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从未忘记他们
今年
我们寻访了一批志愿军老战士
(资料图)
他们曾经是侦察兵,是卫生员
是军医,是炮兵
是钢铁般的战士
如今都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
从他们身上
我们感受到那段历史的荡气回肠
也看到了中华儿女坚如磐石的信仰
“269个
个个都是20多岁
我们一个锅里吃饭
都牺牲了……”
李昌友所在的八连
是一个270人的加强连
在一次战斗中
八连270人浴血奋战
一仗打下来只剩下17人
接下来的多次战斗中
八连战士越打越少
只剩下李昌友和另外两名战友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这两名战友也壮烈牺牲
李昌友因负伤治疗
成为八连唯一的幸存者
“打死他(敌人)一个
我们就保本
打死他两个
我们就赚一个”
“从来没想活着回来……”
八连出征时的270人牺牲了269人
最终只剩下李昌友一个
这是他不愿回忆的痛
“我哪里还有战友
我的战友都牺牲在朝鲜了”
这些年,每逢“八一”
95岁的李昌友都会前往
羊楼洞烈士陵园
祭奠那些长眠的志愿军烈士
这里安葬的是抗美援朝负伤归来
因救治无效牺牲的142名烈士
这里并没有李昌友认识的战友
但他坚持每年都去
他要去告诉那些未曾谋面的战友
如今祖国和平昌盛
人民生活幸福
这将是一场多么艰苦的战役
她14岁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
她叫王清珍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15军45师一名卫生员
也是电影《上甘岭》中
卫生员王兰的人物原型
1952年10月
上甘岭战役打响
当时
没人预料到
这将是一场多么艰苦的战役
战场上物资匮乏
没有水
王清珍就融化雪水泡干粮
没有烧水壶
她用罐头盒代替
没有绷带
她用敌军投放照明弹的降落伞布条
包扎伤口
没有药棉
她就拆了棉衣取出棉花处理后使用
在上甘岭五圣山的坑道防空洞中
她悉心护理伤员
用嘴喂饭喂药
用自己的棉衣捂伤员的脚
并为他们唱家乡民歌
鼓舞他们战胜伤痛
原国防部部长秦基伟将军
在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
她叫王清珍,只有十七岁
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病房
护理二十多个重伤员
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
帮助伤员排尿
情操之高尚
令人肃然起敬”
“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
86岁的王清珍仍然坚定
如今
她依然会哼唱起《我的祖国》
只是这歌声里不再有硝烟与痛苦
更多的是和平与安宁
空中是轰炸机封锁
李增令和周凤兰
是一对92岁的革命伉俪
他们同一年出生,都是军医
都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在夺取加里山的战斗中
敌人的封锁是双重的
地面是炮弹封锁
空中是轰炸机封锁
战士们被压制在公路两侧
炮弹声不绝于耳
李增令在这次行动中身负重伤
被送回国接受治疗
周凤兰也参加了这次战役
当冲锋部队听到
“拉开距离,跑步前进”的命令时
一个个战士飞速穿过弹坑往前冲
周凤兰被炸飞的石土掩埋
炮弹声过后
她从土里爬出来
摸摸腿没有受伤
拔腿就往前跑
伤愈之后
李增令第二次入朝
在卫生营手术组
他们正式相识
成为生死与共的战友
手术室设在距前线约十里路的山林里
敌机昼夜不停地骚扰
李增令和周凤兰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
连天连夜坚守在手术台上
战地医疗条件有限
病人急需输血
李增令就自己献血抽血
手术麻醉药是开放式给药
周凤兰自己几次被“麻醉”
昏倒在手术台上
他们从烽火年代走来
并组成革命家庭
携手走过70年风雨
时光飞逝,岁月见证初心
老人珍藏着许多的勋章
那是他们并肩战斗的见证
也是历史的见证
“只要有一口气,就要打下去”
1950年冬天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
在长津湖展开了一场对决
史称“长津湖战役”
当时22岁的陈世礼
是一名炮兵战士
“七八个人操作一门炮
有人装弹,有人拉火……”
“我们要消灭敌人的重机枪火力点
掩护步兵歼灭敌军”
回忆作战经历
他记忆清晰
敌方是美军有着
“北极熊团”称号的精锐部队
火力异常凶猛
“只要有一口气,就要打下去”
志愿军以顽强的战斗毅力
对敌人发起连续进攻
时值寒冬
长津湖一带骤降大雪
气温降到零下30多度
“山是白的,树是白的,地上也是白的”
陈世礼回忆
雪水灌进鞋子里
脚冻得毫无知觉
士兵皮肤和钢枪粘在一起
撒开手就得掉一块皮
陈世礼的腿脚被严重冻伤
裤子、鞋子已无法脱下来
只能拖着僵硬的双腿在雪地里爬行
运送弹药的车辆经过
将他带回卫生所
后被转运回国进行手术
切掉了十根脚趾
“我还怎么回部队……”
见到自己的双脚
他崩溃失声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
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我们出生入死
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
电影《长津湖》中
这些台词触动无数观众
今日山河无恙
是千千万万将士拼死奋战来的
英雄无言
他们受过的伤是最好的军功章
他们的精神会被永远铭记
中国人民志愿军
将自己的青春、热血与生命
化作守护祖国的铜墙铁壁
换来祖国的和平安定
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
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讯员周旺弟报道:10月26日下午,西樵镇政府与东方新蒙(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青年成才园项目合作协议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报道:10月26日上午,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区委锻造“禅城铁军”要求和...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道: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传媒集团和广州市合强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机械国际合...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全链条”监管遏制违法用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坚持疏堵结合、多管齐下,着力...
世界聚焦:夯实电力支撑 护航佛山产业持续壮大——供电助力佛山建设制造业创新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
三水启动住宅小区文明提升行动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邵巧玲报道:10月26日,三水区召开物业管理小区文明提升行动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住宅小区文明提升行动,规范辖区物业
焦点关注:高明区西安河流域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西片区)进展顺利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摄影报道:在高明区荷城街道庆洲村旁,一段刚刚完成清淤作业的灌溉渠格外抢眼。渠道中间两行仿木桩护脚...
【环球播资讯】高明今年新建或改建25个社区体育公园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摄影报道:10月25日,在高明区街心公园,现年65岁的荷城街道竹园社区居民李向阳锻炼完身体后,对崭新的健身器
当前最新:“利剑”出鞘,南海加大对涉水企业执法力度!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通讯员肖长安报道:南海以水闻名,以水兴城,良好的水环境,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人民群众幸福...
紧急提醒!10月28-30日顺德全区所有核酸检测点均提供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服务! 近期有些市民朋友可能会发现健康码“红了”“黄了”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响不要担心!重要提醒为了更好服务辖区内被赋黄码的居民,充分...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