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等介绍“好品山东”建设主要内容,推进进展情况及下步打算,发布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3月2日,记者发布会上获悉,省政府印发《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一年来,有223个品牌荣获首批“好品山东”品牌。根据规划,到2025年,“好品山东”竞争力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前列,到2030年“好品山东”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山东从中国质量奖、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企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从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存量品牌中,突出质量、创新、品牌、效益及绿色发展等评价指标,遴选产生14类,223家制造业、农产品、消费品类“好品山东”品牌,具有质量水平高、社会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的特点,体现了“好品山东”的核心内涵,展现了群众舌尖上的、日常消费的“好品山东”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成果。
日照市上榜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
2.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所属领域: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城市轨道交通
3.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领域: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城市轨道交通
4.海汇集团有限公司
所属领域:专用设备
5.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
所属领域:纺织服装
6.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
所属领域:肉制品、水产品
7.日照三兴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领域:粮食及副食品
8.日照金果粮油有限公司
所属领域:食用植物油、调味品、花生制品
9.日照绿茶
所属领域:区域类产品
现将“好品山东”品牌组织及主营产品向社会予以公告↓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质量强省办主任侯成君介绍,近年来,全国区域公共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各经济强省(市)纷纷加快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虽然是品牌大省,但品牌分散在各部门各系统,没有形成聚合效应,还不是品牌强省,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无法让消费者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关于山东产品和服务的品牌认知,所以我省迫切需要打造自己的区域公共品牌。
入围首批“好品山东”名单
需要闯过这几道关卡
如何入围首批名单,是很多企业关注的话题。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质量强省办主任侯成君介绍,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的遴选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是组织推荐。按照《“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进方案》和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质量强省办向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及16市质量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等单位下发了《关于推荐“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的通知》,从其现有存量品牌中推荐“好品山东”品牌。共收到1160家有效申报主体的申报材料。
二是资格审查。质量强省办委托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用中心、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围绕社会信用、产品监督抽查情况对申报主体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主体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三是专家评审。按照老字号、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区域、地理标志等类别进行分组,专家委员依据“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评价细则及原品牌评定标准等,围绕申报主体的成立时间、经营状况及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产品特色、品牌文化等情况进行评审。
四是名单初选。第一批“好品山东”面向制造业、消费品、农产品领域遴选。依据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消费品分类与代码》《农产品分类与代码》,充分考虑考虑新旧动能转换成果和消费品、农产品的覆盖面,按主营产品进行分类,遴选了第一批14类“好品山东”初选品牌。同类产品品牌遴选时,选取了专家评分高、推荐率高、社会知名度高、品牌影响力大的企业。
五是征求意见。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初选名单产生后,网信、发展改革、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税务等部门,结合部门职能给予了严格审查,并给予了反馈意见。汇总各单位反馈情况,并报省政府审定,产生第一批223家“好品山东”品牌,展现群众舌尖上的、日常消费的“好品山东”,展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成果。
认准“好品山东”形象标识
纳入“好品山东”品牌体系的组织依据《“好品山东”形象标识使用管理办法》等要求,可以在公布的产品包装、生产经营场所、广告宣传等相关材料中使用“好品山东”形象标识,未纳入“好品山东”品牌体系的组织及产品不得使用“好品山东”形象标识。
在“好品山东”形象标识著作权归属方面,质量强省办拥有“好品山东”形象标识著作权及相关权益,并授权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持有和使用。
山东省质量强省品牌和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好品山东”形象标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好品山东”形象标识、侵犯“好品山东”形象标识著作权、伪造或冒用“好品山东”形象标识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