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杨立韵报道:“画龙点睛”“进水”“扒丁上船”“启航回家!”5月8日上午,一场传统的龙舟出水仪式在三水区李保安龙舟厂举行。一艘重约2.2吨、长达40.06米,最宽处有1.13米的大型龙舟,在扒丁们簇拥下顺利下水,经由樵北涌进入西江、北江,最后运抵南海区大沥镇沥北社区坎南一村和二村。
出水仪式过后,扒丁将龙舟扒入樵北涌,经西江、北江“回家”。/佛山日报记者杨立韵摄
这一场简单的仪式,南海区大沥镇沥北社区坎南一村和二村的村民却是期盼已久。大沥镇水网密布,当地村民素有端午期间举行游龙盛会的传统。2021年9月,他们向李保安龙舟厂订购了这艘78人龙。昨日一大早,坎南二村村民小组长梁礼材就率村民代表来接龙舟回家。
遵照传统,梁礼材等人将龙牌、龙神座、锣鼓、罗伞、高标、烧酒等物件逐一放好,最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对龙头进行“画龙点睛”,龙舟在一片欢呼声和鞭炮声中下水。
“龙舟下水后,还有一个环节叫‘采青’。”梁礼材介绍,“采青”仪式结束后,由村民代表分发烧猪,最后由本村扒丁把龙舟扒到西江,再由拖船拖回大沥。
水网密布的岭南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每当有新龙舟下水,扒丁们都要为它举办隆重的仪式。各地域风俗习惯不同,这个仪式又有“龙舟进水”“龙舟出水”等别称。“叫法不同,却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李保安告诉记者。
李保安现年86岁,是佛山市级非遗项目三水龙舟制作(洲边)传承人,也是领衔打造这艘大型龙舟的灵魂人物。梁礼材等人慕名而来,就是看中李保安对龙舟吃水弧度、深度方面得心应手的掌控——经李保安之手打造的龙舟,似乎总是“扒得”比别人的要快一些。据说其秘诀在于,李保安每次动工之前要先问清楚扒丁们的体型、体重,再以此为根据进行组装,而不同的木材、不同大小的龙舟又有不一样的“组装方式”。
李保安龙舟厂制造的龙舟有承载力大、起水快、船身轻、造型美的特点。该厂曾为广州鸦岗村打造一艘长45米的80人龙,助力该村在2015年中华龙舟大赛中夺冠。在珠江流域乃至香港、广西、福建等地,有龙舟竞渡的地方就有“三水李保安造”。2017年10月19日,李保安还登上CCTV-10探索发现栏目《繁华录——节庆的故事(下)》,向世界展示三水龙舟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