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世界短讯!院士专家齐聚佛山南海,共话“双碳”战略机遇

7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学“双碳战略下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在佛山千灯湖畔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烈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所长吕建成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双碳”新格局下的政策、技术和商业模式等话题。

院士团队牵手南海

推进产学研对接与人才交流合作


(相关资料图)

此次高峰论坛内容包括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两个环节。在主旨演讲环节,郭烈锦以《能源有序转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题目发言。郭院士梳理了能源动力系统及能源体系的演变史,系统分析了全球及我国能源供给及利用体系,指出了我国能源面临的重大问题或挑战。他提出,要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氢气具有显著的零碳优势,在中长期内必然成为首选的能量载体。

圆桌论坛。主办方供图

在圆桌会议环节上,郭烈锦、吕建成、国家电投广东公司首席专家常胜、广东热立方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童凤喜、广东佛燃天高流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如意等,围绕“共叙‘双碳’机遇与挑战”话题,展开了思想碰撞。

“目前氢气主要被用作化工原料,在动力、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利用方面巨大潜力尚未释放。”郭烈锦表示,据国际再生能源总署预测,2050年全球氢气消耗将达3亿吨,给现有氢能生产体系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

随后,吕建成提出将继续发挥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重要作用,为佛山市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常胜则分享了国电投在氢能领域制储运加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布局,提出未来国电投将在推动佛山氢能产业发展中贡献力量,童凤喜重点探讨了热泵行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机遇。

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化推进、“双区”建设机遇等重大利好叠加,佛山制造业不断提质增效、民营经济活力持续迸发。实际上,西安交通大学与佛山南海合作已久,多年来双方致力推进产学研对接与人才交流深化合作,特别是在氢能方面,南海得到了郭烈锦院士团队不遗余力地指导和支持。从2018年起,郭烈锦连续4次参与南海区举办的氢能大会,到2020年9月开始带领研发团队在南海区建设氢能与洁净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院,引领南海锚定“双碳”发展目标,坚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氢能产业路径。

院士郭烈锦。主办方供图

南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拥有13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0亿元,同时南海正积极构建两高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氢能产业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加快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等绿色经济发展的重任。

氢能产业驶向发展快车道

已形成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

“未来,南海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国家氢能产业发展的大局,全力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化、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南海区副区长黄智斌说。

数据显示,如今,南海从起初的20多家氢能企业和机构到现在100家增长近5倍,涵盖了氢气生产储运及设备研制加氢站设计与建设,燃料电池和系统,核心材料与部件,整机研发制造、产品检测及设备研制、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八大环节,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聚集了国电投、海德力森等氢能头部企业,生产项目预计投资规模超4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目前,南海已在产业规划、产业扶持、产业基金、车辆运营、加基站建设及运营等方面,率先出台了10项针对性的政策,是国内产业政策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目前为数不多的聚集燃料电池汽车八大核心部件的区域之一。今年5月,南海出台了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22至2025年进一步推进氢气制储愈加等环节的政策创新,完善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机制。

以仙湖氢谷为主要的阵地,南海当前已聚集了来自国内外100多家氢能企业和机构,氢能全产业链趋于完整;通过搭建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培训研究院等平台,南海不断加强在氢能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储运安全标准规范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撑,极大地提升了南海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行业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开始,南海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氢能周活动,三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及同期活动。目前,南海正加快打造全国氢能多元商业化应用聚集地,开拓性地推动氢能在市政车、叉车、船舶等方面的应用,推进氢能多元化的商业应用。

文/南方日报记者李欣 通讯员李燕 李秋琼 王华楠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