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农业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农机发出阵阵轰鸣,农民们埋头劳作,为保障夏粮颗粒归仓挥洒汗水。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江苏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农业种植更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南京市浦口区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现已实现全区粮食种植面积7.3万亩,总产3.24万吨的丰硕成果,超额完成了粮食种植任务;通过耕地地力提升等相关措施的落实,浦口区地力等级提升0.03等级。喜人的数据背后,是浦口区良种、良田、良法、良人合力发展的成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院士专家“下田”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播“良种”
走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大棚,抬眼便是整排翠绿的丝瓜。“可别小瞧这一根丝瓜,它量产高、产瓜期长,结出的瓜果肉质十分鲜嫩,非常受市场欢迎呢!”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彭飞说。
今年是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实体运作五周年。五年来,中心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引进赵春江、邹学校、沈其荣等10位院士专家,打造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正逐步成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
在夏彭飞看来,蔬菜的商业化育种的使命是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上的需求,坚持深度融合,打造完整链条。至今,研究院已选育出“新海青375”、杂交乌菜等蔬菜新品种,“我们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未来要专注于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式发展,助力国内蔬菜种业走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式升级之路。”
一直以来,浦口区持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播种方面,浦口区在收小麦、种小麦、管理小麦等施行科技化、现代化的集约管理,以专业的农业生产知识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不同的小麦品种制定不同的生长规划;种植结构上,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以宏观的角度加强筛选适宜应用的优质、高产、高抗等综合性状优良水稻新品种。
“边角田”成了“高标准” ,土地整治行动变废为宝造“良田”
万物土中生,地之不存,粮将焉附?保“粮”的根本就是保“田”。
“我们兰花塘这边的农田,以前不好种的,田块都连不成片。”浦口区桥林街道兰花塘的“种田老把式”邵名文介绍,从前兰花塘的田地势低洼,分布零散,总面积不足2200亩,无论如何也与“高标准”三个字沾不上边。
2021年,浦口区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整合资金4336.71万元,对村庄搬迁、废沟呆塘治理等整理出的4200亩连片地块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设置水质监测和三级尾水净化,充分利用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农田。项目建成后,耕地地力得到有效提升,亩增产粮食180公斤,增收540元,新增耕地指标出让收益6000多万元。项目区成为国家农创中心孵化基地,院士的“科技大田”。
从2200亩到4248亩,兰花塘高标准农田的“先行先试”让土地变废为宝,为江苏乃至全国提供了经验和模式——如何将这样一块低产田快速建成“吨粮田”。田好了,基础设施跟上了,大型机械进来了,品质和产量也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和种植效益也都有了保障。
“再过几年,地力会更好,效益也会更高。”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对兰花塘的未来信心满满。
高效管护农民有“数”, 推广“良法”让会种变“慧”种
“打药不需人,育秧不下田!以前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可能还要看天收,现在收成都捏在自己手里!”浦口区青山村农民老张感慨道。有好田,还得种好田。如今,智慧农业的发展正对传统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与改变。
6月,夏粮抢收到了关键时期,各种智能化、无人化的农机装备大显身手:“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农情监测系统,让农民足不出户“看”好自己的田;农机作业精准控制系统能让农机实现了厘米级的操作精度;大棚里的水肥一体化操作系统,让繁复的灌溉工作“自动完成”……
近年来,浦口区除了对原有农田地块实施大规模整理,还充分依托农研机构对农田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了灌区泵站远程控制、渠道水情实时测报、图像实时监控等功能。2021年7月,研究院在汤泉农场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1200亩田块建立示范区。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农业正在变得“智慧”起来。
为了强化主体培育,浦口区出台《浦口区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落实惠企资金近400万元,落实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纾困资金204万元。同时,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区,先后出台了“惠企十条”“农业龙头企业”“创建相关项目”“针对创建成功给予资金扶持”等政策,意在鼓励小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扎根乡土逐梦原野, “良人”务“农”领跑乡村振兴
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的背景下,许多“新农人”都将自己的光与热发挥到田野当中。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邵名文、邵立昌父子。
两年前,30岁的邵立昌由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高管,变身为浦口区的一名“新农人”。邵立昌本科学的是营销专业,原先从未想过“务农”,他说:“我原来在五星级酒店当高管,根本没想过过这种风吹日晒的日子,但回家后才发现如今的农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父母辈在宣传销售方面也确实需要年轻人专业性的帮助,所以就返乡种地了。”在他看来,转型也并非易事。但当他用心跟“师父”们学习之后,再把传统经验与新科技、新理念相结合时,创新的力量就注入了乡土。在2022年测产中,水稻亩产707公斤,远超设计标准。他还将擅长的营销知识作用于农产品的销售上,打破了父辈老旧的销售限制,打通了网络销售渠道,小程序、直播带货等,吸引越来越多的顾客进行购买。
除邵名文、邵立昌父子外,浦口还有很多这样的“新农人”,他们有干劲、有想法、有目标,用科技的力量赋能农业发展,乡村的振兴充满无限可能。
通讯员 王礼文 高金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鲁舒婷
关键词:
全球热点评!南京浦口:“良种+良田+良法”,守护“粮”辰美景 眼下又到了农业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农机发出阵阵轰鸣,农民们埋头劳作,
今日关注:江苏泰兴:“理上心来”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江苏省泰兴市打造“理上心来”理论宣讲品牌,推出“打鼓说唱新思想”理
国际锐评|阿根廷首次用人民币还外债说明了什么? 当地时间6月30日,阿根廷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和人民币
每日播报!埃塞俄比亚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专家看好未来发展前景 近期,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孟加拉国等国纷纷提出加
世界快看点丨让医疗服务更高效贴心 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回应群众期盼,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供高
实时:点滴积累,汇成竞技实力 培育人才的土壤足够丰沃,好苗子才会茁壮成长。各地脚踏实地推广国际象
全球快消息!灯光之外的夜经济 作者:厉新建、宋昌耀(分别系吉首大学湖南芙蓉学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天天简讯:和评理 |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有害无益 上周五,荷兰政府颁布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该国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
美墨边境移民混乱状况加剧 天天百事通 据美国媒体报道,近期在总长逾3100公里的美墨边境,每天有逾万名来自中
当前热议!盖洛普民调:七国集团中美英两国政府信心指数最低 △盖洛普发布最新民调结果据《国会山报》当地时间7月3日报道,根据盖洛
禅城区举行党建工作典型经验交流暨“七一”庆祝活动 全球热消息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
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保持向好态势_当前头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物流...
佛山网评 | 暑期个性玩法塑造旅游新气象|今日快讯 年轻人约上好友,共赴山海,在旅途...
当前快播:佛山网评 | 发展、使用技术,必须循自然规律,坚持有“度” 人类一直以来致力于突破时空的限制...
天天消息!中秋国庆节山西恒山景区开放时间 一、恒山景区悬空寺游览参观时间为...
快递站点老板:从尽享电商红利到拼刺刀抢地盘|“20年·奋斗人生” 6月底,刚刚结束接近一个月的618大...
能知道|啥是综合智慧能源?能源圈的新晋顶流,最强大脑来啦!|全球观速讯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一个中心”,储...
“大陆人没钱了,都在穷游?”台湾政论节目疯狂唱衰大陆被批反智 海峡导报社2023年07月04日1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