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产业>正文

中国银联:让支付更“无感” 普惠更“有感”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1-10-13 14:49:59

当浦东开发开放30年庆典的号角吹响,中国银联也刚刚过完她十八岁的生日。30年星辰大海,以银联为代表的一批“国字号”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落户浦东,见证了浦东翻天覆地的人间传奇,也创造了支付从现金时代到刷卡联网、移动支付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刷手机买买买、坐地铁等已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疫情期间,健康扫码、智能门禁、消费券发放等新应用,也迭代了支付工具的新使命。中国银联作为支付领域的创新者和引领者,顺应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持续提升支付清算服务能力,助力上海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集聚生态 打造支付清算产业中心

2002年3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争取下,中国银联落户浦东新区。恰逢入世之初,风云际会,这一打开中国银行卡联网通用、进而培育出庞大银行卡产业的支付巨头,为浦东发展注入了活力。

“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落户浦东以来,银联以支付产业为基础,推动金融科技在上海落地生根,吸引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支付产业上下游各方落户浦东。目前,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近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将其银行卡业务部门设于上海,形成了集聚的银行卡产业区。

经过多年努力,银联已构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覆盖发卡、受理、清算、定价、差错及争议处理等各个环节,权责明晰的业务规则体系,以及由基础标准、安全标准、平台标准、支付设备标准、终端标准五大类构成的标准体系。

银联用了十年的时间走完了VISA、万事达几十年走过的路,并形成了超越,正是源于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内生动力。截至2019年底,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已超84亿张,在主要国际卡组织中,银联的发卡量和交易金额已位居全球第一,“银联”品牌也已成为国际主要银行卡品牌。

在中国银联战略与投资部总经理刘源看来,支付产业在上海集聚,创造数十万人就业,实践中形成了产业创新过程中的集群效应。未来,银联将持续提升支付清算服务能力,将上海打造成为支付清算产业中心。

业内专家表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活跃的金融交易活动,而其中支付结算是金融交易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上海已经汇集了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银联、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等金融基础设施,成为支付清算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向公共领域延伸 移动支付用户达3.3亿

随着技术进步和业态衍进,支付从单纯的金融服务,不断向城市服务等公共领域延伸。近年来,银联在地铁公交、医疗健康、校企园区、公共事业缴费等领域不断发力,让支付越来越“无感”。

刷手机坐地铁、刷手机买菜……目前,全国34个城市地铁、1700个城市和县域公交,14000家菜场和生鲜门店、10000家停车场、55万家餐饮商户、30万台自助终端、1600所校园、1900家医院、3000个企事业单位食堂已受理开通银联移动支付服务,共享移动支付发展带来的便捷消费体验。广深城际高铁已全线实现银联闪付过闸乘车,“挥一挥手”就可上演“双城故事”。

在上海地区,通过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推动智慧出行、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民生等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重点打造了“南京东路云闪付一条街”“外滩云闪付一条街”,实现进博会国际会展中心移动支付无障碍受理。目前云闪付App活跃用户数、场景应用居于全国前列。

疫情期间,银联通过云闪付便利居民生活和服务政府疫情管控,复工复产实现“一码畅行”,助力打赢防疫阻击战;拉动消费回补,银联通过云闪付App在南通、青岛、宁波等城市和辽宁、内蒙古、安徽等地区,联动各地政府及银行共同出资逾5亿元发放消费券,预计带动各地餐饮、超市、百货、旅游等消费逾10亿元,其中九成以上受益商家为中小微商户。

普惠更“有感”,银联移动支付总用户数、云闪付App累计注册用户数快速上升,分别达3.3亿户、2.6亿户。

发力金融科技 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支付行业一路走来,一头承载着技术科技创新,一头连接着各类金融活动,通过科技和金融的最紧密结合,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刘源说。

今年是上海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基本框架之年,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积极探索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正在各行各业推进。

银联已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在包括电子发票、缴费凭证、供应链金融等积累应用研究经验。2019年10月,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在北京共同宣布,由六家具体单位共同设计并建设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内测发布。这是中国银联联合各方打造行业一致认可并共同使用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平台的一次探索,将推动区块链行业创新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成果应用及产业布局,服务新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的建设发展。

与此同时,银联建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支付网络,促成国内支付标准不断走出去。2012年成立的专营国际业务子公司——银联国际初步实现了“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就用到哪里”的阶段目标,并逐步推进国际业务本地化,境外60个国家和地区已累计发行超过1.3亿张银联卡。

“这十几年银联培养了中国电子支付的习惯和基础,创建了一个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国际网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评价道,“在这个过程中,走了一条先加入国际标准、引入消化、制定自己的标准,最后在部分领域推动形成国际标准的道路。”

目前,银联加速拓展国际网络的广度与深度,巩固内卡外用市场优势,加快境外业务本地化发展,构建技术支持体系,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金融规则与标准“走出去”,努力推动上海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商业周刊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407 373 8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