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跨越了极昼和极夜,从冰盖边缘挺进内陆腹地,从地表探索向南极航空迈进,为的就是探寻冰雪环境下能源信息系统的相关设计目标和实地应用情况。”中国第36、38、39次南极考察队队员王煜尘这样总结他连续三次远赴南极的经历。
回忆走上南极科考的道路,王煜尘将自己的动机与勇气、兴趣与恒心归于导师。“我的导师窦银科教授常说,用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争取百分之一的希望。”
在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中,王煜尘主要负责航空科研仪器的安装调试、数据的归纳整理。“因为导师的这句话,我修好了很多当时看似无法修复的仪器设备,坚持完成了很多回头看时,自己都觉得很难第二次完成的任务。”
南极的科学研究是有趣的,当然也是困难重重的。“延迟严重的网络速度,不便的交通条件,有限的资源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每进行一项科学研究,都要付出高于常规几倍的努力和精力。但这些并没有成为我探索南极的绊脚石。”王煜尘说。
一次考察行进过程中,雪橇中轴断了,上面的集装箱体随即倾斜。当时正是暴雪天气,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在这恶劣的情境下,机械师们钻入雪橇下对橇体进行维修,王煜尘与科研岗位的队员为雪橇下的队友们传递工具、遮风挡雪。“如果维持一个动作不动,在雪橇下的队友只需要几分钟就会被大雪全部埋掉。”王煜尘说。
顶着凛冽的寒风,经过大约2小时的坚持,橇体终于修复完善,队伍也再次启程。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回答这个问题,王煜尘展现出了理科生浪漫的一面:“在这里,空气永远是干净的,夜幕降临,月光可以照路,抬头仰望星空,银河就像倾泻的牛乳将夜幕浸染。伴着极光、星光,我躺在挖好的雪坑中凝视宇宙,浩瀚的宇宙与渺小的我,人与自然在这里尽情地对话。像是埋藏在基因里的种子,南极也就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的591名队员从上海出发,经过30多天的旅程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开始建设南极长城站。距今已经39年。“西风带的巨浪,东南极的飓风无一不见证着中国极地考察人的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王煜尘感慨道。
“对我而言,南极科考不仅是难得的经历,更是青春的烙印。”这位在南极尝遍酸甜苦辣的90后博士,穿着科考队的红色制服在镜头前纯真地笑,透出的不只是年少有为,更是天地男儿的青春样貌。
关键词:
他的第二故乡在南极 世界快看 “跨越了极昼和极夜,从冰盖边缘挺进内陆腹地,从地表探索向南极航空迈
微视频丨这是信仰的力量_天天快播 信仰是什么?是一面面热情挥舞着的五星红旗,是一幕幕令人铭记的历史瞬
全球头条:科研人员发现多个濒危物种巫山北鲵栖息种群 央视网消息:日前,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开展两栖爬行
曾经的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首次大规模野外回归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随着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持续推进,野生动植物的种群
夏日风光无限美 航拍中国感受大江南北的勃勃生机 央视网消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仲夏时节,让我们跟随镜
百事通!今年前5个月 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额同比增4.5%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2023年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上了解到,今年前5个月
天天观速讯丨中国-非洲贸易指数首次对外发布 成中非贸易发展“晴雨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何春中)6月29日,海关总署在
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力量——写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闭幕之际 世界通讯 6月29日,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落下帷幕。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
环球聚焦:专访: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和循环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访世界经济... 新华社天津6月30日电专访: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和循环经济转型中发挥重
快看点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江苏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省域范例 记者从全省生态保护工作会议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季度推进会上获悉
全球报道:政企合力,顺德勒流吹响“污水零直排”号角 佛山新闻网讯记者陈洁报道:6月26...
动态:达沃斯声音|发展提“智” 中国机遇吸引全球关注 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用三天时间让全...
全球通讯!公益微视频|安全在心不止步 应急在行不落幕 尽管已听过很多次安全教育进行过很...
体验科技力量 激发创新活力 禅城区经科局走进季华实验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
门票最贵近800元一张,7年涨4次,迪士尼为何频频涨价?|环球快讯 资料图。上海迪士尼乐园。中新社记...
科学城首家三甲综合医院奠基 预计2025年投用 6月30日,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
晴天娃娃江语晨在线听_晴天娃娃 江语晨演唱歌曲相关内容简介介绍 《晴天娃娃》是周杰伦填词谱曲,林...
今日聚焦!正壬酸商品报价动态(2023-06-30) 交易商品牌 产地交货地最新报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