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岁患儿小陈(化名)出现反复鼻塞、睡眠打鼾伴张口呼吸情况半年,被诊断为病理性腺样体增生。因其父母主张保守治疗,遂前往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主管医生邓聪为小陈辨证后行针灸治疗。
当天晚上,其父母反馈小陈的症状有所减轻,次日再行颈部侧位X线检查见有好转。经过9次治疗后,小陈上述症状明显缓解,检查结果提示鼻咽气道较前明显增宽。
据邓聪介绍,腺样体也称为咽扁桃体或增殖体。正常生理情况下,6-7岁儿童腺样体发育至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待成人后基本消失。如若急慢性鼻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扁桃体等部位发生炎症,从而刺激鼻咽部,则会引起腺样体组织增生。
而上述案例较好地证明了,运用针灸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具有一定优势和临床效果。通过深针刺配合电针,能够刺激人体蝶颚神经节来调节交感及副交感作用,从而抑制腺样体异常增生。
“岭南中医灸法名匠”老锦雄教授(左)与学术继承人李子勇、邓聪(右一)正在进行学术讨论。
邓聪表示,腺样体肥大常见症状包括听力减退和耳鸣等耳部症状;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等鼻部症状;常引起阵咳,易并发气管炎等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出现“腺样体面容”;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多变、夜惊、磨牙、盗汗、尿床等全身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看,根据腺样体肥大的常见症状及其本虚标实的特点,针灸治疗重点在于扶正祛邪。一般选穴为下关穴、迎香穴、尺泽穴、足三里穴、太溪穴、印堂穴、百会穴。
据了解,“深刺下关穴配合电温针改善儿童腺样体肥大气道压迫症状”是由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传承弟子、“岭南中医灸法名匠”老锦雄教授学术继承人、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邓聪主任中医师主持的佛山市中医院2022年新技术项目。目前,项目已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取的电温针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
文/梁炎婷、蔡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