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入选省级标杆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 常山县生态工业园区实现生态蝶变

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与省经信厅、省治水办联合公布了2022年度省级标杆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常山县生态工业园区榜上有名。

污水零直排是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针对人们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污水直排”、“雨污合流”等问题,在全面排查“诊断”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并及时落实整改,实现排水口“晴天无排水、雨天无排污”。

2021年2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和2022年5月省委巡视反馈指出“常山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常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班运作、系统治理,全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常山县生态工业园区地下水治理成效初显,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率在75%以上,园区下游可渗透反应墙(PRB)系统出水达到预期目标。2022年10月,该问题通过省级验收销号。1-11月,常山江出境水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水出境达100%,其中Ⅰ类水出境占比达40%。

从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到入选省级标杆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常山县生态工业园区是如何实现蝶变的?

常山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忠东介绍,为了彻底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常山县委、县政府组建了以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累计70余次赴整治现场督办,组建“1+7”实体化运作专班,抽调26名精干力量专职推进整治攻坚行动,并引入权威技术团队,科学编制整治方案。同时,打好监督组合拳,县委巡察办和县纪委县监委派驻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抓实对巡视整改的全流程跟踪督促,巡纪深度联动,持续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污水处理质效是关键。为此,常山县生态工业园区采取“六步法则”:一查二停“寻病灶”,三截四治“去顽疾”,五减六验“除病根”。通过对园区地下水、土壤污染状况的详细调查,全面溯源,清除废旧管道1000余米,搭建空中管廊2000余米,清理10700吨污染土并规范处置,完成问题整改450余项,切断污染物渗漏途径。为了截流控污,常山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长258米、深10.8米的止水帷幕,截断受污染地下水,封堵原雨水排放口,重建园区雨污系统。与此同时,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收集+末端治理”方式,设置18个注药井,源头削减污染总量,科学设置99座截流井,将污染地下水抽提至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此外,建设可渗透反应墙(PRB)系统,确保地下水达到管控外排要求。围绕高效益、减污染、生态化的整治目标,园区出清散乱污企业17家,建设47个长期监测井,持续跟踪监测,加强全因子分析,实时掌握治理效果。自2022年4月以来,耗氧量、氟化物、氨氮浓度下降率分别达到71%、77%、81%,地下水污染整治达到预期管控目标。

数字化浪潮奔腾而来,也为“污水零直排区”注入“智慧因子”。对照行业标准,常山县生态工业园区智慧大脑初步建成,对企业污水、固(危)废等进行全过程数字化、视频化监管,将雨水排放口和5个污水排放口在线监测数据接入园区平台,开展水污染溯源及预警监管、园区周边河道生物毒性监测、工业园区及企业初期雨水精细化和智能化收集处理等工作,实现园区“源-网-厂-口-河”全方位、智慧化、数字化管控,提高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精准治理的效率与水平。

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园区附近的居民生活环境好了,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刺鼻的气味,而是一片馥郁芬芳,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了显著提升。

接下来,常山县开发区管委会将持续聚焦县生态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放大中央环保督察和巡视整改成效,以创建的高分答卷推动县生态工业园区整治取得最后胜利,努力为省市中小园区环境治理提供常山样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娱乐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