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山歌唱土家,一出花灯传村寨。
在贵州沿河,你总能领略到不同的美。走进寨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循声向前,看到精致的灯笼,动听的唱曲,带有岁月痕迹的传统戏服……恍如穿越千年。
(资料图)
沿河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习俗别具一格,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淳厚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不仅吸引许多游客驻足欣赏,也让越来越多的本土年轻人热衷于研究沿河土家文化。
赏傩堂戏,听一曲黔东故事汇
“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就是让人渡过“难关”的意思,是一种具有原始宗教意义的文化现象,据悉,有关傩的活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沿河土家傩堂戏由傩仪、傩戏、傩技三部分组成,傩中的傩戏,被理论界誉为戏剧的“活化石”。也正因当地傩戏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有“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黔东”的赞誉。
在贵州沿河土家族聚居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的作用,致使“傩”这个原始古朴的文化现象流传并保留至今。
沙坝村的杨云霞是土家族傩戏及傩面具的主要传承艺人。
1999年,杨云霞从沿河卫校毕业之后,受父亲的影响,杨云霞从医务人员转行成为了傩面雕刻手艺人。她2005年开始向父亲学习傩面雕刻艺术,经过父亲三年的精心传授,杨云霞成为村里傩面具雕刻技艺的第七代传人,传承了土家傩文化,推动了沿河土家傩文化在国内外传播,吸引不少专家学者到村里采访研究。
从一块木头变成一个傩面具,共涉及取材、制坯、雕刻、打磨、着色、上漆6个流程20多道工序,要用到80多把刻刀,一个大面具要雕刻上万次,只有匠心精神,才能把精彩呈现。
截至目前,杨云霞已雕刻了上千副傩面具,并远销贵阳、深圳、南京、苏州等地,原本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在杨云霞的坚守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耍”花灯,舞一出土家风情史
在沿河,土家花灯是一种春节演出的民间传统戏剧,当地人称“跳花灯”或“玩花灯”“耍花灯”,表演时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一种原生态的群艺性民俗娱乐活动,独具地方特色,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很多村寨都要跳花灯贺新年。在沿河很多村寨都有花灯队,土家人说新年“耍灯”是为主人家驱灾还运,有的村寨花灯队在本村表演完了还要去邻村交流表演。
根据寨里习规,“花灯”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初三出灯,在寨子上挨家挨户表演,演到哪一家,主人都要燃放花炮“接灯”,表演结束又要花炮“送灯”。每户大约跳半个小时,每晚跳10多户。
跳花灯分上下半场,一般上半场是“车马灯”,下半场是“花灯”,中场休息10分钟,表演期间主人要摆茶酒、果品、糕点招待跳灯人和看灯人,有讲究的人家还要泡米酒、炒上三四碟下酒菜。
花灯戏通常是村民自由参与,由老年人带年轻人,几乎人人会唱,个个会跳。表演者中年龄大的有八十多岁,也有十来岁的青少年。表演形式有车马灯、双唐二、二人跳等,表演节目有盘灯、开财门、洗财门、祭四神、扫五方、打闹台等。
沿河土家花灯,是土家儿女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的,深深扎根于土家人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群众基础,是土家儿女智慧的结晶,是土家族民间“歌”“舞”“乐”相结合的戏剧艺术瑰宝。
如今,沿河土家花灯已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唱山歌,写一本沿河人民生活传
“啄杯儿、咿呀喂、姐勒、拿杯儿、姐儿勒……”
乌江之畔,依山沿河间。
自古以来,沿河的土家族文化,就是巴蜀文化的代表之一,沿河山歌是土家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上,山歌在民俗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现了土家族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和团结和睦的精神面貌与文化气质。
今天的土家族继承了先民极具天赋的歌唱才能,土家族地区也被誉为“歌的海洋”。沿河土家山歌,就是这片海洋中极美丽的一朵朵浪花。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情感真挚热烈,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
“创作于乡野,歌唱的是乡村,赞美的是农耕生活,百姓都很喜欢。”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波说,“在山歌之乡沿河,土家人种田可以唱山歌、放牛可以唱山歌、打渔可以唱山歌,谈情说爱、婚丧嫁娶都可以用歌唱来表达情感,从出生到离世,山歌伴随着土家族人一生。”
20世纪80年代,在沿河的乡间,随处可听见山歌声。在机动船出现前的乌江上,还可以听到纤夫时而高亢嘹亮、时而婉转悠扬的号子。
《望牛歌》《栽秧歌》《乌江船工号子》《这山没得那山高》等山歌先后多次在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制并播出。其中,《太阳出来照北岩》和《望牛歌》被该台《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9年,沿河“土家山歌”被列为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称号。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沿河再揽“土家山歌之乡”荣称。
打镏子,谱出土家族的民风录
沿河民族音乐打镏子,2007年5月29日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镏子,又叫“打行李”“打响器”,是沿河土家民间广为流传的打击乐,其音域宽广,激荡悠扬,刚柔相济,节奏感强而富于感染力,在傩堂戏、花灯戏、摆手舞及丧仪活动等演出时作伴奏,也在节日庆典、结婚、祝寿等场合选择曲牌演奏。
洪渡镇“打镏子”传承人陈庆福,从小受父辈的影响,1975年进入陈家班子,1983年收集整理打镏子曲谱,并潜心于打镏子曲谱与表演组合的研究,熟练掌握100多首曲牌,并创作20多首新曲谱。
在表演上他能自娱自乐,潇洒自如,不仅能深刻表演曲谱内涵,还能创作曲谱以外的含义内容。1972年至今,陈庆福将打镏子搬上舞台,并多次获县级、地区级、省级等奖项。
半边鼓是沿河土家族独有的打击乐器,小巧灵活,声音清脆。表演者边击打半边鼓边舞蹈。2011年4月30日至5月2日,由中国文学界联合会、中国民艺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展演大赛在常州淹城春秋乐园响亮开锣。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半边鼓舞《开山围猎》作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参赛节目精彩亮相,与来自云南彝族、广西瑶族、四川羌族、广东瑶族、湖南苗族、青海藏族、江苏留左大鼓、河南汉族、辽宁满族的10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角逐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鼓舞鼓乐”奖项,《开山围猎》获金奖。半边鼓舞《开山围猎》来源于土家人打猎的传统习俗,表现土家人祭拜山神与赶猎围猎的过程,分“拜山请神”“围山赶猎”“猎神出山”“永呈英豪”四个乐章,鼓声激越雄浑,跌宕回旋,鼓舞刚健热烈,欢快轻盈。
素材来源 铜仁网信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何涛
三审 闵捷
关键词:
多彩民族有多彩丨贵州沿河土家族:穿越千年,黔东有“唱”不完的故事! 一曲山歌唱土家,一出花灯传村寨。在贵州沿河,你总能领略到不同的美。走进寨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循声
开局首季!看中国经济“成绩单”| 增资加码 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到博鳌亚洲论坛,由北及南,外企高管们陆续来华,在这个春天里,活跃在各大经贸论坛、工
美国使用和剥削童工问题严重 百事通 当前,美国多个行业充斥着非法雇用童工现象,一些工厂、农场强迫儿童从事有损其健康和安全的劳动。美国经济
今亮点!“中国为世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各国坚持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尤为重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日前在接受本
全球连线|外国青年导演用镜头探寻乡土中国 2023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活动于近日举行,外国青年导演在重庆以“民居·民歌·民风”
美国会众院通过债务上限法案 共和党欲先发制人促拜登谈判 每日精选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美国共和党人把持的国会众议院26日以区区两票优势批准该党就提高债务上限并大幅削减开
美国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热点聚焦 当地时间2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1 1%
赓续农耕文明 培育乡土文化-实时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要立足乡村和农民主体,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每日简讯:乐见数字人民币再“尝鲜” 近日,“用数字人民币发工资”的消息引发热议。从发放消费券、红包到发工资,可以看到,随着数字人民币“尝
中经评论:更加重视消费增长可持续性 世界信息 “五一”小长假即将开启,各地促消费活动也进入了倒计时。从文旅局长们的“花式出圈”,到“烧烤专列”的整
“禅城一日游”攻略来啦,听说你很需要?|播资讯 心心念念的五一小长假终于要到了!...
“五一”假期会下雨吗?最新天气预报来了! 世界短讯 “五一”天气如何?佛山气象台预计...
她说“想亲眼看看新疆”,却被污蔑为“假人”?_环球快资讯 “一些人热衷于制造涉华谎言误导公...
天天视点!“不能让核污染水污染大海”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4月25日宣布,已...
音乐类院校国际排名 世界著名音乐学院最新权威排名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音乐...
柳永_雨铃霖柳永 1、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①,...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5个方面_产生问题的原因 1、环境问题自古就有,并且伴随着...
天天百事通!初次 DIY 电脑,你可能会犯这些低级错误! 初次DIY电脑时都犯过哪些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