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 >

《美术报》美育基地落户海宁实验小学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俊娴 通讯员 张祎依 黄震涛 朱 宁

为进一步落实“五育融合”,结合我校“双循环”教学新模式,探究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创新。2023年5月30日,海宁市实验小学举办了《美术报》美育基地授牌仪式暨“潮·这二十年”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相关资料图)

海宁市实验小学校长徐晓良致辞

活动开始,海宁市实验小学校长徐晓良向大家介绍了办学情况和教育理念,目前该校校全力提炼、打造“潮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美育培养。本着“艺术源于生活,更优于生活”的理念,让孩子们把美术作品充分应用在学校与生活的各个角落中,让孩子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日常教学中,开设了多门艺术选修课程,让学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海宁市美协主席、美术教研员俞学良致辞

海宁市美协主席、美术教研员俞学良老师首先肯定了我校通过欣赏导读,理解 “画中话”;感悟生活,寻找 “画中话”;结合创意,表现 “画中话”;联系课程,传递 “画中话”。不断寻求教研真谛,创建的教学新模式,接着提出可以借助本次活动,拓开学校今后美术活动的平台,给孩子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

同时,《美术报》在海宁实验小学设立美育基地,将通过一系列美术实践活动,助推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一步落实“五育融合”,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

美术报美育实践基地揭牌

美育教学展示

在课堂展示活动中,三位教师用三节欣赏课,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技术、新的学习方式为来参加此次活动的教师们带来了风格多样的课堂新体验。

黄震涛老师执教《遥远的“回音”》,全课设计新颖、环节紧凑、可谓亮点十足。黄老师通过拨浪鼓听音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黄老师又围绕名画《货郎图》的构图方法开启了深度学习之旅。结合多元的学习工具介入的情景化欣赏,帮助孩子学习、思考。从中挖掘出“货郎精神”,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张祎依老师执教《硖石灯彩》。课堂增加了体验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首先张老师引导孩子学习硖石灯彩的历史,了解硖石灯彩的八大技法,接着着重欣赏针刺技艺,最后通过视频法、对比法、体验法等方法感受针刺技艺师的不容易、硖石灯彩光彩剔透的美以及硖石灯彩的博大精深。

秦秋珺老师执教《清明上河图》,整节课气氛活跃,吸引了所有的学生以及在场的听课老师。秦老师将长卷《清明上河图》作品带到了课堂中,让孩子们近距离的欣赏名画,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探一探等教学手法引导孩子们从作品的色彩应用,取景以及构图等方面进行欣赏,引发孩子们的无限思考。

美育成果展示

课后,徐晓良校长带领各位来宾一起参观了美术成果展示区,展示区的作品种类繁多,有由5位学生合作完成的立体造型作品,此作品由9个不同奔跑姿态的人物组成,动作各一,却生动形象。象征着猛进如潮的实验潮跑学子。有十多位学生合作完成的版画,将传统的美术物品刻画并印制出来,即好玩又好看。有孩子们用新材料制作完成一副巨大的山水立体作品。是青绿山水的特色展示成果,更有孩子们将与海宁有关的如:美食、地标、交通等事物绘画在T恤衫、扇子、手机壳等日用品上,制作成特色文创用品展示。

活动最后,海宁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也来参观了自己的作品展,孩子们都对自己以及同伴的作品成果点赞,也希望未来能多开展展示活动,给自己一个展示的舞台。

新美育指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这样的活动有效推动了学校的美育工作,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扎实推进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创新。

关键词:

热点

娱乐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