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通讯员 摄
编者按
随着美国“硅谷”的出现,高科技产业聚集的“谷”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巨大的技术、人才、资本的聚集和辐射效应令人叹为观止。近年来,湖湘大地涌现出一批优“谷”,在高端技术、市场竞争、产业辐射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现我省开放创新高地建设繁荣景象,从今天起,湖南日报推出“‘谷’里有乾坤——开放创新高地三湘行”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我省各地高科技产业聚集区集智成“谷”、聚业成“谷”、聚链成“谷”的丰硕成果,挖掘其独特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罗毅
通讯员 易士强 张弥郁
■数字说“谷”
2013年,株洲提出战略构想: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宗旨,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产业核心标志,打造“中国动力谷”。
9年求变谋新,“中国动力谷”引领株洲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株洲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打造制造强市、实现产业报国的重要抓手。“中国动力谷”10大产业产值占株洲工业比重达78%以上,挺起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步入新发展阶段,株洲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思路,打造“中国动力谷”升级版,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力争到2025年,“中国动力谷”产业规模上万亿台阶,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规模过2000亿元,新培育3个以上千亿产业集群。
■记者探“谷”
3月的株洲,春光浪漫。城西北、株洲湘潭接壤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草木复苏、新芽冒头。
3月16日,湖南精益传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文在朋友圈写道:“公司参与的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电动汽车动力总成设计与优化工业软件》正式启动,向全球一流机电一体化开放性仿真分析平台目标迈进。”
湖南精益传动2021年1月入驻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一年裂变,其研发的齿轮传动分析软件可与国外同类产品PK,快速抢占全国市场20%。“今年,我们要全面赶超国外主流的综合性传动软件。”王文说。
一叶知春。在“中国动力谷”核心区株洲高新区,像精益传动这样的在孵企业(团队)多达1500家。
更为广阔的株洲地域上,孵化、壮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8家,总数在全国排名第26位、全省排名第2位。
创新驱动,动力澎湃。2021年,株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0.26亿元,较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2%,居全省第1位。
“中国动力谷”,正牵引株洲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破解时代之问的“株洲答案”
——“试验田”育出城市新名片
春意正浓,新技术与草木一同在株洲枝繁叶茂。
湖南玥昇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10余名80后博士,从玉米中提取原料,经技术处理变成聚酸乳,做成医用口罩。口罩原材料主要来自石油的局面改变;
株洲麦格米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专家,攻克涡旋压缩机产品技术,我国压缩机“卡脖子”难题解决……
株洲市科技局统计显示,到2021年年底,株洲高新技术企业超900家,较2017年增长211%。今年2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株洲在72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37位。
潮涌春城溯源头,人们遥指“动力谷”。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是‘中国动力谷’源头活水。”株洲高新区产业发展局局长周琦说。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战略布局在各地成立国家高新区,集中资源、区域优势,形成高新技术核心竞争力。
1992年成立的株洲高新区,是第一批国家高新区之一。到2012年,经20年跨越发展,株洲高新区大批高新技术涌现,成为株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迈入第三个10年发展阶段,株洲高新区面临时代之问:前路在哪?
传统的卖地、卖厂房难以为继。株洲高新区决策层认为,聚焦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才是长久之计。
深入调研,方向敲定:充分发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的传统优势,提速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动力领域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打造业态鲜明、实力超群的“中国动力谷”。
“中国动力谷”概念提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很快上升为株洲市的发展战略。
“打造‘中国动力谷’,必须有一个示范载体。”周琦回忆,株洲高新区当即在株洲与湘潭交界处腾出一块3300亩的土地作“试验田”,建设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风樯动,起宏图。
荒坡、菜地被推平,100万平方米研发中心、标准厂房等拔地而起。
人才公寓、酒店等配套设施快速跟进。为给企业、人才创造良好环境,还特地挖出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万丰湖。
但这块“试验田”并不好种。
作为内陆非省会城市,株洲吸引高新企业和顶级人才遇到瓶颈。从美国回来的周琦被委以重任:“我们就想通过举办一个海外专家论坛,打开局面。我们想方设法弄到一份海外专家名单,一个个打电话,最后来了20多名专家。”论坛举办大获成功,“中国动力谷”就此叫响。
2015年8月31日,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开园。谭铁牛、刘友梅等6位院士受聘为创业导师,为园区创新创业核心领域提供指导。
悄然间,工业株洲向世界递出崭新名片——“中国动力谷”。
动力产业奋勇前行,优势产业紧跟齐上
——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因“谷”而强
在株洲高新区动力谷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份亮眼“成绩单”:2021年,该中心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
放眼国内业界,株洲菲斯罗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成长令人称道。该公司2016年进驻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仅经5年孵化,便掌握核心技术,成为我国最大的光纤陀螺及组件供应商,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于荒芜中崛起,在探索中臻于至善。株洲高新区在“育苗”“引苗”“护苗”等方面形成体制机制,培育一批又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转化一个高科技项目“碳陶制动盘”,由于无法开展新产品应用推广,一直打不开市场。
2016年,世鑫新材迁入株洲。株洲市区两级主要负责人热心牵线,当年就促成该公司和中车株机成立试用科研项目。1年半后,研发人员成功解决“碳陶制动盘”多项关键技术,打破德、日等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
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联合上下游共同研发,生物多肽库、高性能靶材、碳化硅牵引逆变器等前端科技成果在“中国动力谷”加速转化。
三大动力产业奋勇向前,其他优势产业紧跟齐上,株洲在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拥有37个,是全省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市州,工业“比较优势”升级为“整体优势”。
2021年,株洲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42位,拥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全省唯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下行等多重背景下,株洲规模工业增加值不降稳升。2021年,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2.1个、3.3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一类市州首位。
今年2月,工信部公示2021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拟入选推荐名单,株洲成为全国10个拟入选市(州)之一,系湖南唯一入选市(州)。
“中国动力谷”声名鹊起,与安徽声谷、湖北光谷、江西稀金谷、河南冷谷并称中国腹地新五“谷”。
以“谷”强工、以“谷”兴市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培育制造名城
春风十里花满“谷”。
近日,由中车株机公司研制的首列商用磁浮3.0列车,完成相关动态试验和系统联调联试。这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商用磁浮列车,多项技术实现全新突破,填补国际空白。
3月11日,我国首款油电混合动力通用飞机在株洲试飞成功。飞机搭载国内首套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由中国航发608所联合相关机构研制。
在“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上发力,持续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迸发出强大的领跑力量。2021年,株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0.26亿元,较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2%,居全省第1位。
高质量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迭代的新起点。
“十四五”开篇谋局,株洲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株洲壮美篇章。
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向记者介绍:“制造名城,就是提升硬实力,在全省打造‘三个高地’上当先锋打头阵,打造‘中国动力谷’升级版,把株洲建设成动力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
瞄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制造强市目标,“中国动力谷”升级版聚焦优势产业,锻长板、补短板,构建“3(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3(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汽车与零部件)+2(一批传统产业、一批未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株洲制造业的发展能级和水平。
以“谷”强工、以“谷”兴市。
未来5年,株洲将打造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力争新增2至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到15%,经济总量迈上5000亿元台阶。
■行家说“谷”
创新机制
为动力谷增加“动力”
株洲动力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付书地
株洲聚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优势产业,通过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九载励精图治,“中国动力谷”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动力元素丰满。轨道交通牵引动力,涵盖高铁、普铁、地铁、磁浮以及货物重载,品类齐全,引领世界;中小航空发动机,不仅成就共和国航空动力第一台国之重器,更形成涡浆、涡轴、涡扇、涡喷系列型号产品,奠定国家级产业集群基石;锂电、风电、氢能创新发展,新潮动力赋能株洲。二是动力生态强劲。株洲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长期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全市多类创新平台538个,城市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百强。三是开放业态抢眼。眼里盯着世界一流,脚下立足自主创新,手中攥紧知识产权,引进来、走出去,以开放激发活力,以活力涵养业态,风顺帆扬,行稳致远。
“中国动力谷”向前更进一步,仍须在科技创新寻求更大突破。但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深处内陆,不靠海、不沿边,株洲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吸附能力受限。在此背景下,唯有扬长避短,率先在制度、机制上创新,将迈上一条通途。
株洲工业60余年跌宕前行,厂所结合有力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先进硬质材料等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做大做强。继续发挥传统的厂所结合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株洲大有作为。
株洲去年在长沙凯乐微谷产业园挂牌首个“科创飞地”。这种突破地理局限,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的方式,让株洲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子。基于当下的实际产业布局和发展,端出一套“株洲版”“科创飞地”实施方案,将有力推动科研成果在株洲落地转化。
持续打造“中国动力谷”,必须审时度势,有的放矢,敢闯、善创、实干。只有这样,才能朝着“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发愤图强、奋勇前行。
百事通!新华全媒+丨福建:海上风电助力绿色发展 7月27日拍摄的福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角(无人机照片)。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近年来,园区内的风电研...
天天快资讯丨28日收评:沪指跌2.25%再创阶段新低,两市飘红个股不足400只 财联社10月28日电,大盘全天低开低走,创业板指领跌,沪指再创阶段调整新低。盘面上,信创概念股相对活跃,雄帝科技20CM涨停,格尔软件、美利
“元宇宙”之路举步维艰 Meta三季度业绩持续承压 封面新闻记者朱宁元宇宙产业正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作为最先开发这一概念的科技巨头,近期却让市场略显失望;从去年风风火火地改名...
世界看点:收评|三大股指集体下挫:创指跌超3%,沪指跌逾2%,两市超4500股飘绿 28日,A股三大股指继续震荡下探,跌幅较深。其中,沪指跌逾2%,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跌超3%,科创50指数表现相对较好,上午一度红盘,午后跌幅扩
实时焦点:重庆啤酒发布2022年三季报 销量、营收、利润继续全面增长 10月27日,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2年1至9月,公司继续实现销量、营收和利润三大指标的全面增长。为应对新冠
上海经济前三季度走出“V形”显著反弹 图为茂名北路周末限时步行街于近期亮相,石库门、复古车、露营帐篷组成的潮流市集,吸引市民参观体验。本报记者海沙尔摄“平稳开局、深...
无锡锡山发力智能制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江苏网讯10月26日上午,得发科高精密传动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举行,开启传动科技创新转型的新篇章。下午
环球聚焦:10月27日融资余额14525.68亿元,相较上个交易日减少9.49亿元 每经AI快讯,据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15578 98亿元,相较上个交易日减少5 7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4525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