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天天快讯:银行网点“瘦身”,是“抛弃”老人?其实,杭州多家银行是这样做的

你听说了吗?2023年以来,有286家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被裁撤,过去一年,商业银行网点裁撤数量更是高达2400家。

对于这一数据,不少人认为在情理之中,也有人担心,银行“瘦身”对老年人群体影响较大,甚至质疑“银行是否正在抛弃老年人”?

事实上,围绕银发一族,杭州不少银行网点也在积极升级软硬件,让他们拥抱数字金融的变化,感受更贴心的服务,争取“一个都不落下”。


【资料图】

养老金发放日提前开门

智能设备推出“大字服务”

在城西一杭州工行网点,工作日上午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并不多,在座位区零星坐着几位等待业务办理的市民,多为中老年人。

“我来取一点养老金。”退休多年的陈爷爷告诉记者,尽管自己也用智能手机,但身边没有一点现金,总觉得不踏实。

“我都大半年没来过银行网点了,要不是银行卡被限额,我还真不想特地来网点排队。”90后小赵表示,手机银行基本囊括了其日常所需的金融功能,手机操作更节约时间。

该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到网点的年轻人确实少了,来的大多数的年龄层偏大的客户。”就目前来看,线下网点对于老年群体依然不可或缺。

“针对老年群体,我们也有一些比较人性化的服务。”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个月的养老金发放日,网点会比平常提早一点开门,让老人到网点里等待业务办理。“现在天气冷,早晚温差大,很多老人一早就赶来排队,尽早让他们到室内等。”

工作人员也会有意识地引导老年客户适应银行智能化转型。

“工行智能柜员机、ATM都推出了长辈版界面和大字服务,工行手机银行也有长辈版,一般我们都会一对一指导服务。”该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看不见的服务外,聚焦老年客群需求,网点里还有便民服务设施。“老花镜、放大镜、拐杖、轮椅、助听器、血压计等都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也会开放绿色通道。”

找熟识的客户经理

热络得像走亲戚

“来我们银行办理国际汇款和保管箱业务的老人会比较多。”中国银行杭州某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网点进行了升级改造,走进银行大厅,看不见过去隔着玻璃的“高柜台”,工作人员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客户一进门,银行的工作人员马上就迎了上去。在工作人员的“一对一”指导下,客户在半人高的智能柜台前自主操作,服务质效更高。

“我要找小朱,他今天上班吗?”在这里,不少客户都有熟识的客户经理。

“我们网点因为开的时间长了,来的基本是老顾客,有的客户一个月固定时间来几趟,熟络得仿佛走亲戚。”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点里不少员工都工作了十来年,对老顾客也比较熟悉,平时他们碰到手机内存不够的问题,都会来网点找我们帮忙看看。

“有一对老夫妻在我们银行办理了保险箱业务,每个月都会来一两趟,后来接触多了,工作人员才知道老人的儿子定居在国外,在杭州又没什么其他亲友,没事的时候就到银行来找‘熟人’聊天。”对接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来的次数多了,我们行的同事基本都认识他们了。”

碰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该行还会提供上门服务。

开设“书法绘画角”

银行也是老年活动中心

建设银行杭州玉泉支行是不少浙大退休老师的“活动中心”。

这里有一个50㎡的活动室,不仅陈列了书籍和“书画角”,每月还定期为老人们义务理发。

“我今年69岁,平时要帮儿子带小孩,这几天小孙子去外公外婆家了,白天我就在这里玩,小区好几个邻居也经常来这。”一位姓徐奶奶告诉记者,自己每周至少要来两次,环境舒适就跟自己家一样。

在一侧“书画角”的桌上,有现成的笔墨纸砚,徐阿姨笑称,来这里什么都不用操心,“笔墨纸砚都是银行免费提供的,写字写累了,还能在旁边的按摩椅上休息。”

据建设银行杭州玉泉支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相邻,周边以老年客群居多,还有不少浙大的退休老师。为了更好服务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上级银行的支持下,他们打造了浙江建行体系内首家“银发港湾”主题特色网点。网点内不仅有各种便民的适老化设施,还会不定期开展各类公益银龄学堂,如传授防诈骗知识、智能手机的使用技巧等。

你如何看待银行网点“瘦身”?你关注到银行网点有哪些积极变化?点击评论一起聊聊。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 工作人员 银行网点 客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