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江苏盐城:借“风光”助“双碳”,以绿色发展引领城市更新

盐城拥有长三角最为优越的自然生态、最具规模的绿色产业、最富潜力的碳汇空间。近年来,盐城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全面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绿色发展。

图说:海边风场 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下同)

做好“风光”文章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盐城能耗增长量仅为省定增量控制目标的79.38%。全市单位GDP能耗较“十三五”初下降18.9%。其背后的巨大推力,正来自盐城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带动盐城产生深层次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盐城地处太平洋西岸、中国东部黄海之滨,拥有江苏省最大的市域面积、海域面积,以及最长的海岸线、最广的沿海滩涂,全年光照时间平均达2280小时,发展新能源产业潜力巨大。风电与光伏顺理成章地成为盐城新能源产业的“两翼”。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斌表示,近年来,盐城实施“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战略,大力招引新能源领域龙头领军企业,拉长新兴产业链条,把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据盐城市工信局沈乃峰介绍,该市现已拥有100多家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形成东台、大丰、射阳、阜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大新能源重点板块,构建基本覆盖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科创研发、配套运维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进入“十四五”,盐城将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新蓝海,即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绿色能源之城和国家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

图说:条子泥湿地

系统提升碳汇能力

湿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碳汇。盐城立足自身优势,有效发挥黄海湿地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

自2017年起,盐城已连续五届举办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这个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建立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联盟,促使沿线国家、地区和众多国际环保组织在加强湿地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形成共识。今年1月,由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举行,搭建了推动全球生态治理的交流平台,形成了一系列滨海保护的全球共识。

在湿地保护管理法规制度建设方面,盐城制定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优势。此外,盐城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上的优势。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许虎介绍,盐城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片林近50万亩,推动更多的盐碱荒滩成为碳汇空间。

图说:市民在城市阳台健身步道上跑步

倡导低碳生活

绿色是盐城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盐城最厚实的家底。在城市建设上,盐城持续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做好环境“大文章”,推动环境保护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盐城严格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要求,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和断面长制,做足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水文章;强化大气环境协同治理。盐城持续擦亮“盐城好空气”品牌,强化PM2.5和臭氧控减,秋冬季重点治理细颗粒物污染,夏季重点治理臭氧污染;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市民养成环保、低碳的出行习惯,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新建自行车道、健身跑道,投放数千辆城市公共自行车,倡导低碳交通、绿色出行……如今,绿色生活已成为盐城人追求的时尚。

周斌表示,下一步盐城将围绕确保2030年、力争提前的总体目标,积极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深度变革,加强系统谋划,研究制定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达峰行动方案和路径,落实工作措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朱成林

关键词: 生活方式 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