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圳文博会】
走过19个年头,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已经成长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这个过程当中,独具特色的分会场模式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主会场的重要延伸和补充,今年的文博会上,分会场已经从首届的1个增长为64个,遍布深圳全市。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分会场盘活了深圳的各类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从各区、各街道,到各个产业园、企业,分会场不但是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展示交易平台,通过探寻丰富精彩的会场,更能感知文化产业的新风向,感受文化自信的魅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没有文博会,就没有大芬油画村的今天。”深圳市龙岗区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管理中心主任彭罡向记者回忆起十九年来文博会对大芬油画村乃至整个龙岗区文化产业的影响。
大芬油画村正是首届文博会的唯一分会场,那是2004年,这个以油画生产为主业的小村落通过文博会平台成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的目光。2005年,大芬油画村的油画销售额即实现了翻番,油画经营市场规模在全国遥遥领先,还带动了村子周边的发展,甚至辐射带动了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及香港、澳门的油画产业。
也正是从大芬开始,龙岗区乃至深圳都尝到了“文化+”的甜头。从第一届到第十九届,大芬油画村分会场从没有缺席过文博会。与此同时,龙岗区文博会分会场也从1个发展到14个,在深圳全市占比22%,连续13年分会场总数居全市首位。
这些分会场充分结合自身的产业特色,精心策划主题鲜明的活动,不仅希望充分展示亮点、吸引商机,更希望通过难得的交流机会实现思想碰撞,探索未来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向。
科技赋能文化生机勃勃
文博会分会场如一个个果园,用心培育着一棵棵树苗,最终为产业开花结果。例如“制造业强区”宝安的多家分会场结合自身特色突出展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成果,推进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展现数创产业集群发展的勃勃生机。
“精美潮流的虚拟场景,为直播间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直播间的品牌产品打开了市场创造的新窗口。”在深圳F518创意园分会场,一名体验了XR虚拟直播技术的品牌商兴奋地告诉记者,XR提供的数字场景,可以让人工智能抠像技术达到“发丝级”,可以在短视频拍摄、虚拟直播、虚拟会议中广泛应用。
而深圳·新桥影视产业基地分会场,则以“湾区‘影’响力·数字新‘视’界”为主题,着重围绕数字技术与影视产业的趋势,策划举办了一批聚焦影视工业最前沿的以虚拟拍摄、AIGC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文化活动。
高端文化活动惠及群众
在分会场当中,也有一批专门为深圳市民提供优质高端丰富多样文化精品的平台。这些分会场通过引进优质的文艺活动,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民众生活的幸福感,引领文艺新风尚,提升深圳乃至大湾区的文化创新驱动力。
在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分会场,借助文博会平台,运营管理团队和赖声川、王伟忠编剧、导演话剧《宝岛一村》,俄罗斯著名丑角大师斯拉法·波鲁林代表作《斯拉法的下雪秀》,国际知名舞蹈家阿卡什·奥德瑞与舞者胡沈员合作编排当代舞蹈作品《无径之径》,还有舞剧《卡门》《天鹅湖》《胡桃夹子》等国内外经典剧目的团体代表和演艺公司现场签约合作,将在下半年为大湾区群众带来精心安排的“文化大餐”。
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分会场,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演出、湾区文化演艺发展研讨会、音乐剧电影欣赏交流会……丰富优质的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慕名前往。
“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竞争力。”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岱表示,希望分会场充分利用文博会这个文化交流、交易、合作的重要平台,充分开发广阔的文化市场,将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艺术精品,进一步夯实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本报深圳6月9日电本报记者党文婷严圣禾)
关键词:
分会场展现文化产业累累硕果 【聚焦深圳文博会】走过19个年头,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文博会:“科技+创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7日在深圳开幕,本届文博
实时焦点:江苏扬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百场活动 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 扬州网讯(记者王鹏王璐绘图沈江江)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扬州
夏粮抢收忙 颗粒皆归仓 江苏淮安多措并举做好“三夏”服务工作 今亮点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6月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的田野里
江苏如东:“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 “无人农场”上演夏收盛况 沃野千里,麦浪翻滚。金灿灿的麦田里,一台智能联合收割机马达轰鸣,只
【三夏一线】全省小麦收获进度近七成 当前,全省夏粮已进入收获高峰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连日
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江苏端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041项文化大餐-最新 6月10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天天速递!小菜坛里的百亿产业(经济新方位·衣食住行看转型) 图为“中国泡菜城”园区企业引入的自动化生产线在进行产品包装分拣。“
用扎念琴奏响文化传承之声 焦点热文 娘嘎扎念琴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布次旦。人民网记者次仁罗布摄人民网山南6
当前关注:变废为宝!中国科学家实现含氯废塑料高效无害升级回收 含氯塑料升级回收后的应用领域(杂志用图)新华社上海6月10日电(记者
日本不应追随美国搞集团对抗(国际论坛) 对日本政治家来说,治理国家的要义...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芬兰商会报告:中国经济增长为芬企提供新机遇-全球速读 新华社赫尔辛基6月9日电(记者陈静...
2023年高考落幕:是终点,更是起点|观速讯 6月10日,随着北京、山东等地高考...
当前速读:南海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第五届竹编文化节举行 6月10日,丹灶青少年参加竹编大赛...
6月9日,杭州市区二手房成交124套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姚曹洁
建行汽车卡 建行汽车卡专项积分如何获取 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建...
全球短讯!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在智慧港口见证大湾区经济活力——广州南沙港走访... 提到港口,你会想到什么?头戴安全...
全球速看:揭秘高校食堂外包生意 近日,江西“高校食堂吃出疑似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