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环球即时:湘伴|产业升级如何一路“通关”?邵东的“作业”可以抄抄

湘伴导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提起邵东市,大家会想到什么?叱咤东盟的邵商?卖遍全球的小商品?

湘伴君先来——“百工之乡”!邵东生产的打火机、箱包、小五金、印刷等小商品在全国乃至世界“火出圈”。有人估算过,邵东每年生产的打火机连起来,能绕赤道20圈。

另一方面,在许多人印象中,曾经的邵东“顶天立地”的企业少,“铺天盖地”的工厂多,同质化、附加值低的产品多,产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2017年,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成立,给产业发展叠“buff”(加强增益效果)。五年来,在这个智能制造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加持下,这座湘中小城产业改头换面,升级之路如同“开了外挂”。

这次,湘伴君来和大家唠唠邵东的这篇“作业”妙在哪。想学习的小伙伴,可要做好笔记。

创新平台“牵线搭桥”

2016年,邵东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时,发现邵东籍老乡杨海东教授在佛山创办的广工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取得明显成效。

能否在邵东打造类似的平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怀着迫切的期待,邵东方面与杨海东教授团队沟通,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邵东市政府占股70%、杨海东技术占股30%,邵东市分5年给予7500万建设经费和1.2万平方米免租金的场地,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共享工厂。)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牵线搭桥”的问题:企业的技术需求“嗷嗷待哺”,高校科研技术却仍“待字闺中”。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双方合作进展缓慢,如何让它们更加了解彼此,迅速“牵手”?

研究院的做法是,搭建线下成果转化和线上技术众包平台,让高校与企业交流更顺畅——

一方面,要先在线下“碰头”,建立往来。

研究院摸清企业技术需求,急需什么,就有针对性地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一企一博士”工程,将博士人才资源引入本地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湘伴君了解到,目前已梳理企业技术需求100余项,成立了以鑫星凌金刚石、勇信耐磨材料、农利峰五金为代表的25个“一企业一博士”技术协同攻关项目组,部分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企业对接高校没有门路?研究院就“出面”与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共建等协议。到现在为止,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邵阳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内外多所高校,都已经进入合作名单。

另一方面,要做到常联系,线上交流是最迅速便捷的。

(研究院重点打造“智湘汇”技术众包线上平台,在这里探索推广“揭榜挂帅”制度。)

也就是说,企业提出技术升级需求,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发出“邀请函”:你行你请上!科研团队“揭了榜”,就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智湘汇”平台实现成果库科研成果累计30余万项,积累企业客户100余家、平台用户3200余个,形成技术需求近500项,联络高校院所320余家。

有了两大平台作为纽带,企业和高校常来常往。邵东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朝着“高精尖”的画风奔去。

特色产业“脱胎换骨”

科技资源有了,接下来就是针对产业发展需要,“量身定制”技术解决方案。

制造业存在小而散的问题?那就整合创新链和供应链,打造智能制造加工联盟体系。目前,研究院建立了涵盖30余家企业的共享工厂,区域制造资源集聚、整合、共享更方便,效率噌噌地上来了。

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线改造成本高?那就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服务力度。3个省级研发平台、2个与邵东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共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由此建立。

针对不同行业的“痛点”,研究院精准发力、逐个击破,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健骨”。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自动化设备。)

以打火机行业为例。欧美是邵东打火机出口的重要市场,但对火焰高度的要求严苛。个别打火机焰苗不达标,会导致整批退货。

研究院应用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技术,增加火焰高度智能检测、气量自适应调节等两道工序,解决了焰苗高度不稳定的技术难题。

行业龙头企业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专门组建验火车间,招聘了35个人,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检验打火机能不能冒火。现在好了,在4台验火机器旁配4个人值守,就可以把原来35个人的活都干完,既安全又高效。

此外,研究院还助力该企业实现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带动打火机行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再看看五金行业。此前,湖南龙霸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实行总表制,20余台高耗能设备有效能耗比不明确,用电费用居高不下。

研究院给出“定制方案”:对每台高能耗生产设备安装监测表,通过高精度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能耗数据,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本节能提供数据支撑。

公司负责人开心地告诉湘伴君,现在公司每月用电量下降近20%,成本节省近10万元。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研发的贯穿式数控钳子抛光机。)

为五金行业定向研发的活口扳手自动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工人由13人降低至3人以内,良品率由85%提升至98%;为建材行业研发的自动折弯焊接机,生产效率提高2倍,所需人工从8人降至1人,年节约成本35万元/台套……目前,研究院已申请各类知识产权500多件。

当前,研究院正与邵东五金、箱包、中药材、农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企业研究院,将邀请更多专家走进企业,深度参与产品开发、技术研究、工艺设备改造。

同时,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连续3年进入湖南省中小企业深度“上云上平台”服务产品推荐目录,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堪称“硬核”。

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事,研究院算是“玩”明白了。

企业人才“双向奔赴”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在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更多企业引入了“新鲜血液”,也让更多年轻人才投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浪潮。

离邵东最近的邵阳学院,过去学生不了解传统产业,认为小五金没有大前景,愿意留在邵东企业的寥寥无几。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研究院和邵阳学院携手,从2018年开始创办起产业学院,联合培养机械设计、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

产业学院的学生到了大三,半年在研究院,跟工程师学习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等课程;半年深入企业,实际操作研究院和企业合作的项目。

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说,学生们还没毕业,就能“真刀真枪”干活,为企业创造实际效益,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不少学生回来后反馈,原来传统产业也大有可为,也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有了实战经验后,以往多用虚拟模型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开始为企业生产“操碎了心”。如今,邵东的企业每年都能从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找到可为企业所用的好点子、好方案。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与九六智慧农业共同打造的“智慧菜园”。)

在邵东市周官桥乡联合村的“智慧菜园”内,每亩成方的菜地里,西红柿、黄瓜、茄子及其它时令果蔬在工人照料下生长正旺。远在北上广深的城里人,通过远程监控,也能身临其境地见到同样场景。

湖南省九六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黎告诉湘伴君,这是研究院及湘潭大学朱科军博士为公司量身打造的。每块菜地安装有摄像头,客户可线上操作,选择菜地、品种,随时监控菜品长势及管理,吃得放心。公司的智慧农业之路,也迈进了一大步。

促进高校“人才链”和企业“产业链”有机结合,是研究院促进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的“秘诀”。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承办邵东市工业设计大赛。)

一方面,积极打造高校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与18所高校合作开展协同育人项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本科生234人,另接收本科实训人员共16批954人,并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中高职学生424人。

另一方面,与企业共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办3D打印、机器人专业教学,累计培训企业职工5000多人次。

“大招”一出,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一家县级研究院,何以搅动一方产业?

伴粉们看到这应该明白了,靠的是在“聚智力、育人才”“攻技术、强创新”“搭平台、兴产业”“建模式、优生态”等方面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当前,《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2022-2026年发展规划》已经出炉,计划基于“立足邵东-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新定位,持续深入串联产业链上下游,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的标杆、对接大湾区的产业赋能平台。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五年!

文|蒋剑平 肖洋桂 刘笑雪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 制造技术 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