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佛山网评 | 将裁员说成“毕业”,打工人能获得慰藉吗?

疫情以来,许多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部分企业选择了裁员来渡过难关。近日,在京东、B站的裁员中,将一份份冷冰冰的裁员通知,变成了温情脉脉的“毕业指导书”,引发网络热议。

站在公司经营的角度,裁员节流求生存,本无可非议。从正常逻辑看,只要依法办事、流程合规、补偿到位,被裁员工重拾心情,继续下一段人生历程,也不会有过多怨言。但偏偏一些大厂选择跳出来,将本属无奈之举的裁员行为,以惺惺作态的用词加以巧饰,颇有“丧事喜办”的既视感。

据了解,京东将辞退员工的裁员信称之为“毕业须知”,还祝福离职员工“毕业快乐”。而B站的裁员信,也将裁员称作“毕业日”。“毕业”式的“裁员”,看起来为员工离场增添了些许“喜庆”和人情味,但从舆论反应来看,似乎弄巧成拙,非但一众网友不买账,反而掀起了新一轮对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的质疑声讨。此番文字游戏让人似曾相识。两年前,马云在回应“阿里裁员传闻”时称,这是“向社会输送人才”,被网友批评“油腻”。事实上,用“毕业”这样一个富于正能量的词,讲述一件略带悲伤的事情,与“输送人才”的风波何异,都是用“夏炉冬扇”的词,做不合时宜的事。

诚然,经过互联网大厂这所“学校”的“栽培”,许多员工增加了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在执行力、领导力和管理经验上有所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员工的离开是一种另类“毕业”、向社会输送人才。但毕竟,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企业裁员不是温柔、含情脉脉的,降临在自己身上,更免不了失落和伤感,甚至感到一丝残酷。在这样的悲情时刻,企业试图以所谓的“人性化裁员”,消抵被裁员工的负面情绪,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只会引起当事人和围观者更大的反感——不仅被解雇员工心生怨气,在网上吐槽宣泄,引发舆情风险,幸运留下的员工也见识到公司冷酷无情的一面,在心中种下芥蒂,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还会让消费者在选择企业产品和服务时,或多或少产生信任危机。

这不禁让人反思,在当下的社会环境,我们需要怎样的“裁员伦理”。笔者以为,在如何裁员这件事上,企业的处理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此前,受到毁灭性冲击的服务网站爱彼迎也选择了裁员,但不同的是,除了给被裁员工至少14周薪水,将工作电脑赠送给员工,还开通了在线人才数据库,在征得同意之后,将被裁员工的简历系统整理出来,推荐给其他科技公司。试问这样的举动,怎能让留下的员工不士气高涨、被裁员工不心怀感激呢?

裁员的处理方式,往小的说,可以窥见管理者格局,往大的说,也透视出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既按照劳动法办事,保持应有的风度,又让劳动者尽量保持微笑,不对前东家出恶声,考验着广大企业的大智慧。

文/孔德淇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佛山新闻网的文章均系佛山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佛山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不合时宜 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