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差距在哪

最近制造业最热门的企业莫过于中芯国际,从一组数据能看到其受捧程度:IPO募资达532亿,市值超6000亿。今天,我们试着从中芯国际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20年发展史、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横向对比三个维度,对这家公司进行介绍。中芯国际20年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一个缩影。现在就来看中芯国际的激荡二十年。市场热捧,中芯国际市值超6000亿

7月16日上午,中芯国际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按发行价27.46元/股开盘,开盘后股价猛涨245.96%至每股95元,市值飙升至6780亿人民币。中芯国际本次科创板首发募集资金净额超过450亿元,这是科创板史上以及 A 股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 IPO 计划。

除了募集资金多外,过会快是中芯国际此次上市的另一个亮点。 随着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我国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度融合,大量科技企业开始筹谋抢滩上市科创板,中芯国际就是这股大浪潮中的一员。它还有一个独特的身份——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A+H”红筹企业。 科创板正式开板的第二天,预告了一个多月的中芯国际正式从纽交所退市,进入美国场外交易市场交易,并向美国证交会申请撤销注册及终止其在美国证券交易法下的申报责任。 今年6月1日,中芯国际递交给科创板的一份二次上市招股书,直接将半导体资本市场炸开了花。从6月1日递交申请书,3日后进行首轮IPO问询,15天后通过上市委会议,3天后提交注册,7天后注册生效。中芯国际的科创板上市历程,仅耗费了29天,就创下我国A股市场十年以来最快上市速度。

中芯国际成立20年,20年跌宕起伏,仅仅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就经历了从上市初期的400多亿人民币市值,跌至连零头不到的20多亿市值低谷,再创造12年市值暴涨300倍的高光时刻。可以说,中芯国际的发展史正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一个缩影。

中芯国际是怎样炼成的?

1、2000~2009:绕不开的台积电 在为美国德州仪器工作的20多年中,张汝京辞掉工作,创办了世大半导体并建设了两座工厂,世大半导体快速崛起。随后,台积电盯上了世大半导体并以以50亿美元的高价将其收购,张汝京被打入冷宫。 2000年,52岁的张汝京北上再次创业,在上海创立了中芯国际。凭借着在业内树立起的声誉和权威,张汝京迅速聚拢了人才和资金,高盛、华登、汉鼎和祥峰等多家机构选择投资中芯国际。 从2000年8月开始打桩建厂,到2001年9月第一片0.25微米以下8英寸晶圆进入试产阶段,中芯国际只用了13个月。20年前13个月的建厂速度,可丝毫不输今年特斯拉被吹上天的上海超级工厂建厂速度,后者也仅花了一年时间。2003年,中芯国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芯片代工厂,生产工艺与台积电相同。 2004年,中芯国际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厂房得以扩建和扩大产能。然而,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与台积电纠纷、诉讼面前栽了跟头,台积电先后两次在美国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和窃取商业机密。 直到2009年,积极反诉的中芯国际最终还是以赔偿2亿美元,授出约10%的股份告终。这一结果给中芯国际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公司大股东结构形成以大唐电信、台积电、上海实业“三权分立”的局面;二是时年61岁的张汝京再度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出走中芯国际。至此,中芯国际与台积电长达6年的专利战终于结束。 2、2010~2016:高层几经变动,中芯走向盈利 张汝京黯然离场后,王宁国接手了这个负担沉重的企业。在他加入中芯国际不久后发布的2009年第四季财报显示,公司大幅亏损4.823亿美元,与台积电和解的相关费用更高达2.997亿美元。 王宁国为中芯国际定下两条策略:避开和台积电正面竞争,力争让中芯成为客户的“最优备选”,也就是做台积电备胎;完善本土产业链,帮助本土半导体设备、材料和芯片设计公司发展。 幸运的是,得益于全球半导体业的大势转旺,尤其是代工市场的增长创历史新高,2010年,中芯国际公司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好消息提振了整个半导体业。与此同时,以盈利为导向的内部调整也开始发挥作用,公司毛利率由2009年第四季度的7.6%上升到2010第四季度的23.9%。 但在为中芯国际呕心沥血、提供巨大支持的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突然离世后,这家公司陷入利益方争夺控制权的怪圈。最终,新任董事长张文义力荐中芯前“元老”邱慈云出任中芯CEO。邱曾是张汝京的第一副手,担过任中芯国际营运高级副总裁,对公司了解颇深。 面对着中芯国际的窘迫境地,邱慈云提出的策略是,与国际巨头寻求定位差异化和业务多样化,不直接和竞争对手对抗。寻求差异化的同时,中芯也没落下更精工艺的研发。在邱慈云的带领下,中芯在2014年成功实现28纳米量产。虽然与业内尖端水平仍有两代技术差距,但这一突破也帮助中芯拿到第一笔手机芯片订单——来自高通的骁龙410。 2、2017以来:顶尖人才引领技术突破

2017年,邱慈云请辞,淡出中芯国际核心管理层。随后,中芯国际宣布一条重磅消息:前台积电技术大将、三星晶圆代工研发主管梁孟松将入职中芯,担任联合CEO与执行董事。 梁孟松经历颇为传奇,他毕业后曾在美国处理器大厂AMD工作过,于40岁那年(1992年)加入台积电。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是2003年台积电与IBM在130纳米的“铜制程”一战。2003年,台积电以自主技术击败IBM,以130纳米“铜工艺”扬名全球。梁孟松对于台积电先进工艺掌握的广度与深度,以及从研发到制造整合的熟悉度,在公司少人能及。 顶尖半导体人才的加盟对中芯的技术支撑可谓飞跃性,一年半的时间里,梁孟松将中芯国际从28纳米时代,进入14纳米时代。更可贵的是,在300天不到的时间,中芯国际就把14纳米制程芯片良率从3%提高到95%。2019年下半年实现14nm节点量产,目前N+1/N+2工艺顺利推进,同台积电存在2代制程的差距。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差距在哪?从芯片制造工艺水平来说,台积电今年开始量产5纳米产品,这是业界的最高水平。在7纳米和10纳米工艺领域,还有英特尔和三星电子这两个头部企业。中芯国际是大陆唯一量产14纳米的晶圆制造商,落后于台积电4年左右的时间。高盛预计,中芯国际2022年可升级到7nm工艺,2024年下半年升级到5nm工艺。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按照2019年的全球销售额计算,台积电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远超三星(18%),中芯国际处于第二梯队,市占率仅为5.1%。

在不同工艺产品对整个公司收入上的贡献上看,台积电的先进工艺收入贡献突出,中芯国际的收入结构则相对均衡。

在财务指标上,台积电2019年实现营收357亿美元,净利润115亿美元,净利率32%,ROE为21%,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7-50%之间,经营性净现金流205亿美元。同期,中芯国际收入为31.16亿美元,净利润2.35亿美元,毛利率20.6%,经营性净现金流10.19亿美元。 从以上数据来看,中芯国际与台积电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国信证券分析称,从可替代性来讲,中芯国际与贵州茅台一样不可替代、无法复制。800年前就有茅台了,而我们奋斗到今天才有中芯国际的14nm先进制程。A股的中芯国际属于绝对稀有资产,科创板的中芯国际的估值超过龙头台积电也是有可能的。

关键词: 中芯国际 台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