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全球快播报】走近佛山市核酸检测采样“守夜人”

连日来,在我市相关镇街的各核酸检测采样点,前来采样的市民络绎不绝。由于天气炎热,不少市民选择在夜晚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夜幕降临之际,各采样点灯火通明,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坚守岗位,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

7月12日晚,记者走访部分夜间核酸检测采样点,走近这些奋战在采样点的“守夜人”。

坚守岗位在热浪中完成采样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手部消毒、取棉签、采样、掰断棉签、放进试管、旋上盖……在高明荷城广场核酸检测采样点采样间,郑文好一整套流畅的操作,仅用几十秒就完成了采样。

“傍晚5点半上岗,要到晚上12点才结束。”郑文好说,这几天,采样的手就没有停下来过。她大致估算了一下,仅仅是晚上就完成了1000多人次的采样工作。

对核酸采样点的医护人员来说,防护服已成了她们的“日常服装”。郑文好说,“以前还会因为不透气,被捂得很辛苦,现在身体仿佛已经免疫了。”采样间空间狭小,把空调调到最低温度,穿着防护服的她们才能感觉到一丝凉爽,但当汗水浸透衣服,被防护服包裹的她们便只能感觉到闷热了。

然而,在夜幕下的夏日核酸检测采样点,最“热辣”的并非采样岗,而是在核酸采样间外的志愿者和预检分诊岗人员。

“先完成扫码,队伍请排好,保持1米间距……”在荷城广场核酸检测采样点,志愿者罗子洋穿着蓝色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透明面罩,一边维持排队秩序,脸颊上的汗珠一边不停地往下滴。

“我负责的是引导,提醒大家做好相关操作,维持现场秩序。”罗子洋表示,自己一直在做防疫志愿者,今天是第一次来到荷城广场做防疫志愿者,虽然换了一处地方,但所有工作都驾轻就熟。“这几晚是热了点,但年轻人嘛,也不怕。”罗子洋说。

“请出示粤核酸码”“请保持1米线间隔”……晚上9时多,在荷城街道飞马公园核酸检测采样点,身穿蓝色防护服的陶爱娣正在为市民核验粤核酸码。一个晚上,她不但需要不停地说话,还需要维持秩序,为部分市民解答难题等。

“我6时半来上班的,到现在3个多小时,不光是衣服,连裤子都湿透了。”陶爱娣一边为市民核验粤核酸码一边说,“有的市民不理解,我就要跟他们解释。有的市民操作较慢,必须手把手教,一晚下来,嗓子都快冒烟了。”

连轴工作白天上班晚上采样

7月12日19时许,夜幕降临。而在禅城区梁园核酸检测采样点,身穿严实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已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了两个多小时。

现场医疗组组长、来自禅城区人民医院的郑草花,此时匆匆吃过晚饭,稍作整顿,她又像拧紧链条一样重新投入工作。

这里是当晚祖庙街道设置“黄码”专用通道的三个采样点之一,持“黄码”与“绿码”人员分开两侧排队采样。人们停留时间越短越好,必须严阵以待。负责巡视调配繁重任务的郑草花,时刻留意着两边的情况。

比起前一天,当晚持“黄码”检测人数明显增多。看到“黄码”专用通道排起小长龙,郑草花马上指挥调整。“黄码”通道增设到5条,加上12条“绿码”通道,17条检测通道齐齐开放,推动现场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市民排队等候几分钟即可完成采样。“很快!”不少采完样的市民点赞。

“差不多时间要换人,他们太累了。”当晚8时20分,采样台人员开始首趟轮换。

“换下来的人员请不要离开。市民一多的话,随时还要上。”听到两位组长似乎有点“不近人情”的话,队员们都非常理解。

换下来休息的几个医护人员,全身上下湿漉漉,好像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下来后,话都不想说,但最让人不舒服的,是长时间缺水带来的虚脱头痛,通常要一个晚上才能缓过来。”当被问及身体状况,有人这样说。

另一旁,他们即将上岗的同事丝毫没受影响,顶着高温闷热开始忙碌工作。

现场有部分工作人员,白天上班晚上采样,需要连轴转工作达十三四个小时。对此,郑草花有些心疼。“大家闻令即战,随召随到,日常也都注意作息规律,让体能跟上,所以我们已锻造出一支相当能战的队伍。”她说。

文/佛山日报记者陈嘉懿、林晓平

关键词: 荷城广场 一个晚上 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