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报道:6月11日,2022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启动,非遗创新作品展、非遗户外集市、非遗课堂等一系列活动,拉近市民与非遗的距离。
6月11日,非遗户外集市在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举行,学生踊跃体验非遗项目。/佛山日报记者黄皓贤摄
“创见·非遗”佛山非遗创新作品展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开展,将展至6月28日。展览征集了90余件佛山非遗传承人创新作品。融合醒狮元素的DIY醒狮彩灯、直径120厘米的超大竹编雨帽,以佛山剪纸、石湾陶塑形式创作的抗疫美术作品,让市民看到与以往大不相同的非遗作品。
佛山市博物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雪莲表示,非遗要保持鲜活生命力,除了守住老手艺,还要进行跨界融合、不断创新。此次佛山非遗创新作品展就是通过非遗“1+1”的方式,实现不同非遗的跨界融合,连接现代生活,让更多市民关注非遗、热爱非遗,更好地推动佛山非遗的传承发展。
除非遗展览外,主办方还在佛山梁园、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和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其中,非遗户外集市于11~12日一连两天在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举行,共引进20个非遗摊位,包括佛山剪纸、佛山彩灯、石湾陶塑等非遗项目,让市民零距离感受非遗传统工艺产品的魅力,体验非遗产品给现代生活带来“活色生香”的艺术享受。
6月11日下午,由禅城区博物馆、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打造的非遗课堂正式开讲。第一期邀请了石湾陶塑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曹锋明讲述石湾陶塑历史、传授石湾陶塑技艺。今后,非遗课堂将以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为主要阵地,打造成面向公众的常态化课堂。
相关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