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首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发布

近日,国内首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在京发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白皮书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共同发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张建中研究员领衔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团队牵头,组织全国相关临床、基础、肿瘤、慢病及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共同完成,是国内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防控手册,旨在为中国幽门螺杆菌防控提供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性指导,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民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正确认识和防范意识,推动相关疾病防治工作。

我国近半数居民感染幽门螺杆菌,防控面临巨大挑战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与多种重大慢性疾病相关的致病菌,具有传染性,可引发包括幽门螺杆菌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多种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难以自愈,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若不治疗往往呈终身感染状态,严重情况下可引发胃癌。一项由国内专家发起的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总体感染率近50%,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负担重、耐药率高的特征。

与会专家共同宣布活动启动。图片由主办方供图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唯一确定的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性病原体,被列为I类致癌因子。绝大部分胃癌病例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感染相关癌症病例中约78万,其中34万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约占43.6%。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控制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最重要、最可控的手段。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是明确的人类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及早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率。然而,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基数庞大,患者的疾病负担被严重低估,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及根除获益知晓程度较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区域防治水平差异较大。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健康至上,预防为主”的理念,尤其要关注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和恶性肿瘤的防控。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在医疗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中持续加快提升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能力,形成科学有效的传染病防控合力,进一步满足公众当前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为“精准防控”提供有效指导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是国内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的指导性文件,系统总结了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防控领域取得的成就,全面梳理了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及疾病负担,以及在大众认知度、医疗卫生水平、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系统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防治现状,白皮书从整体层面制定幽门螺杆菌防控策略,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下,以基层为重点,把幽门螺杆菌防治融入当地政策,多措并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防控策略。”白皮书项目总体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张建中研究员说,“白皮书将有效指导疾病精准防控,助力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手段在我国加速实施,助力提升中国消化系统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降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疾病负担,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张建中研究员。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除关注感染者及其家庭成员的诊断及根除治疗外,人群干预策略是从整体层面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疾病负担的最有效策略,整体人群干预可快速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疾病负担,并对胃癌起到一级预防作用,具有突出的成本效益优势。白皮书针对不同感染人群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例如,对于胃癌高发区的人群采取“筛查-治疗”策略,这是由于中国胃癌高发区人口集中了相当比例的胃癌病例,对人群实行幽门螺杆菌感染干预是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可降低43%~52%的胃癌发生风险,从高发人群入手干预符合中国国情的策略选择。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幽门螺杆菌感染干预扩展到非胃癌高发区人群将是未来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减少传染源

白皮书强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应重视合理诊疗及根除治疗。根除治疗应遵循“检测-治疗”原则,一旦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无抗衡因素存在,均应鼓励进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治疗会减少或消除幽门螺杆菌长期慢性炎症的全身影响,包括消除胃黏膜炎症、加速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减轻胃黏膜病变等。根除治疗还会带来显著的社会获益,如传染源减少、家庭内部及人群内的传播减少,可有效降低胃癌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在药物选择方面,白皮书推荐选择的药物应具备相对药效明显、副作用低和耐药率低的特征。

对于家庭的诊疗策略,白皮书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是持续存在的传染源,与其共用生活器具和密切接触是导致部分其他家庭成员感染的重要原因,如果家庭成员中仍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存在,即使个别成员根除治疗成功,也存在较高的再感染风险。家庭成员中与感染者共同居住的成年人,如无抗衡因素,应积极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家庭成员的感染和再感染风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胡伏莲教授。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特别是作为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将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优先事项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胡伏莲教授说,“长远来看,白皮书对于持续推进幽门螺杆菌的规范化诊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白皮书将助力完善医院对消化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提升医务工作者对幽门螺杆菌诊疗的救治能力,为下一步规范化诊疗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会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及其感染危害的客观、科学认知,加强患者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视以及致癌因素的预防筛查意识,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亚雄)

关键词: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