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2月25日电 在波浪翻涌的大海,在山高路陡的祁连山,在寒风凛冽的铁道旁……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坚守者们仍在坚守。
他们,坚守的是蔚蓝大海中的“深潜梦想”;
他们,守护的是绝壁深山里的“旷野精灵”;
(资料图片)
他们,盼望的是平凡工作织成的“阖家团圆”。
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们,因为坚守而变得熠熠闪光。辞旧迎新之际,回望“坚守者们”的故事,让我们在崭新一年怀揣更多勇气、步履更加坚定,让梦可以向海、向山、向温暖而去!
“飞”向更远的海
“海燕-X”水下滑翔机创造下潜深度10619米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在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机实现最长连续运行超300天,最远连续航行超5500公里的纪录;
……
形似鱼雷的“海燕”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无人无缆水下自主航行器,在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海燕”的背后,是一支坚守了20年的科研团队——天津大学深海智能装备“海燕”研发团队。
“我们是国内首批开展水下滑翔机技术研发的团队之一。”团队成员、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杨绍琼说,“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整个‘海燕’谱系从无到有,打破了国外对我国严格的技术封锁。”
“海燕”在海里劈波斩浪,团队在科研中乘风破浪。杨绍琼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的带领下,“海燕”从一张白纸上“展翅”。
如今,“海燕”在我国海洋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功应用于“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监测、南海环境调查和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等国家重大工程。“海燕”用其高稳定、无故障的“业绩”,代表并引领了我国水下滑翔机技术的发展。
临近年底,这支近100人的团队依然十分忙碌。团队成员们说,他们有个一致的目标:愿用坚守,“飞”向更远的海。
守护“高山精灵”
雪豹,高山之上的“旗舰物种”,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标志物。我国雪豹数量占全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雪山中的“王者”、旷野上的“精灵”,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在山高路陡的悬崖绝壁,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动植物管理科科长马堆芳坚守了近20年。
1990年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马堆芳被分配到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堆芳回忆,那时的条件相当恶劣,人们普遍也没有保护研究动物的意识,祁连山里的珍稀动物难觅踪影。
“2004年时,我开始着手祁连山里的动物保护调查。”马堆芳说,给祁连山里的动物建册留资、打造数据库,这在当时还是一件新鲜事,许多基层的护林员即使遇见珍稀动物也叫不上名来。
深入没有道路的山林,拨开荆棘遍布的树丛,细细观察泥土上的足迹、粪便和毛发,凭借这样的“笨办法”,马堆芳和护林站的工作人员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条件下完成了祁连山动植物的基础调查研究,将自己的“论文”写在了祁连山脉的河流与土地上。
2012年,马堆芳第一次在红外线照相机拍摄的照片中看见了雪豹的身影。“太美了,太震撼了!”马堆芳至今仍记得初见雪豹的惊喜与感动。
而如今,随着祁连山生态治理不断向好,矿山关停、生态移民等举措推进,包括雪豹在内的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身影频频被红外相机捕捉,甚至数次与人类“正面遭遇”。“食物充足、环境良好,雪豹现在在祁连山过得太舒服了。”马堆芳笑着说。
马堆芳有一个新年愿望,就是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站好每一班岗
在寒冷的地下铁道,昏暗的灯光里有一个站得笔直的身影,胸前的记录仪不停闪烁。他是太原北站晋源站的外勤助理值班员靳国庆,几乎每隔五六分钟,他就接一通电话,被告知列车预备上下行情况,随之他回应的是一句“晋源助理”并复述相关列车情况。
空旷清冷的隧道,被列车的鸣笛声、飞驰声和他的口令声填满。
靳国庆今年58岁,参加铁路工作四十余年,做车站助理值班员近二十年。靳国庆的职责是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平稳地运行。他负责接发和监视来往列车,若遇上前方交通枢纽车流拥堵,列车在此停留20分钟以上,则需进行“试风”作业,即检验列车的制动性能。靳国庆拿着手电筒,仔细照射着通过的列车。冬天寒冷,列车容易出现抱闸、燃轴等异常,他需要密切注意,做好检查工作。
晋源站有四条铁道线,全部建造在地下,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地下火车站”,主要运输煤和物资。冬天,这里的温度在零下15摄氏度左右。靳国庆说,为保证工作规范,他们作业时要求穿着利落,不便穿长大衣,在阴冷的隧道里可能会关节不适。铁道旁有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小休息室,屋子里陈列很简单,一把椅子,一台监视器,一个暖壶,一个小电暖器。在列车接发间隙,靳国庆能进去喝口水,暖暖手。到了深夜,他还会喝一杯咖啡提神。
新年将至,靳国庆站在地下铁道中,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愿每一个奔波的脚步都迈向团圆。
策划:陈知春、高洁、何莉
统筹:曹晓轩、王雅迪、陶虹、潘红宇
记者:白佳丽、张睿、马晓洁、薛宁婧
报道员:贺宇轩
海报设计:穆问春
视频制作:曾学真
终审:于卫亚
编辑:陶虹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关键词:
2022,他们正能量满格 | 致敬,坚守者! 新华社天津12月25日电在波浪翻涌的大海,在山高路陡的祁连山,在寒风凛冽的铁道旁……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坚守者们仍在坚守。他们,坚守...
江苏扬州: “云”开只为驱疫散 疫情之下,如何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寒冬里,江苏扬州12所互联网医院上千名医生24小时在线“屏对屏”望闻问切,调配医生进驻药店大...
江苏徐州:冲刺年度“收官战”,跑出发展“加速度” 热点评 伴随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接续出台,徐州各大企业加速推进复工复产,奋力冲刺年度“收官战”,跑出发展“加速度”。项目施工“抓进度”企业...
江苏盐城:设立2476个健康服务团队 守望万家灯火 呵护群众健康 “当前,奥密克戎毒力已明显降低,可能出现的症状有咽干、咽痛、咳嗽、乏力、发热等,市民不用恐慌,大部分感染者可居家进行对症处置、...
环球关注:推特内部文件曝光 看美国五角大楼如何操控社交媒体 新华社华盛顿12月25日电美国独立调查网站“拦截”近日披露,美国国防部下属机构曾在社交媒体推特通过操控话题、欺骗性宣传等手段干预中...
蓝厅观察丨美国国防授权法案夹带涉华消极内容 美应采取正确态度处理中美关系:环球... 北京时间1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授权的国防经费达到8579亿美元,比拜登提出的国防预算申请高...
每日快讯!对重点人群分级管理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筑牢居民防护屏障 央视网消息:针对农村社区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重点人群分级管理,并提供定期上门诊疗服务,...
【全球新视野】加强组织统筹优化就诊流程 保障患者就医 央视网消息: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天津市医疗机构调整思路,加强组织统筹,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设立预诊分诊平台,“线上+线下”保...
重点聚焦!优化整合医疗资源 实现应诊尽诊、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央视网消息:为了应对北京这一轮新冠疫情的冲击,北京儿童医院扩建发热咳嗽门诊,在医院核心位置,把发热咳嗽门诊从15间扩建到25间。同时,医
世界实时:北京儿童医院线上线下满负荷运行 全力以赴救治患儿 为了应对北京这一轮新冠疫情的冲击,北京儿童医院扩建发热咳嗽门诊,在医院核心位置,把发热咳嗽门诊从15间扩建到25间。同时医院优化整合医疗
2022,这些国之重器让人眼前一亮! 2022即将收官这一年我们有许多难忘...
告别2022丨这样的双向奔赴好暖 环球看点 重庆北碚山火扑灭后,市民敲锣打鼓...
潭洲便民发热门诊启用,医疗功夫打出硬核实力-全球观点 在全省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佛山放...
热点!佛山网评 | 佛山医疗“功夫”打出硬核实力 在全省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佛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