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干净的村道蜿蜒至村内,池塘边的坡道上绿意葱茏,围栏一架,就是一个休闲小花园,红砖一铺,就是一条休闲路径……4月21日,南海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在里水镇举行,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等人现场参观了里水镇文教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南海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
参会人员到里水文教社区视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
为了实现眼前的美景,文教社区也走过“弯路”。
“曾经组织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清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但总是出现效果不理想、标准不高、不够彻底、容易反弹等难点痛点问题。”里水镇副镇长杜坤介绍,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他们找出了三大症结:基础差、阻力大、资金缺。
如何解决?文教社区探索出自己的经验。
在村里的宣传栏前,文教社区党委书记黄启良为参会人员介绍了小村算账的故事:
“以前,村民爱在房前屋后堆杂物,是想积累够了就变卖,非常影响环境。我们算了一下:他们一次变卖杂物可能不到20元,我们通过评比活动,督促他们自己清理干净,达到效果了就奖励50元,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但如果这个事情长期积累不解决,最后再出动清理,可能每户清理成本超过200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评比活动,能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类似这样的小账还有很多:临河铺设的红砖道,包办可能10万都搞不定,但通过奖惩机制引领,推动村民参与,再利用村里的废旧建材,1万就搞定了……
算清一笔笔小账,文教社区干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件大事。这种做法也得到了顾耀辉的点赞,“这笔账很朴实,但是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如果村干部能算清这笔账,我相信我们的农村人居环境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参观文教社区时,杜坤还系统介绍了文教社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经验。
里水文教社区的“四小园”建设成果展示。
以党建引领为立足点,高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确定整治思路后,文教社区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入户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将整改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带领群众围绕“为什么要整治、如何整治”落实整改,推动“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5个镇班子成员、5个办局挂钩11个经济社,挂图作战;利用党建星期二等制度,挂钩直联,推动人居环境整治。
以全民参与为着力点,打造干净整洁宜居环境。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干部干,群众看”,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文教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房前屋后生活垃圾等,从而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村民随即主动带动家属、邻居等参与整治清理,青年志愿者、学生、教师、退役军人等都积极参与其中,打造干净整洁宜居环境。
以强化管理为关键点,推动美丽家园共建共治共享。针对闲置地卫生情况易反弹的痛点,文教社区也给出了对策:成立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工作队,通过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团建等方式,动员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修改村规民约加入三条惩治措施;增设人居环境评比公示牌,每季度检查评比,达标的每户每季度给予一定的奖金以激励。
“以奖促干、有奖有惩”。通过这几项制度和措施,文教社区成功激发了全体村民的积极性,他们都乐于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如今,通过系统有效的整治,文教社区的烂地闲置地被改造成整洁的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小菜园,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干部干事更得人心,群众思想也得到转变。
里水文教社区的“四小园”建设取得成效。
“很多村民讲这是几十年来村里最干净的一次,走进村里舒服多了,你们真是辛苦了,希望能够长久保持下去。有的村民提出,现在清理出这么多地方,真的要好好规划一下,利用好它可以建个小公园、停车场等等。”杜坤动情地说,这是对干部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更值得关注的是,社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也有了很大转变。
以前的清理工作,大家都认为是应对检查,往往是“干部干,群众看”,拆乱阻力重重。但如今,当这项工作变成一项长期性的管理工作时,有人管、有制度、有落实、有成效,村民守规矩、自觉维护后,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希望被彻底点燃,人居环境整治成了村民的迫切需求。
“乡村振兴是村民自己的事情,我们要让群众形成‘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共识。”这是里水镇党员干部已经达成的共识,就是要通过修改考核机制,树立示范,实现扶持几条村、带动一大片、倒逼一批后进,最终实现全域乡村环境提升的目标。
“三年前,我来过文教社区,那时还是脏乱差,今天来看,非常干净整洁,实现了华丽蝶变,这让我有点意外、诧异、吃惊。”顾耀辉说,文教社区的变化不单是人居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表现在干部的思想、作风的转变,这才是根本。
数看文教社区整治成效
本次整治共拆除村中乱搭建的鸡棚、僭建物、田头棚等85处;
处置危旧房52间,明渠改暗渠150处;
清运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4000多吨;
发动村民自筹材料、自已规划建成四小园26个;
修复美化村前树池花基等260处,建成了一批村头巷尾休闲小景。
文/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程虹 通讯员 朱嘉泳 南海区农业农村局
图/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刘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