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2340吨碳汇卖出近25万元!浙江象山“蓝碳”全国首拍

潮新闻·浙江日报 记者 应磊 共享联盟·象山 陈光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吨106元,成交!”随着拍卖师最终落槌,经过七十多轮竞价,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功拍得象山西沪港一年碳汇量。28日,象山西沪港碧海蓝天,一场特殊的拍卖会在这里举行,全国首拍“蓝碳”,约2340.1吨碳汇卖出24.8万元高价。

什么是“蓝碳”?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储存了地球上 93% 的二氧化碳,是陆地碳库的 20 倍、大气碳库的 50 倍。

拍卖方之一的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文荣比喻道,1公斤的浒苔苗可长成1千公斤的浒苔,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和空气中的氮、磷、碳,起到固碳作用,被固定、储存的二氧化碳就是“蓝碳”。

如今,“蓝碳”价值正在成为共识。这次拍卖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家企业和机构竞争激烈。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拍得“蓝碳”,企业负责人王媛表示,随着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即将重启,控排企业通过碳抵销及时完成履约的刚性需求将得到释放,此次购买碳汇量将作为储备,用于将来碳抵销。

象山拍卖的“蓝碳”,主要由西沪港“西沪三宝”创造,包括海带、坛紫菜和浒苔,均属于藻类。为了摸清西沪港“蓝碳”家底,去年7月,象山委托宁波海洋研究院进行碳汇量核算。通过监测、认证审核,核证等规范程序,确定西沪港2340.1吨二氧化碳的碳汇量。

宁波海洋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何丛颖表示,采取拍卖的形式进行“蓝碳”交易,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价格,保障溢价空间,以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升。

象山海岸线长度全省第一、海域面积列全省第二,“蓝碳”资源丰富。据初步估算,象山的盐沼生态系统碳汇量达10.28万吨/年,以坛紫菜、海带为主的大型藻类养殖碳汇量约2.17万吨/年,以牡蛎为主的贝类养殖碳汇量约3.22万吨/年。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看来,象山在全国首次拍卖“蓝碳”是一个创举,对于探索利用碳汇交易激活海洋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坐拥“蓝碳”资源,发力“蓝碳”经济,象山正在制定“蓝碳”行动计划。象山县发改局局长朱约余表示,他们将组建蓝碳研究院,绘制蓝碳“一张图”,成立蓝碳交易中心和蓝碳银行,创新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洋旅游+蓝碳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蓝碳”经济样板地。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有限公司 精密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