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博丰、郑福军、陈泽文、高明合,(见上图,从左至右,受访者供图)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17级混合班学生。大三换校区后,4人成为室友,同住在313寝室。如今,4人都在浙江大学读研。2022年9月开始,4人以寝室名义共同设立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313助学金”,每个月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00元,用于资助来自西部地区有困难的浙大学生。
见到高明合时,他刚结束实验室的组会。“最近福军还在上海实习,我们也都在忙着论文、实验、面试。虽然各忙各的,但大家每天都会在寝室群里分享见闻,感觉还住在一起。”高明合笑着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明合、姜博丰、陈泽文、郑福军4人的缘分始于2019年。
“福军、博丰、泽文是竺可桢学院混合1704班的,我在混合1702班。大一大二时我们都在紫金港校区,因为同一个班级,所以他们3个先是住在一个寝室。”高明合告诉记者,因为混合班的同学们专业都不一样,大三大四有些同学需要留在紫金港校区,有些则要搬去玉泉校区。
“当时学院告诉我们可以优先自由组合,剩下的再进行分配。因为我们4个人都要去玉泉校区,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进行了寝室重组。”高明合说。
以寝室名义设立助学金
2022年9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313助学金”正式启动。
每个月的第一天,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都会收到备注为“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313助学金”的一笔捐赠。
设立助学金的念头,起源于高明合在本科期间,在浙大教育基金会的一段实习经历。后来他去贵州支教,坚定了助学意向。“去年3月,我在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我们学校外语学院的校友在毕业10年后以寝室名义设立助学基金的事。”高明合说,“读完文章后特别激动,我想,这么好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4人一拍即合。“去年3月,明合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到我,告诉我他们想要以寝室名义设立助学金的计划,并向我咨询具体操作流程。”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发展联络专员危宇頔说,“那时明合还在贵州支教,所以我们通过线上沟通敲定细节,线下则由我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对接落地。”
“每一笔捐赠到账,学校教育基金会都会及时向我们反馈。每月首日,我还会收到浙大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老师发来的感谢信息。”高明合打开手机,给记者看了一张他3月收到的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上面清晰地写明了项目名称、捐赠金额、收款单位等信息。去年9月起,4人以寝室名义设立助学金。
爱心在校友间持续传递
如今在浙江大学,以寝室名义设立助学金早已不是个例。
沈黎勇告诉记者,最早设立寝室奖学金的外语学院校友,同寝室4人在2019年5月浙江大学校庆期间,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了一份无固定期限的捐赠协议,设立了“浙江大学外语学院229助学基金”。
“截至目前,‘229’已连续资助了45个月,每个月800元,捐赠金额已累计达3.6万元。”沈黎勇介绍,这笔善款主要用于资助该校外语学院家庭困难的本科生。之后,这一做法在浙大校友间引发了“连锁反应”,从“229”到“325”、“433”、“313”,类似的爱心传递,在浙大持续出现。
沈黎勇介绍,外语学院另一个已毕业的“325”寝室3名校友,去年5月校庆期间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了一份每年5万元的捐赠协议,持续捐赠25年。“这个数字也很有意义,因为去年正好是浙江大学125周年校庆。”沈黎勇说。
计算机学院1994级的一名校友看到寝室捐赠的故事,马上跟同寝室室友们商议,去年5月设立“计算机学院1—433助学基金”,用于资助2名困难学子,从大二到大四连续资助3年。
在赠人玫瑰中感受温暖
去年,当高明合在寝室群中发起助学号召时,4人的一拍即合并没有让他感到意外。“首先我们很有默契,另外我们有相似的志愿服务经历。”高明合说。
2021年8月,作为浙大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湄潭分团团长,高明合前往贵州湄潭中学担任物理老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助学工作。其间,通过家访,他对同学们的家庭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支教一年间,我感触很深。如何能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教育,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结束支教后,高明合回到学校继续研究生学业,仍旧时常挂念那里的孩子们。
去年11月,高明合收到了一条视频,是下一届支教团成员到他曾任教的班级进行宣讲时,同学们一起录的。“高老师,我们想你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让高明合感动不已。
实际上,在高明合发起号召之前,寝室的其他3人也早已萌生了资助贫困生的想法。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更加能够感受到知识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2019年暑假,郑福军去青海支教,其间他了解到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无法接受高等教育。
“刚到支教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比我想象中要好,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郑福军回忆道,“一些孩子想的是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挣钱,我觉得太可惜了。”
不仅要为学业努力,还要为生计发愁,这成为许多贫困生求学之路上的阻碍。“前两年我的家人罹患重大疾病,住院费用较高,因此在校期间,我也曾因为要解决生活费做过家教兼职、卖过花、送过货。”姜博丰说,“记得当时有一个家教工作位置在非常远的地方,来回通勤就要两个多小时。有时课业繁忙,还要在地铁上写论文、编代码。在学业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身体很容易吃不消。”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姜博丰告诉记者,2021年研究生入学时,他完成了困难生认证,凭此可以申请助学金或奖学金。今年1月,他还收到了工程师学院下发的生活困难党员慰问金。“当明合在群里提到设立助学金时,我觉得这个想法不仅好,更是我的一份责任。”
作为寝室年纪最小的学生,陈泽文告诉记者,在参与过的一些公益活动中,他结识了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但一直没想好该以怎样的形式去资助。高明合的提议,让他酝酿许久的想法得以实践。
*** ***
“313”的4名同学约定,要将这笔助学金坚持下去,至少20年。
“让有能力、有机会、有才华的人不受其他条件的制约,投入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我们以寝室名义设立助学金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助学金,尽可能去帮助有需要的人。”高明合说,“我们只是星星之火,但如果能够带动更多同学加入资助队伍,继而形成燎原之势,那我们也算是作出一点贡献了。”
说起20年之约,高明合告诉记者,20年之后,寝室4人在哪儿、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还是未知数,但可以确定的是,4人一定会坚持资助下去……
关键词:
接续点亮助学星火(守望)_今日精选 姜博丰、郑福军、陈泽文、高明合,(见上图,从左至右,受访者供图)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17级混合班学生。大三换校区后,4人成为室友...
当前报道:智慧平台助执法 城市管理更精细(基层治理新实践) “叮咚!这里不可以摆摊,还请您到市场里面!”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东门街口,空中时不时传来几声提醒。几位挑着簸箕的大爷大妈猛抬头...
速看:武汉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一线探民生) 核心阅读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不断做实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措施和权益保障。建设温馨服务驿站、提供各类定制服务、鼓励参与基层治理……...
环球今头条!“铁路+旅游”,坐上开往春天的专列 春暖花开,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升温,本地游、周边游、跨省游、出境游都开始有序复苏,全国旅游市场呈现出“稳开高走持续回暖”的态势。律...
蓝皮书显示:网络文学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重要内容源头-环球观速讯 新华社上海4月8日电(记者余俊杰)全国网络文学工作会议4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行,会上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网络文学已成为我
中国第三次新疆科考完成阿尔金山野外科考工作 年轻学子收获满满 科考队穿越海拔超5000米达板时合影。中新社记者孙自法摄中新网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月7日电(记者孙自法)经过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在高
天天热门:中国海警初步建立海上执法立体监管模式 广东海警局联合海上执法相关部门对重点海域进行海上编队巡逻(2022年10月11日摄)。新华社发(江子波摄)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张鑫、段欣轶)
“西电东送”大动脉首次开展直升机年度检修-世界短讯 直升机辅助作业中。国网浙江超高压公司供图中新网湖州4月8日电(张煜欢)8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一架红色直升机悬停于山地丘陵...
【全球新视野】好评中国|中国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月31日,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仪式暨“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活动现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全球消息!春天里的江苏 “总要来趟江苏吧。”这个春天,江苏文旅市场一派红火景象。在好天气的加持下,周末的江苏又迎来了一波“春游潮”,各地也趁热推出了丰...
当前观点:周末来看非遗,江门的这场国家安全教育“不一样” 4月7日,在我国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
一段中法恋曲,唱响广交会“青春之歌”_天天微速讯 “珠江的风像一双手 轻抚过你的秀...
全球热资讯!加快投资布局 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势头强劲 欧洲看好中国的大市场,中国商品和...
茶、瓷、绣、画……中法元首广州会晤的岭南元素 环球今亮点 中法元首广州非正式会晤,吸引全球...
4月10日山东港口焦炭市场价格下调 4月10日山东港口焦炭价格(平仓)...
四川进入春灌集中供水期 川南局部区域春灌用水压力较大 世界最资讯 四川进入春灌集中供水期川南局部区...
冲上热搜!上厕所要捡空瓶?相关公益组织发声 世界观天下 4月9日,有游客发视频吐槽四川省甘...
《悲惨世界》|世界今日讯 书籍介绍:《悲惨世界》这本书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