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是A股“不死鸟”折翼之年。
【资料图】
今年,有超过40家公司从A股退市,这是去年的2倍,也是历史新高。
在往年,一些“不死鸟”总能靠着种种财技续命A股。公司空壳、财务亏损?那就甩卖资产、资产重组、找大股东无偿赠与……看似总有办法。
2020年岁末,针对这种痼疾,监管层出手埋下了伏笔,沪深交易所均对股票上市规则中涉及退市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性修订,业内称之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随后的2022年初,“最难保壳年”的观点被人预见性地提出。真正到了2022年财报季,“应退尽退”之声正式响彻两市。
如今,2022年财报季远去多时,再提“退市”这一话题,有一部分原因,是写给2023年。
A股市场正全面推进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公司坚决出清。
于此背景下,一年40多家公司退市,多乎哉?
退市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
在刚过去不久的6月,有29家公司从A股退市,超过2021年全年退市公司数量——20家(包含3家吸收合并企业),形成今年退市进程的一个高潮。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在2021年年报披露收官之后,沪深两市就有超过40家公司基本确定了退市的未来。最终,据截至7月29日的Wind数据,今年共有43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含1家吸收合并),即强制退市公司数量为42家。
“2020年末修改的退市新规开始发威了。加之交易所执行得也很紧,尤其是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净资产为负的公司,我手上有好几个客户都被交易所‘摁’住了。”7月11日,一位券商投行负责人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2020年底发布的“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这些触发强制退市的公司,归为四大类:即财务类、规范类、交易类、重大违法类。
前两年,退市场景主要是“1元退市”,即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2022年不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今年这43家公司中,近八成公司触及强制退市的财务类退市情形,占比最多。
第二多的,是因规范性问题导致的退市。比如,退市环球(600146.SH)、退市济堂(600090.SH)、邦讯退(300312.SZ)未能在4月30日前披露2021年年报,它们均因年报“难产”触发强制退市。
其三,因为重大违法类问题导致的退市。比如,退市新亿(600145.SH)和“区块链第一股”退市易见(600093.SH)因重大违法而被强制退市。
往年的主要退市原因——“面值退市”,在今年仅*ST艾格(002619.SZ)一家。
“‘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证券违法犯罪成本。尤其是财务造假的成本大幅提升,产生了很好的威慑效果,这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表的质量。换言之,把水分都挤跑了。”7月11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电话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挤干水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空壳”公司和“僵尸”企业的糟糕财务报表水落石出,更直观地展现在投资者视线当中。
另一方面,法律的威慑也使得企业财务造假更加困难。“现在(想)财务造假越来越难了,一方面审计机构不配合,甚至自己内部的财务人员也不配合,谁会愿意把自己的身家全部压在公司身上,是吧?”董登新说道。
“不能通过财务粉饰来规避退市,避无可避,那就只有退市一条路了。”董登新认为,这是今年因为财务问题退市公司数量大增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696359
“(请求)判令撤销深交所作出的《关于不同意德澳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复牌申请的决定》”。
因为不愿退市,德奥退今年甚至寻求司法途径,向法院提出上述诉求。
强大的不甘之下,不只是交易所,审计机构也被一些退市公司当成了对立面。
今年近八成退市公司是“财务类”退市。这些公司的命运往往受审计机构左右,机构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或可生杀予夺。
加之近年来监管持续压实会计师事务所“看门人”责任的背景,一些“壳”上市公司与年审机构的矛盾与分歧趋于公开化。
今年5月,天首退(000611.SZ)便在《关于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的补充公告》中公开“硬刚”审计公司。天首退在公告中表示,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不客观、不尽职情形,董事会不认可内部控制的否定意见、不认可营收的扣除意见。
7月11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询问新光退(002147.SZ)证券部人士,被告知:“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后,我们心里也有一些不认可的地方,也向深交所申诉过了,但最终深交所给出的决定还是退市。”
对于部分“壳”公司将矛头指向审计机构,外界自然有不同看法。
“退市规则啥时候也没有只要财报(被出具)‘非标’意见就要退市的。‘非标’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绝大多数公司退市,实际都是因为已经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沦为了‘壳公司’。”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记者称。
以被出具“非标”报告的新光退为例,其前身为机械制造公司方圆支承,2016年被浙江女富豪周晓光控制的新光集团“借壳”上市。2018年~2020年,公司连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85.54亿元。2020年末时,公司净资产已经亏成了负数。2021年,新光退业绩虽扭亏为盈,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依然是亏损12.23亿元。
“没有哪个公司是突然退市的,都是经历过挺长的时间,暴露出各种问题。”王骥跃表示。从今年退市的40多家公司来看,除合并退市公司外,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有各种问题,且很多公司已是积重难返,落到退市的境地难说冤枉。
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中,审计机构正在成为退市事件博弈的中心。一些不愿落入退市境地的高风险公司,通过改聘新的年报审计机构来“去除”非标意见的情况正在不断出现。
7月1日,知名财税审计专家刘志耕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改聘年报审计机构来“去除”非标意见行为增加,是“新证券法”实施后对上市公司法律责任风险加剧的一种反映,其中不少案例,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
“改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上市公司逃避审计监督和法律责任的问题,所以,准备接任的新审计机构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刘志耕认为,对或以逃避退市为目的而改聘审计机构的公司,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新审计机构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检查,确保其审计的合规合法。
图片来源:摄图网保护-500578185
距乐视退市已两年,但在7月12日,乐视退的股吧中,依然有股民在发帖抱怨着。
而另一边,贾跃亭如今人在美国,君问归期未有期。
在退市公司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何获得保护升级,值得关注。
“一些中小投资者,对退市有一些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董登新表示,按照“新证券法”的规定,如果公司是正常经营,因为市场因素而倒闭,这种情况的话,买者自负盈亏;如果由于大股东、实控人或管理层——甚至包括审计机构和保荐机构在内,有严重违法甚至犯罪行为而导致公司倒闭破产或者不再满足上市条件,就应该让中小投资者去找他们维权索赔。
“政策制定者和监管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重视并加大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及其力度。”刘志耕建议:
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措施,比如明确索赔对象,规范、完善并加强对信披违规处罚机制的建设;
加强并规范退市管理制度建设。如建立完善的主动退市制度,完善强制退市的制度体系;
完善投资者救济机制。如规范和优化上市公司的补偿方案、建立退市股份回购制度、设立赔偿基金等。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与强制退市相对应的主动退市是否更“友好”?
北京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保险研究院院长李政明律师对主动退市就颇有见的。他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完善构建畅通的主动退市渠道。这些建议中,除了进一步健全主动退市制度,他认为还可以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完善并购重组和破产重整制度,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畅通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渠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中小投资者不愿意所买股票的公司退市,并不是他们有多冤枉,而是他们不接受损失而已。”王骥跃说道,“投资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事情,凭啥只能赚不能赔啊?亏损了就要死耗着等解放,甚至还有很多投资者是风险提示后买入的,‘火中取栗’者并不是少数人”。
另一方面,投资者自身也要提高风险意识。
“投资者要摆脱依赖思想,还是要回到法律的框架内来解决问题。如果投资者认为大股东的行为给他们造成了损失,就去起诉。”王骥跃认为。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在现实层面上,光靠证监会处罚或者民事诉讼,实际上还是难以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很多退市公司背后,往往都伴随着犯罪的问题,比如大股东转移利润、洗钱乃至诈骗的问题,所以刑事手段要上来,就是检察院要上来——地方检察院应该要承担这个责任。一些案件里面还涉及重大的刑事问题。如大股东的股权早质押完了,拿什么赔你?”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称。
“如果只是简单的经营失败,中小投资者受点损失,也都还无话可说。但有的退市公司大股东通过恶意侵吞的方式,一卷走,就是几十亿,卷到海外去了。实在是太恶劣了,而且人在海外。”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补充道。
在2020年末退市新规发布时,证监会也特别强调,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公司坚决出清的同时,要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要强化退市监管力度,压实实控人、控股股东、上市公司、董监高、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责任,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机构和个人严肃追责。要坚持底线思维,立足国情和市场实际,优化投资者保护机制,稳妥处置退市相关风险。”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彼时指出,在尽量减少投资者损失的前提下,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体化追责,确保既要“退得下”,还要“退得稳”。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67165
最后,来探讨最初的问题——40多家公司退市,多吗?
过去3年(2019年~2021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逐年攀升,分别达到10家、16家和20家。而2022年仅过去约半年,退市数量就已翻倍。
但相比上市公司的数量,A股的退市公司数量仍十分有限。
“应该说,今年的退市公司数量出乎意料,仅上半年超过了40家。但是从我们目前的存量来讲,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有4800多家。按照这个规模来看的话,40家的退市公司也不算多。”董登新表示。
“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退市不系统、不坚决、不彻底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年均退市率仍然偏低。一些已经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长期滞留资本市场,严重制约资源配置效率,一些严重违法违规的公司没有及时出清,扰乱了市场秩序。”2020年末时,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介绍退市新规出台的背景时说道。
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必然要求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均已经实现注册制,IPO也常态化发行,就看出口了。“虽然今年退市的确实比较多,但也只是相对往年而已。在总量上,一年IPO上大几百家,只退市40多家,依然是进远大于出的。”7月11日,王骥跃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未来,A股退市公司的数量每年还会继续攀升。我想每年有300家~500家IPO的话,那么每年有100多家公司退市,这都是很正常的。明年退市能够达到100家,那就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了。”董登新表示。
退市新规的严格实施,也被认为有助于推动注册制改革。
7月12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大数据与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凤委书面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资本市场必须是开放、动态流动的系统,有进有出、能上能下,始终让优质企业保留在资本市场,维持市场活力与交易价值。这就要求对于不符合上市交易价值的企业坚决退市;但同时要对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简化上市条件、提高上市效率,与注册制改革的出发点相匹配。
因此,今年40多家公司退市,或许还只是一个开始。
每日经济新闻
百事通!新华全媒+丨福建:海上风电助力绿色发展 7月27日拍摄的福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角(无人机照片)。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近年来,园区内的风电研...
天天快资讯丨28日收评:沪指跌2.25%再创阶段新低,两市飘红个股不足400只 财联社10月28日电,大盘全天低开低走,创业板指领跌,沪指再创阶段调整新低。盘面上,信创概念股相对活跃,雄帝科技20CM涨停,格尔软件、美利
“元宇宙”之路举步维艰 Meta三季度业绩持续承压 封面新闻记者朱宁元宇宙产业正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作为最先开发这一概念的科技巨头,近期却让市场略显失望;从去年风风火火地改名...
世界看点:收评|三大股指集体下挫:创指跌超3%,沪指跌逾2%,两市超4500股飘绿 28日,A股三大股指继续震荡下探,跌幅较深。其中,沪指跌逾2%,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跌超3%,科创50指数表现相对较好,上午一度红盘,午后跌幅扩
实时焦点:重庆啤酒发布2022年三季报 销量、营收、利润继续全面增长 10月27日,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2年1至9月,公司继续实现销量、营收和利润三大指标的全面增长。为应对新冠
上海经济前三季度走出“V形”显著反弹 图为茂名北路周末限时步行街于近期亮相,石库门、复古车、露营帐篷组成的潮流市集,吸引市民参观体验。本报记者海沙尔摄“平稳开局、深...
无锡锡山发力智能制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江苏网讯10月26日上午,得发科高精密传动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举行,开启传动科技创新转型的新篇章。下午
环球聚焦:10月27日融资余额14525.68亿元,相较上个交易日减少9.49亿元 每经AI快讯,据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15578 98亿元,相较上个交易日减少5 7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4525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