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罗玉箫 夏鹏元2月28日,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内,武汉市首个大型新能源电池企业基地——中建三局中航锂电武汉项目现场,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项目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
中航锂电武汉生产基地是湖北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重点项目之一,规划产能20GWh,按照一台纯电动汽车平均装配50Kwh的动力电池计算,中航锂电武汉基地达产后,每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可装配40万台纯电动汽车。
入场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建设伊始,中建三局中航锂电武汉项目二标段面临着工程体量大、工期紧、品质要求高的巨大挑战。为加快项目建成投产,全力助推湖北新能源产业布局,自去年12月6日进场以来,项目立即开启加速模式,迅速组织人员和设备集结到位,18天完成第一块底板浇筑,43天完成第一栋单体封顶,85天完成13栋单体建筑全面封顶。
“项目高峰期作业达人员1300余人,到主体结构封顶阶段,完成近20万平方米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过程中盘扣总使用量9000余吨,钢筋总使用量9200余吨,钢结构总使用量1600余吨,实现总产值1.5亿元。”项目经理赵忠表示,“整个施工阶段面临冬季严寒、持续降雨、疫情停工、春节放假等多重影响,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少困难,但都一一克服。今年的目标是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业主交付满意的答卷,为湖北的新能源建设出一份力。”
全力推进施工进度,项目全员攻坚,每周召开专题会议,每日通报工程进度,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全力保障物资和人员调配,项目组织14支实力强劲的队伍和物资设备供应商,根据现场施工作业面需求,筹备冬季施工物资,克服疫情管控,在20天的时间内达到千余人的用工高峰。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春节前后,全国疫情呈现“点式”爆发的态势。项目作业人员数量大,为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每周组织1次全员核酸检测,并按照“网格化”管理制度,每日更新人员名单,第一时间掌握每个人的行程信息和健康信息,从源头杜绝的新冠病毒的流入,筑牢防疫红线。
据悉,中建三局中航锂电武汉项目是武汉市首个大型新能源汽车电池工程,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含办公楼、来料车间、拆解车间、NMP库房、导热油及蒸汽锅炉房等16栋单体建筑。该项目主要配套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等应用领域,是湖北省市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将全力推动湖北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延伸、企业集聚、规模提升和示范应用,为武汉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显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