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从拿地到开工 最快10天!萧山“全过程”改革让重大产业项目“奔跑”开局

眼下,时值春节后企业集中开工期。在杭州时代高架南端戴村镇,吉利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园项目已全面开建,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计划2023年底完成基建工程。”

吉利项目实现了近年来萧山区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招引零的突破,从盯引、签约到开工,仅用了80天,其中项目一期从拿地到开工用时22天。


(相关资料图)

沿时代高架继续南行, “膜界”小巨人科百特已满负荷进入生产状态。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生物医药和半导体行业的订单需求最为旺盛,基本都已排到3个月后。除了产线上忙碌,目前公司已有1000人左右的研发设计团队,仅春节假期在筹备研发的新项目已有60多项。

如果说科百特在萧山编织它的“膜界”,那么C1到C12的厂区编号,或许就是“膜界”密码。“政府给了我们强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确保我们的创新成果能够快速进行产业化。”科百特创始人、董事长张应民介绍道。

再过10来天,科百特就将迎来建企20周年的日子。从2011年初迁到河上的18亩到如今185亩,它在短短10余年时间扩张了10倍,2022年营收超27亿元,利税2.7亿元,在萧山建立了从滤膜、滤芯、过滤器到验证测试分析完整的过滤分离产业链。去年,科百特C11区块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用了10天。眼下,C12也在紧张规划设计中。“我们的目标,是2024年实现营收50亿元,税收5亿元。”

从C1到C12,可以看到萧山高质量发展的政企同频共振。从拿地到开工,时间越短,经济产出效益就越快。为让重大产业项目“跑”起来,萧山引入“全过程”服务模式,率先形成以科百特和吉利项目为代表的“拿地即开工”新经验。

一般来说,工业地块从政府做地到企业拿地,从项目建设方案报批到正式开工,涉及发改、规资、住建等多个政府部门30余个办事事项,往往需要一年多时间。但引入“全过程”服务模式,从做地到落地总用时压缩了一半,基本实现产业项目“当年谋划、当年落地”。

那么,审批事项不变,又从哪里压缩时间?

萧山发改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徐歆介绍说,这场改革涉及政府侧和企业侧两大环节。政府侧,主要是优化政府做地流程,包括免去单个做地地块立项环节,凭区政府制定的年度产业项目建设计划,可以直接办理用地预审和选址等。同时,整合农转用报批和地块挂牌方案报批,两者平行办理、同步办结,预计比常规流程至少节约270天左右。

企业侧,主要是各种建设方案报批,考虑到流程多、流程慢等现实问题,企业往往将这一流程交给第三方代办员跑审批。不过,萧山创新采用“大模拟”报建模式,政府部门把前期工作做在前头,由做地主体进行模拟审批,走完整个审批流程,等于是由政府代企业跑审批。“企业拿地后,不需要重新走一遍审批流程,而是直接进行批文替换,即时取得批复,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为项目的整体推进节约时间5个月左右。”徐歆介绍说。

业内人士表示,萧山“全过程”服务模式其实代表着一种政府服务改革理念,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办事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构,真正把职能部门“单个事”,变成服务企业“一件事”,让企业群众从逐个“找部门”,变为直接“找政府”。

据悉,萧山还推行“专班化”跟踪模式,引入“专属代办员”等,建立“点对点、一对一”的项目引进到动工的全流程服务工作群和服务团队。

拼经济,就是拼服务。拼出来的投资也就能拼出新局面,成为支撑未来产出的重要动力。2022年,萧山固定资产投资1510.6亿元、增长10.1%,总量居全省区县市第一,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8%、高新产业投资增长64.6%。

不久前的“开年第一会”上,工业大区萧山又释放重磅信号:新一年,将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此为抓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百”,就是实施重大项目招引专项行动,实现百亿元产业项目零的突破;“千”,就是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00亿元以上;“万”,就是实施万亩要素保障专项行动,腾换土地1万亩以上、新增用地5000亩以上。决战“百千万”,萧山将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仗。

关键词: 投资增长 审批流程 项目建设

娱乐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