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指引着城市未来。
(资料图片)
即将过去的2022年,常州市武进区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11家,获认定备案435家;新认定独角兽(潜在独角兽)7家、瞪羚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认定30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191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众创集聚区2家……均位居全市前列。“第一动力”澎湃激荡。
抢抓“两湖”创新区建设机遇,常州武进区科技局作为全区推动科技创新的职能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争第一创唯一”为工作标准,加速赋能创新主体,精准集聚创新资源,引导助力载体升级,提优服务助企纾困,为武进加速迈向创新之城、未来之城提供了强劲动能。
主体赋能,
发力创新路上“加速跑”
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12月9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公布了2022年江苏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和高新区瞪羚企业评估结果。武进区共47家企业入选,占全市40.5%。其中,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高新区瞪羚企业40家。
加快高成长性企业集群培育,武进区科技局围绕“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跃升路径,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靶向铺就“黄金跑道”,使一批高活跃度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逐步向着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方向迈进。
按照“梯度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的工作思路,区科技局全面开展科技型企业网格化梳理与拉网式排查,上下联动组建高企服务团队,抓好对培育入库企业点对点送政策、送服务;成立专家库,全年举办5场“一对一”专家辅导会;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推出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惠科企”特色融资服务,并给予企业基金利用方面的引导,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度。其中,“长三角双创券”每年可为创新型企业兑付科技服务费500万元。
多措并举加速赋能创新主体,截至目前,全区有效高企已由2017年的344家增长到1061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认定30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191家;全区遴选139个项目参加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晋级决赛项目46项,获得三等奖以上项目占全市45.8%,总数位列辖市区第一。
平台增效,
打造创新成果“策源地”
由常州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运营和打造的常州医疗器械创业服务中心,集投融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产业服务于一体,现有在孵企业38家,累计毕业企业20家,有力助推着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上半年,这一全产业链创新服务平台“上榜”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武进再添一家“国字号”。
创新平台的搭建,是创新策源力被激活的关键。以“两湖”创新区建设为契机,中以常州创新园、武高新、西太湖等为重要空间载体,武进区科技局重点参与打造滆湖科学城、国际科创中心两大创新引擎,狠抓重点板块重要平台提档升级,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各镇围绕现有重点产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精准补链强链延链。
全年成功认定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新增可用于孵化面积35.8万平方米;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家。常州石墨烯众创社区、常州科教城人工智能制造众创社区获2022年省级“创新支撑计划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项目支持。
与此同时,武进区科技局聚焦国际高教合作、科技创新、智慧低碳等核心功能,加强与科教城、本地大专院校的双向对接,推动创新平台增效,促进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截至目前,武进区共建有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9家(省级17家),重点实验室38家,企业研究院7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5家,省产研院专业所6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9家。
借智借力,
打开协同开放“新格局”
上月,2022常州·武进人才周期间,随着长三角(常州)创新中心成立、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武进科创促进中心启用,以及上海科创帮与武进区科创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武进全面开启一体化“链”就更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加速,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城市将产业创新触角延伸到上海。武进区科技局谋定而快动,内外协同建立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新机制,充分发挥上海科技资源集聚和带动作用,促进武进科技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共享利用。
借地借力借势,引项目、引人才、引技术。武进秉持“走出去、引进来、聚资源、国际化”理念,开启新时期“科技新长征”,通过上门走访、重点联系、项目辅导“三项制度”重点突破,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驱动力。全年,共计完成国家级人才项目42项,组织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2项、国家级外专项目5项、市第一批人才项目7项;组织申报省“双创计划”团队6个、人才10个、双创博士9个;组织11家企业上榜常州市“揭榜挂帅”项目,总金额达4240万元;18人入选省科技副总项目。
高校是高端创新资源中的重要一环。区科技局积极组织高校常州校友会调研、产学研对接,创新推出“科创下午茶”“你好,博士”等主题活动;牵头制定武进区人民政府—江苏理工学院校城融合工作要点及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扩大高校合作“朋友圈”。
国际合作方面,推动2家以色列企业申请“共建计划”,促成中以技术合作项目4个,促成6个项目入选市“龙城英才计划”,2个国家级人才团队入驻中以常州创新园。全年组织申报省国际合作项目10项、市国际合作项目19项。
提质为本,
激发创新创业“新动能”
为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力服务“95X”产业发展,武进区科技局拟定了《常州市武进区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从突出企业主体和产业链创新、强化“两湖”创新区平台招引和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金融支撑四个方面,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全力以赴优化创新生态,区科技局还推出“创新型企业成长助跑服务”,组织各镇、开发区有序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引育,进一步做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蓄水池”。全区已引育“三高一资”科技项目314项。
武进科创中心与上海云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科创帮)合作共建,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模式,提升项目招引质效。目前,科创帮已向各板块推荐人才、产业、科小企业、重点实验室等项目超40项。
在建立全区科技工作指标通报制度的基础上,武进区科技局每月牵头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对各镇、开发区科技工作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汇总、通报,真实客观了解科技创新进展情况和发展水平,加快推动惠企创新政策扎实落地。
“科技创新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考题。”武进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卫星表示,将勇立“源”头,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人才引育、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高效协同,汇聚起更加强劲的“第一动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武进答卷贡献力量。
(吴淑娜 周茜 黄怡婷)
关键词:
创新潮涌、澎湃“第一动力”,常州武进全力打造科创引擎 科技创新,指引着城市未来。即将过去的2022年,常州市武进区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11家,获认定备案435家;新认定独角兽(潜在独角兽)7家、瞪
最新:绿色制造“碳”出盐城“两山”之路 江苏·盐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
美媒曝光美军方操纵网络舆论 美国调查网站“截击”日前披露,美国国防部长期与包括推特在内的社交网站秘密合作,运营虚假社交网络账户,在中东等地实施网络信息战,...
与病毒战斗 你不是独行者_天天快讯 最近朋友间的问候语突然变成了“你阳了吗?”带着几分关切更有几分坦然从“幻阳”到“阳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条又纠结又艰难又勇敢...
用好用足民营经济发展红利_世界快报 (央视财经《央视财经评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近日,全国...
11部门部署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 世界时快讯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姜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2日宣布,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10部门于2023年1月至3月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
人民日报:让网络购药更安全更便捷 【原标题】让网络购药更安全更便捷(人民时评)随着药品网络销售活动日趋活跃,足不出户在网上购买常用药、急用药,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
百事通!央视新闻联播:海南在多地启动2023年校招活动 12月21日,海南“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在上海、成都、武汉、长沙同步举行。继境外招商后,再由省领导带队,数百家企业同...
西藏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_今日热讯 本报拉萨12月22日电(记者申琳、徐驭尧)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西藏2022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288 9万亩,粮食产量达107 3万吨,同比增加1
【世界时快讯】国家药监局:8个新冠疫苗纳入紧急使用,批准治疗药物11个 人民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近期,国家药监局按照联防联控机制“二十条”和“新十条”要求,结合疫情防...
疫情下,爱心接力传递“佛山温度”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市民就医...
【全球热闻】高明前10月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
高明明城举办投资推介会_全球快播报 12月23日,高明明城举办“奋进湾区...
佛北战新产业园南海片区今年工作亮点纷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89.55亿元|环球快看点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