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每日速看!广东金融高新区建设15周年:云奔潮涌聚灯湖 奋楫逐浪向未来

7月31日,广东金融高新区建设15周年,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并铭记的日子。

这是蛹动蝶变的15年:广东金融高新区从无到有,从鱼塘洼地到高楼林立,创新动能持续激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质日益提升,吸引了千余家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及企业,形成国内外金融、科技人才荟萃的强磁场。


(资料图)

这是探索改革的15年:广东金融高新区从单一定位到前瞻性布局“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和“产业金融中心”双定位,赋予“金融”和“高新技术”更强大、更丰富的内涵,走出一条独具佛山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闪闪发光的一张“金融名片”。

栉风沐雨十五载,春华秋实芳满庭。背靠“万亿城市”佛山,带着累累硕果,广东金融高新区踔厉奋发,将继续描绘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版图。

顺应金融发展潮流 广东金融高新区诞生恰逢其时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广东金融高新区?可以说广东金融高新区自2007年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应对全球金融风云的使命。

金融业对一个地区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越来越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产业创新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前台与后台业务加速分离。金融后台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和产值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以金融产品开发、信用评级、客户服务等为主营业务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发展。

从当时国内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都将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作为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并作为提升金融发展层次和金融服务效率的重要路径。

在这一轮浪潮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自然不甘示弱,势必要把握好这个发展良机,通过发展金融后台实现金融产业升级。

2007年,广东提出建设“金融强省”的目标,来破解本地金融业产业地位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作用不相称,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弱等现实问题。而“广东金融高新区”则是这项目标的重要抓手。

为何是佛山南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佛山工商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是不争的事实,数十万家注册工商企业为佛山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2000年后,佛山金融业取得较快发展,金融体系逐渐完善,势头良好。

然而,制造业的发展与变革也为佛山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时的佛山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第三产业的弱势较为明显。随着佛山“一环”的开通和广佛地铁动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必须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来抓。

南海同样也处于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节点。当广东省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战略布局时,南海便先一步抢占先机,拿出了一份颇具前瞻性的金融发展规划。在申报材料里,南海还总结出自身打造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八大优势”,涵盖信息化、区位及交通、环境配套、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基础、产业支撑、成本等方方面面。

如此,南海“大城资源,小城成本”的优势充分凸显。甚至有人认为,“国际金融发展的主体和金融寡头之于上海、深圳、广州以及备份中心之于佛山,正如美国金融业的核心区之于纽约以及高新技术备份区之于新泽西州。”广东金融高新区落户南海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而言之,不论是外部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还是内部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和需求,广东金融高新区的诞生都“恰逢其时”。 

“城产人”融合发力 一流营商环境孕育一流金融行业 

去年,佛山提出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如何完善城市、产业、人才融合,正是这项改革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佛山市由此前实施的“产城人”融合发展逐渐转变为“城产人”融合发展。把“城”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城市对产业和人才集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彰显了佛山从“制造”大城迈向“智造”高地,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决心。

引进更高端的人才、更先进的产业成为必然。发挥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绝不只是简单的环境提升,更重要的是城市功能的升级,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集聚高端产业,吸引高端人才,使城市成为更具推动力的经济发展引擎。金融业作为万业之首,更应当成重中之重来抓,而广东金融高新区自然而然成为探路者和破题者。

细数15年来的发展,广东金融高新区通过招商、引智、城市建设三大方面大力推动“城产人”融合发展。

招商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已吸引中国工商银行集约运营中心、中国人保南方信息中心、广发金融中心、友邦金融中心、毕马威全球共享服务中心、海晟金融租赁、中科沃土基金、佛山金控期货、IDG资本、深创投等1429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累计投资规模2292亿元。越来越多的进驻项目承接起全球业务,使佛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亚太地区金融服务链条上的重要极点。

人才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曾经的鱼塘洼地摇身一变,如今已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市标杆,园区金融、科技人才从10年前的不足2000人,发展成如今的6万多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超80%,有效优化城市人口结构,也为落户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智”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更要留住凤凰栖,这就需要“城”的建设。发展至今,广东金融高新区已坐拥广佛地铁、南海有轨电车以及城市慢行系统等交通网络,毗邻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两大高铁枢纽,50分钟到达港澳;园区内实现5G网络全覆盖,并建有全国A类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99%,全年停电时间不超过5.2分钟;同时拥有保利、万达、万科、中海等多个高档商业综合体,以及益禾人才公寓等高层次人才居住配套,国际化都市环境逐步成型,成为珠三角“城产人”融合发展标杆。

如今的南海,越来越多高品质的写字楼在这块热土上拔地而起,2021年千灯湖片区缴纳税收超亿元的写字楼达16栋,带动南海区金融业税收收入在全区税收比例上升到7.6%,为39.43亿元,占佛山市的32.34%。作为制造业强区的南海也在逐步成为极富魅力的金融之城。

聚焦当下,不管是南海、佛山,甚至是广东,都对城市转型、产业升级、人才聚集有着迫切的渴望。而“城产人”齐头并进,正是广东金融高新区加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它正以最强劲的势头、运用金融力量描绘区域高质量发展蓝图。

“金科产”一体化发展 创新区域特色金融之路 

“城产人”融合发展为广东金融高新区带来了发展沃土。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利用环境优势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金融发展路径,走向更高层次的赛道,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广东金融高新区必须解答的问题。

在不断摸索中,“金科产”一体化发展成为广东金融高新区的破题之道,此路可行的前提在于南海雄厚的产业基础。目前南海市场主体数量达50万户,约占佛山比重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38家,占佛山比重4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3.6亿元,占全市比重26.9%;还拥有金属制品、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12个产值超200亿元的制造业集群;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腾龙湾区数据中心、平谦国际智慧产业园、虎牙全球研发总部等一批龙头项目也纷纷落户。这些都为“金科产”发展体系的建立创造可能,放眼佛山,更是如此。

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也符合现代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2010年前后,广东金融高新区提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即以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纵向打造“城、产、人”融合发展,横向推进“金、科、产”创新融合。

具体来讲,一方面,广东金融高新区打造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通过对落户小镇的创投机构和基金机构进行各项扶持,实行基金类机构集群注册,提供免费注册地址及地址托管服务等;还通过发布股权投资市场指数,为产业资金需求和资金投资方向提供动态数据,引领行业风向;同时,建设“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基地,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通过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打造产业集聚基地、建设产业孵化中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推动科技金融产业集聚。

另一方面,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疏通融资渠道。近年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实施融资增信措施推动银行“愿贷”;创新投贷联动模式推动银行“敢贷”;畅通融资服务渠道推动银行“能贷”;设立双创引导基金推动银行“会贷”。在企业和银行机构之间“穿针引线”,促成二者合作。

两大方面齐发力,既打破了渠道和平台的束缚,更加速了“金科产”一体化深入发展。

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6年,佛山市金融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约为14.2%,与同期GDP平均增速相比低将近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而到2021年,佛山市金融业增加值63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2%,同比增长13.4%,实现连年持续提升。

金融业增加值正是金融生产活动活跃度较高的直接表现,也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的高活力,这恰好佐证了当下“金科产”一体化发展路径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广东金融高新区选对了,也走好了。站在15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广东金融高新区以更大活力在数字金融赛道加速奔跑,利用数字金融为制造业发展赋能,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争当广东金融强省建设排头兵 

回顾15年前,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挂牌,不仅让人惊喜,更让人期待。惊喜的是像南海这样一个县级区域提出要办金融服务区的,此前几乎没有。它不像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地,都是省、市级区域。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局,和广州享有同样区位优势的广东金融高新区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这不得不让人产生更多遐想和期待。

15年的打磨,广东金融高新区早已褪去“稚嫩”,面对省、市、区的殷殷期望,未来的路如何走?记者认为,应当全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这个中心既是各地金融机构都能够自由从事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场所,它具有强大的金融聚散功能,业务国际化程度高,也是金融运作中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市场。它既能够为区域内部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对地方经济金融活动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赋予自身更加清晰的定位。广东金融高新区作为佛山的城市之魂,产业、资本、人才、城市配套、政策支持等最优质的资源都在这里汇聚。而佛山作为全省核心制造业城市,致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要广东金融高新区释放更强的活力和动力。

方向既定,就需要直面困境,勇往直前。于内而言,广东金融高新区仍面临着缺乏上级先行先试政策支持,法人金融机构未形成集聚气候等诸多瓶颈。这就需要佛山把广东金融高新区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支持广东金融高新区作为全市金融产业发展重要平台,推动金融高新区在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金融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

具体而言,可以将广东金融高新区设立为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允许自贸区政策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先行先试;支持将广东金融高新区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等。同时,用好用活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这一重要平台,进一步完善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创投生态圈,引导创投资本为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支撑。

对外来说,其实早已有了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一个金融相对落后的省份迅速成长为全国金融大省,港澳因素无疑举足轻重。事实证明,在广东金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引进港澳金融机构、工具、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有效促进了广东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

这一路径当下同样适用,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设立,既为广东金融高新区带来更大挑战,也提供更多机遇。在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发展设想中,将更加积极与横琴、前海等先进区域产业互联、人才互通,通过支持鼓励各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内新设或迁入法人、分支和专营机构、后台机构等;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企业、机构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参与设立或引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诸多举措,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创新样板和服务高地。

总的来看,可以发现一个高质量的区域金融中心正在逐步形成,不管是内部联动升级,或是区域协同创新,不难想象,未来广东金融高新区都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广东金融强省战略中书写更关键的篇章。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轶彤、周传勇、李宁

通讯员唐文辉、陈敏仪、林琪瑜

关键词: 金融高新区 广东金融 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