后在53岁的时候,寻找到真爱幸福的度过余生。

她就是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的富商家庭,从小聪明伶俐,父亲也是极力培养她。在她12岁的时候,便去了江苏都督程德全在苏州创立的“江苏第二女子师范学院”就读。因为重视女子教育,张幼仪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教育,但在三年后,他却被家人接回去,被迫退学了,这又是为何?


(相关资料图)

原来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在杭州一中认识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那就是徐志摩。当时的徐家在江南已是富商,加上张幼仪家族势力显赫,两家人联姻更是门当户对,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家人定立了婚约,而15岁的张幼仪便辍学嫁到了浙江做了少奶奶。

但徐志摩对于包办婚姻的态度根本没太上心,对张幼仪的关心更是少之又少,但张幼仪不一样,她受父母传统思想的影响,嫁进门之后,照顾公婆,打理家里的一切事物,让公婆对这个儿媳妇甚是满意,但她却始终没有走进徐志摩的心。

婚后不久,张幼仪怀孕了,生下了长子徐积锴,因为是个男孩,这让徐志摩的父母开心不已。但不久后,徐志摩却远赴德国,留洋去了,留下了张幼仪和刚出生的儿子。最后在徐家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徐志摩才同意把张幼仪接到了德国。

到了德国之后,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依旧冷淡。但不久后,张幼仪怀孕了。此时的徐志摩对张幼仪突然变的特别好,好的让她无法接受。两人就这样维持了几个月,张幼仪始终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另寻新欢,还是当时的才女林徽因。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很快张幼仪就知道了,这让即将临盆的张幼仪伤心欲绝。但徐志摩却没有念及旧情,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这让一个十月怀胎的女人是多么大的打击,但张幼仪还是同意了。

但在当时,中国《民法》有规定,那就是不满25岁,夫妻之间提出离婚必须要经过双方父母同意才行。到了1922年,张幼仪生下次子彼得,在她坐月子期间,徐志摩始终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更没有来探望过她们母子。

但两个月后,徐志摩来了,但他最终的目的并不是来看她的,而是很坚决的要她在离婚协议书上面签字的。就这样,徐志摩在医院看了小彼得,还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看的很入迷。但他始终没说“我以后怎么把他养大成人”,而是拿着张幼仪签好的离婚协议书转身就走了。

离婚后,张幼仪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彼得,她选择留在德国,并学习育儿教育。只为以后能更好的教育儿子,但这样美好的时光并没有坚持多久,到了1925年,彼得因病离世,这让张幼仪痛心不已,每天抱着彼得的照片哭成了泪人。

1926年,张幼仪回到了上海,有着留学经历的她成功进入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当进去的时候,她傻眼了,里面都是亏损状态。但她很快瞄准了富太太的私房钱业务,推出了很多新的业务,一时间银行业务大增,不到一年的时间,银行就转亏为嬴。

到了1953年,张幼仪凭着自己的才干,打拼出了一个女人的独立,也在1953年,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他就是张幼仪的邻居,中医苏纪之。婚前,张幼仪曾写信给远在美国学习土木工程的儿子,征求儿子的意见。

但儿子的回信让张幼仪重新找到了温暖,儿子对她的再婚很支持,这一点,和徐志摩的性格相差甚远。两人在1953年,在香港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纵观张幼仪的一生,她虽是包办婚姻,但她不服输,不认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女强人,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对此,你怎么看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