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山东汶上:创新春风劲,产业谱新篇

胡克潜 张明

本报记者 | 尹明波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本着“抓产业就是抓经济工作的具体化”思路,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坚持“产业立县、制造强县”不动摇,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实行“链长制”、搭建“1+3+6”工作架构、优化营商环境,春风化雨,为产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俯瞰汶上。孙海鸥/摄

创新注入新动能

在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风光”),驻企干部李宁正在为组建济宁市光伏产业联盟作最后的准备。“新风光是济宁市第一家上市科创板的企业,去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长质量奖。”李宁介绍说,新风光将依托其新能源发电必不可少的产品,与全市36家光伏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解决光伏企业规模小、链条短、应用难等问题。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汶上县5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1人、创建省级研发平台28家,一大批像新风光这样创新力强、后劲足的企业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同时,成立人才创新发展院,预留备案制事业员工名额用于引进人才,目前共为9家企业招聘硕士以上研究生18人。

串“链”带来的高质量效应,不仅在于新技术的融入,还在于新方向的引领。汶上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一直困于产业链不完整、纯代工附加值低等问题。该县不断出台政策,在招引拥有自主品牌龙头企业的同时,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汶上县鸿瑞轩服饰有限公司很快调整发展思路,每年投入1000万元培育自主童装品牌RedCopper,新品牌销售额连年增长,基本实现投入、产出持平。

如今,汶上县纺织服装产业以代工为主的现状在逐步改变,一批自主品牌脱颖而出,七七服饰等特色品牌已崭露头角。到2025年,全县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力争达到80家、营收达到120亿元,自主品牌销售占比突破20%。

领导带头当“保姆”

“让科技创新迈出企业大门,延伸到新能源产业链,不仅能提升企业产品品质和效益,更能带动产业驶入‘双循环’格局和‘双碳’目标的良性轨道。”汶上县委书记高永干直言,产业成链方能稳健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点串“链”成群,恰能带来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效应。汶上县推动实行“链长制”,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链长”,完善县专班、部门、镇街和企业四级联动机制,像“保姆”一样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

汶上县还成立了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组建1个办公室、3个产业专班和6个要素保障组的“1+3+6”工作架构,确定9个核心产业链条。各产业专班编制了产业技术开发路线图、人才开发路线图和产业链招商图谱,明确产业链招引补链强链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双招双引”活动。聘请专家成立“共创小组”,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保障产业链稳健发展,汶上县在干部助企攀登活动中,优选20家骨干企业、20家高成长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同时建立助企攀登问题诉求“收集、初审、会商、分办、督办、回访”闭环管理办法。目前,已累计办结企业问题诉求83项,县级销号率94%。

企业投资不后悔

“太感谢了,来汶上投资没选错地方。”1月11日,山东汉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宁,将一面锦旗送到汶上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一科科长郭超手里。3个月前,郭超在调度项目进展时发现,该公司1.5万吨/年化工新材料建设项目迟迟没有新进展,立刻联系项目单位,和同事先后7次到现场为企业实地解决问题,1月3日不动产证办妥。

营商环境相当于阳光雨露和土壤,决定着产业的萌芽和健康成长。近年来,汶上县紧盯企业和群众的办事痛点、堵点和难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比如,商事登记“掌上办”让企业设立实现最快2小时办结,推行“告知承诺”制实现施工许可“一单即办”,组织联合竣工验收至少缩短60天项目工期,“帮办代办”制度让项目实现极简审批等。2021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2574家,同比增长24.10%。

产业成链,后劲十足。汶上县瞄准装备制造、高端化工和纺织服装三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四上”企业达到394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36家,地区生产总值近五年来年均增长6.3%。“既激励创新又引领方向,既呵护关怀又排忧解难。”高永干表示,是重点就毫不犹豫地全力聚焦,有困难就全神贯注地奋力攻克,只要全县上下一心想在产业、聚力干在产业,就能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崛起。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