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调的周厚健,在退休时也选择了极为低调的方式。在3月12日下午海信召开的例行月度经济分析会上,周厚健正式卸任海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副董事长林澜将接任。自去年11月传出海信“换帅”误读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的海信接班问题,也由此尘埃落定。
1982年,刚刚从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的周厚健便进入青岛电视机厂工作,由此开启了在海信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1992年,周厚健正式升任厂长,成为引领海信前行的掌舵人。在他的带领下,海信从一家地方电视机厂,成长为千亿级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2021年,海信实现营业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24%,创历史新高。
由国际营销“一号人物”林澜接班,或许预示着海信未来将在国际化上进一步提速。
周厚健
对海信来说,周厚健足以称得上奠基者。
出任厂长时,周厚健年仅35岁。在长达30年的掌舵时间里,周厚健对海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对技术的笃信,到低调稳健的个人作风,无一不深深烙印在了海信的企业文化中。但若从企业发展的长时段角度观察,周厚健带领海信在多元化、国际化以及体制机制改革上所完成的“三大跨越”最具里程碑意义。
周厚健(左三)
刚掌舵海信不久,周厚健就知道,海信要做大做强就不能固守城池,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布局是必经之路。
“索尼公司就是靠不断上新项目迅速发展起来的,松下亦是如此,家电产品层出不穷。海信要发展也必须走这一步,向高科技发展。”1995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周厚健曾如是说。
此后,海信开始在变频空调、手机以及媒体产品等其他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发力,并在2006年完成了对科龙的并购,进一步完善了白电产品线。与此同时,海信还在2000年前后将触角延伸至B2B产业,在智能交通、光通信等新兴领域进行了布局。
如今,海信已经成为国内家电产品线最全的企业,几乎涵盖从黑电到白电到厨电的全品类,旗下品牌包括海信、科龙、容声、gorenje等。B2B产业中,智能交通、光通信业务板块已经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智能医疗等近十年内新布局的业务也开始崭露头角。
业务版图持续扩张的同时,周厚健也将目光瞄准了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
事实上,在周厚健接棒之前,走出国门就是海信的愿景。“在世界地图上点一个点”,是周厚健的上一任在告别时对周厚健和海信的寄望。30年后,周厚健做到了。如今的海信已经在海外设立了55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11个研发机构、18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对日本东芝电视等国外老牌家电企业发起的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经典案例,完成了从出口到并购、从输出产品到输出管理的国际化升级扩张之路。
在海信的国际化进程中,周厚健一直坚持自主品牌出海。2021年,海信实现海外收入731亿元,在集团总收入中占比达42%,其中自主品牌收入占比超过80%。
很多人对周厚健的印象是“技术狂”,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周厚健也是一位大胆的改革派。在他掌舵的30年间,海信不断冲破体制机制的束缚,不断释放出更强的企业活力。
海信集团的前身青岛电视机厂
1992年,刚刚升任厂长的周厚健便为了降成本、裁冗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94年,在质疑和反对声中,周厚健将企业品牌由“青岛”改为“海信”,青岛电视机厂也因此被海信集团取代,由此真正拉开了海信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转变的序幕。
此后,周厚健相继在子公司层面大胆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有社会法人投资的体制或建立股份公司,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提高了经营效率。就在2020年,海信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推进了集团层面混改,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
虽然公众对林澜的名字感到陌生, 但在海信内部,林澜是一位已经“服役”了超过15年的“老兵”,是海信国际化业务的“一号人物”。
林澜
公开资料显示,林澜生于1958年,与1957年生的周厚健算是同龄人,历任西门子咨询公司(现为英国 AMEC 公司)动力系统软件开发部经理,GE 动力系统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林澜与海信的缘分始于海信对科龙的并购。
2002年,林澜受老同学顾雏军邀请加入科龙,负责科龙香港公司投资、科龙顺德总部研发、生产、采购和海外业务。《海信史》中提到,“直到顾雏军被抓,科龙面临倒闭,林澜仍然靠着几个海外大客户维持公司运转。”
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精神,让林澜成为科龙高管中极少数被海信继续任用的人之一。2006年底,海信完成对科龙的收购之后,周厚健就将此前任职科龙副总裁的林澜纳入麾下,任海信集团副总裁,并将国际营销的担子交给了他。也正是在2006年,周厚健正式提出“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并正式成立国际营销公司。
某种意义上,林澜是海信收购科龙所获得的最大收获。科龙的海外市场一直做得很好,而海信之所以发起对科龙的并购,目的之一便是为海信国际化铺路。如果说周厚健是为海信国际化谋划蓝图和做战略决策的人,那林澜就是冲锋一线的实施者。
周厚健(左)与林澜
从各个国家市场渠道的建立,到海外研发体系的搭建,再到近年来对东芝电视、gorenje等海外企业的跨国并购,都是由林澜一手推动完成的。他将过去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很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比如,海信之所以能在自主品牌出海,这条被认为最难走的国际化道路上快速突围,源于林澜的“B品牌”战略——暂时放弃对头部品牌的直接竞争,先从“高质中价,优质服务”的定位做起。到今天,海信自主品牌已经在欧美高端市场获得越来多认可,并成功将万元以上的激光电视产品卖到了美国。
再比如,林澜负责搭建了海信智能电视的海外内容平台,让海信成为首个搭建全球一体化运营平台的中国电视品牌,海信智能电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林澜,就没有今天全球布局的海信。就连周厚健都曾评价说:“海信真正的国际化,是林总带着走出来的。”
在国际化上持续加码无疑将是海信未来最重要的发力方向。2021年10月,海信就曾在媒体开放日上公开表示,预计海外收入最快在3年时间内超过国内。而在2021年底召开的海信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B2B产业出海被确定为海信未来国际化的重点突破领域。相信林澜的接棒,将给海信国际化增添极大助力。
百事通!新华全媒+丨福建:海上风电助力绿色发展 7月27日拍摄的福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角(无人机照片)。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近年来,园区内的风电研...
天天快资讯丨28日收评:沪指跌2.25%再创阶段新低,两市飘红个股不足400只 财联社10月28日电,大盘全天低开低走,创业板指领跌,沪指再创阶段调整新低。盘面上,信创概念股相对活跃,雄帝科技20CM涨停,格尔软件、美利
“元宇宙”之路举步维艰 Meta三季度业绩持续承压 封面新闻记者朱宁元宇宙产业正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作为最先开发这一概念的科技巨头,近期却让市场略显失望;从去年风风火火地改名...
世界看点:收评|三大股指集体下挫:创指跌超3%,沪指跌逾2%,两市超4500股飘绿 28日,A股三大股指继续震荡下探,跌幅较深。其中,沪指跌逾2%,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跌超3%,科创50指数表现相对较好,上午一度红盘,午后跌幅扩
实时焦点:重庆啤酒发布2022年三季报 销量、营收、利润继续全面增长 10月27日,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2年1至9月,公司继续实现销量、营收和利润三大指标的全面增长。为应对新冠
上海经济前三季度走出“V形”显著反弹 图为茂名北路周末限时步行街于近期亮相,石库门、复古车、露营帐篷组成的潮流市集,吸引市民参观体验。本报记者海沙尔摄“平稳开局、深...
无锡锡山发力智能制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江苏网讯10月26日上午,得发科高精密传动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举行,开启传动科技创新转型的新篇章。下午
环球聚焦:10月27日融资余额14525.68亿元,相较上个交易日减少9.49亿元 每经AI快讯,据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15578 98亿元,相较上个交易日减少5 7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4525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