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中国证券报》25日刊发文章《万家企业“抢破烂” 千亿动力电池回收战提前开打》。文章称,“2020年我去江西调研时,大多数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湿法工厂因亏损陷入停产泥潭。”北京赛德美董事总经理赵小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后形势突变:仅2021年,就有1万多家新注册企业争相涌入,原本冷清的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2020年起步,2021年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原因是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致使动力电池回收的“千亿风口”提前到来。不过,万家企业“抢破烂”热潮之下,无序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环保隐患等问题日益凸显。
(小标题)“千亿风口”提前到来
(图片说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潮下,动力电池回收一直被看作‘长坡厚雪’优质赛道。”科力远相关负责人李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国早期装机动力电池使用寿命一般为4年至6年,而装机从2015年开始起量。也就是说,动力电池从2020年起逐步进入规模化报废期,回收行业随之起步。
虽然行业刚刚起步,但企业的投资热潮喷薄而出,一场本该数年后才会到来的动力电池回收战提前打响了。
长江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达1.07万家,占企业总量比例高达80%,原本冷清的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天赐材料、格林美等大小巨头加速入场,直接引爆整个赛道的投资热情。
2021年下半年以来,各大券商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千亿风口”的诱人口号。比如,东吴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预计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空间分别达675亿元、1387亿元和2946亿元,2020年至203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8%。
忽如一夜春风来,动力电池回收从少有人问津到“千亿风口”涌现,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主要是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超预期,使动力电池回收高潮比原先预计的提前几年到来。”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动力电池分析师王学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市场对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计普遍在200万辆至250万辆,最终实际销量高达35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超预期还带动了动力电池装机量大幅超预期,并使钴镍锂等有色金属价格在供需失衡之下飙涨。比如,锂盐价格短短一年时间从8万元/吨升至50万元/吨,呈现“一货难求”的紧张局面。在此背景下,钴镍锂回收的价值大幅提升。
“为什么原先快倒闭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厂一下子全活过来了?就是因为锂盐价格一下子飚上来了。”赵小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因为磷酸铁锂电池不像三元锂电池那样除了锂还能回收钴和镍,在锂盐价格涨起来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价值量很低,几乎是当废铁卖。
(小标题)抢购成风系数倒挂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刚起步就引发新进入者蜂拥而至,这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广发证券在研报中断言:行业进入一轮跑马圈地的阶段,导致竞争环境恶化。
李明介绍,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价格,是在钴和镍现价基础上,乘以一定的折扣系数确定的,“去年最低的时候回收折扣系数在50%-60%,后来涨到70%-80%,再后来涨到100%以上,最近达到106%。价格出现倒挂,原因是废旧动力电池中的锂盐价格大幅上涨了。”
除锂盐价格飙升,动力电池回收折扣系数大幅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万家企业“抢破烂”导致竞争白热化。
“一般行业的竞争集中在后端的生产销售环节,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竞争集中在前端的回收环节,能回收多少废旧动力电池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快慢。”赵小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大量从业者短时间内挤进来导致废旧动力电池供不应求,抢购成风,几乎一天一个价。
特别是,大量小作坊式的企业纷纷涌入抢购废旧动力电池的行列,使得本已白热化的竞争变得更加无序。
赵小勇说,2018年以来,工信部累计公布了三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也就是行业俗称的“白名单”企业,合计仅47家。也就是说,2021年新涌入的万家企业,绝大多数是小作坊式企业。
而这些小作坊式企业是回收主力军。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表示,2018年数据显示,当年退役的动力电池总量达7.4万吨,但当年全国首批上榜的5家“白名单”回收企业,共计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仅约0.5万吨,其余退役动力电池流向了非正规的回收网点。从市场端反馈的情况看,目前正规网点回收的动力电池只占20%左右。“这不仅使花大力气建设的正规回收网点无用武之地,而且流向非正规回收渠道的动力电池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扰乱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常发展。”她说。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僧多粥少”现象愈发突出。很多企业在上马新生产线的同时,长期处于“吃不饱”的尴尬状态。“现在国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建成的产能已经有80GWh-90GWh,处于规划中的产能近100GWh,目前大多数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很低。”李明说。
东吴证券预计,2022年工信部“白名单”企业产能存在约35%的富余,伴随动力电池退役量的增长,产能供需到2025年有望迎来反转。
(小标题)先无害化再资源化
在回收热潮之下,废旧动力电池的资源属性凸显,但其环保属性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主要有三种技术路径:火法、湿法及物理法。国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最主流的技术路径是湿法冶炼,但采用这一工艺回收废旧动力电池,前期需要低温焚烧,会产生空气污染;后期萃取过程需加入酸碱,又会产生危废。
“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它首先是环保产业,只有在无害化基础上实现资源化才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很多人只把它看作是‘金矿’,特别是很多缺乏环保意识和污染处理能力的小作坊纷纷加入,在无序竞争状态下,环保压力非常大。”赵小勇说。
无序竞争之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越来越突出。“我们竞争不过一些小作坊。”浙江某动力电池回收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刚(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们没有环保等成本压力,利润空间比我们大,所以回收的时候愿意出更高的价钱。”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环保属性,促进其规范发展尤为紧迫。
王刚建议,增强政策法规约束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欧美日等汽车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均在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规,要求生产者履行回收利用责任,并采取激励措施促使消费者参与回收,形成了较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我国应积极推进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立法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现有行业标准还不能覆盖电池回收利用所有环节,且行业系统性标准研究仍未开展,截至目前国内仅发布10余项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主要集中于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通用要求和技术规范等方面,而面向各环节细分领域的标准仍有待完善,亟需加快构建退役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
针对大多数退役动力电池流向非正规回收网点存在的隐患,王麒建议,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溯源机制,加强各类网点规范化管理,赋予动力电池身份识别码等。同时,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资质认定标准,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方面的技术规范与要求等。(完)
百事通!新华全媒+丨福建:海上风电助力绿色发展 7月27日拍摄的福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角(无人机照片)。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近年来,园区内的风电研...
天天快资讯丨28日收评:沪指跌2.25%再创阶段新低,两市飘红个股不足400只 财联社10月28日电,大盘全天低开低走,创业板指领跌,沪指再创阶段调整新低。盘面上,信创概念股相对活跃,雄帝科技20CM涨停,格尔软件、美利
“元宇宙”之路举步维艰 Meta三季度业绩持续承压 封面新闻记者朱宁元宇宙产业正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作为最先开发这一概念的科技巨头,近期却让市场略显失望;从去年风风火火地改名...
世界看点:收评|三大股指集体下挫:创指跌超3%,沪指跌逾2%,两市超4500股飘绿 28日,A股三大股指继续震荡下探,跌幅较深。其中,沪指跌逾2%,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跌超3%,科创50指数表现相对较好,上午一度红盘,午后跌幅扩
实时焦点:重庆啤酒发布2022年三季报 销量、营收、利润继续全面增长 10月27日,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2年1至9月,公司继续实现销量、营收和利润三大指标的全面增长。为应对新冠
上海经济前三季度走出“V形”显著反弹 图为茂名北路周末限时步行街于近期亮相,石库门、复古车、露营帐篷组成的潮流市集,吸引市民参观体验。本报记者海沙尔摄“平稳开局、深...
无锡锡山发力智能制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江苏网讯10月26日上午,得发科高精密传动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举行,开启传动科技创新转型的新篇章。下午
环球聚焦:10月27日融资余额14525.68亿元,相较上个交易日减少9.49亿元 每经AI快讯,据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15578 98亿元,相较上个交易日减少5 7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4525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