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杨雅瑾陪伴儿子画画
“孩子,是曾经的自己,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省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谈起家庭教育,漳州青年画家杨雅瑾徐徐道来,言如春风。
在刚刚出炉的第四届漳州市小学生手抄报比赛中,杨雅瑾的儿子杨禹宸获得A组第一名的成绩。作为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杨禹宸设计的龙娃徽标被选为龙师附小学校运动会吉祥物,美术作品曾获漳州市中小学防震减灾书画作品大赛美术作品小学组一等奖。
“我的家庭教育理念不是管理,而是示范和引导,我比较看重身教,比如孝顺、正直、时间管理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告诉孩子,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杨雅瑾告诉记者,她并没有刻意地让孩子学画画。从孩子刚会握笔起,她并没有过多干预,而是希望让孩子自由地用涂鸦表达内心世界,用自己的审美去涂色。
“我做得更多的是提供绘画环境,在旁边陪伴,观察绘画过程,给予他一些引导和肯定,让他充分享受绘画的快乐。平时的陪伴中,我会培养他对颜色、形状、空间位置的判断认知,有意无意地带他从艺术的角度感受生活中的美,引导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杨雅瑾认为,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和自由,和孩子进行开放性的沟通,帮助孩子权衡利弊,让孩子对自身和所做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断,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而不过度干预。
虽然不干预,却润物于无声,身教于无形。“绘画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大脑的协调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来发展认知能力,通过概括、取舍来拓展思维能力,通过联想、虚构发展创造力和变通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首先是源于兴趣。我平时在家画画,小朋友常会被吸引过来,希望参与其中,并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表现出对画画的兴趣。”这样的家庭场景,颇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意味。
“绘画过程中,孩子遇到自己手中的画笔无法表达内心想法,或者构图造型太复杂,画不好的时候,有时也会急躁,想寻求帮助或放弃绘画,这时候就需要我来帮助疏解情绪,引导他如何分析问题。面对困难,我会通过画法技法的介入、多元化的工具材料,启发示范,引导孩子去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难题,这也是拓展教育和收获经验的良好机会。当小朋友画好一幅画时,可以从中得到喜悦和满足,进而找到自信。”杨雅瑾告诉记者,她会带孩子看绘画教程,欣赏别人的作品,也常常跟孩子一起作画,示范讲解。除了自己教,孩子也上美术兴趣班,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技法和风格。
“我挺重视乐观和坚韧品格的培养,这两种力量可以激励孩子,让他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的未来,且遇到挫折时拥有重新振作的能力。并且,我相信无论孩子多大,最能治愈他们的,永远是父母的认可,应该适时鼓励、欣赏孩子,挖掘孩子的潜力。”杨雅瑾说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