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县域发展亮点」从黔边小镇到工业园区丨大龙开发区新理念实现破局突围

4月6日,在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龙分公司,工人忙碌的身影和机器轰鸣声构成一幅稳生产的和谐画卷。

乌江水电大龙分公司的前身是大龙发电厂,该厂是大龙最早的企业之一。在电厂工作了35年、现年54岁的老员工王全鹏,见证了大龙开发区的成长与变迁。

“地处武陵山区湘黔交界的大龙开发区,曾经是只有4个工厂的黔边小镇,现在却成了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1987年,19岁的王全鹏随父母从遵义桐梓来到大龙发电厂务工。回忆起当时的景象,王全鹏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除了电厂,大龙还有汞矿、镁厂、汽修厂,虽然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被田地和荒坡隔开,但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

老天格外厚爱,大龙周边100公里范围内锰矿、汞矿、钾矿、煤矿、铅锌矿和重晶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其中锰矿储量高达7.08亿吨。

背靠丰富矿产资源的大龙,却不能因此而“躺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前进中依靠发展来解决。

时代的变革为大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1992年,大龙开发区正式成立; 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1年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下,启动了第一批招商引资。

新理念实现破局突围。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创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行循环生产、清洁生产。

按照铜仁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紧扣黔东工业聚集区的“火车头”、铜仁工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贵州内陆开放要地的“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扎实推进开发建设。

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生态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全面推动产业集聚。

依托锰钡汞系原材料,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为中心,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材料、清洁煤电、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等产业,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通过纵向一体化布局,从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并采取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园区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在工业大突破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编辑白春霞

二审江佳佳

三审朱邪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清洁生产 西部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