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莽莽群山中,云雾缥缈,以红为主色调的矮寨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大桥四周奇峰耸立,俯瞰下去,有两个苗族村子卧在悬崖两侧。它们一个叫“家庭”,一个叫“幸福”。
无数年来,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的这两个村子隔峡相望。从“家庭”到“幸福”,要上下悬崖,费尽周折。
10年前,开创世界建桥史上多项先河的矮寨大桥通车,“家庭”和“幸福”彼此紧紧联通。10年来,这里的群众战天险、壮产业、换新颜,将奇峰峭壁变景观,在险势中谋优势,摆脱了过去贫困的生活。如今,顺畅的交通,又助力他们快速行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战天险
春茶采摘时节,湘西正多雨。
站在矮寨大桥一侧的山岭上远眺,这座主跨1176米、没有桥墩的大桥如同“悬挂”在峡谷上方300多米的高空中,往来车辆川流不息。
大桥连接的峡谷两侧,家庭村和幸福村郁郁葱葱的茶园里,身着苗族服装的村民在俯身抬头间,将一片片鲜嫩的黄金茶叶装满身后的背篓。
陡峭山峰上适宜的土壤和气候,让这里的茶独具特色,有着“一两黄金一两茶”的说法。这些鲜茶送到山下经过加工,通过矮寨大桥运出深山、销往全国。
然而,过去由于湘西州地形复杂,这一座座山峰也曾是横亘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天险。
据《湖南省志·交通志》记载:“湘西地区,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呈弧形复背状绵亘于境,千山万壑,群峰壁立,险峻崎岖,羊肠土路,绕溪越岭,时上时下,回绝人寰,登涉艰难……”
幸福村前任党支部书记石胜斌回忆说,过去幸福村和家庭村之间常有嫁娶,但将“幸福”迎到“家庭”,并不容易。
婚礼前一天,男方要组织十几个小伙子带着猪肉等礼物,赶在日落前到女方家。两村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但沿着陡峭山路下悬崖、再上悬崖,他们要花五六个小时。婚礼当天天不亮,新娘子和亲友带着嫁妆又得走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男方家。有时男方还得提前抬着“一顿饭”到中途迎接,吃完继续赶路。
矮寨大桥刚开始建设时,要克服的困难难以想象,施工难度在世界建桥史上罕见。
面对艰难险阻,大桥建设者们勇敢地挑战“天险”,在深山丛林间挥洒汗水。幸福村和家庭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带着干粮,运渣土、搭钢架、搅水泥,一起参与大桥建设。
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桥正式通车。从此,湘西州通过矮寨大桥融入长沙、重庆、桂林、贵阳“4小时经济圈”。
壮产业
起雾时,乳白色雾气笼罩桥面,车行其上,宛若“腾云驾雾”,矮寨大桥便因而有了一个浪漫的别称:“云中天桥”。
这一独特景观,被从矮寨大桥上通行的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大桥成了网红“打卡”地。峡谷两侧的家庭村和幸福村被游客“瞄上”,成为欣赏自然景观和体验苗族文化的好去处。
挖掘本地特色资源,以发展产业带动增收,成为家庭村和幸福村摆脱贫困的关键路径。
10年间,矮寨大桥已成为当地旅游核心品牌,形成一个包括路、桥、峡谷、苗寨在内的“矮寨奇观旅游区”。
今年38岁的黄勇在矮寨大桥通车当年回到幸福村。起初,他在大桥一头摆了一个照相摊,为参观大桥景观的游客们拍照留念,生意好得出奇。
随着手机摄影功能不断更新迭代,拍照生意逐渐落寞了,不过游客却越来越多。黄勇索性收了摊子,回到家里盖小楼开农家乐。
黄勇的新房子一盖就是5层,一楼是餐厅,二楼全家人住,三到五楼有8间客房。参观完大桥后,游客们在村里继续游玩。黄勇说,一天招待七八桌客人是常事,旅游旺季里一天就有20多桌客人。
1991年出生的家庭村苗族姑娘秧梅开也是外地回村创业的一员。2018年刚过完春节,几位客人向她咨询:“能否给我们做顿饭吃?最家常的那种就行。”好客的秧梅开立刻带着客人回到家里,拿出腊肉做了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客人们赞不绝口。
家庭村地形独特,四面皆是悬崖,村子窝在山顶一个“盆地”里。这种奇特的景观给村里带来的客人越来越多,秧梅开有点招架不住了。
于是,她租下舅舅的旧房子,收拾破败的院子,锄掉比人还高的草,办起了农家乐。有时,一场长桌宴就有100多位客人,一个“黄金周”收入1万多元。
很快,从民间工艺专业毕业的秧梅开又发现了新的商机:游人在村里“玩得开、住得下”,还希望“带得走”。她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办了一家苗绣作坊,根据游客需求“订单作业”,一件订单少则一百元,多则七八百元。游客们开心了,大伙儿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村里的产业一点点“长”出来。矮寨大桥不仅将客人们“带进”家庭村和幸福村,两个村子的农产品也借助矮寨大桥“走出”了大山。
沿着矮寨大桥,周边形成一条几十公里长的U形“黄金茶谷”。不仅如此,金秋梨、白云贡米,苗绣、背篓等手工艺品,也通过大桥源源不断地走出深山苗寨。
石胜斌说,幸福村人均只有8分地,过去种下的水稻玉米还不够吃。产业发展起来后,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有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早已超过1万元,村集体账上也有50多万元。
换新颜
在家庭村党支部书记石大林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段珍贵的视频。视频里,村民们紧贴在悬崖边,在陡峭的小路上小心翼翼地开山炸石,硬是在悬崖上开出一条公路。
这条有着几十个“回头弯”的公路从家庭村一直通往峡谷底部。修路时,全村82户350多人,上工地的就有200多人。修路者中,有耄耋老人,有稚嫩少年,白天号角、锤声阵阵,夜间火把毕剥作响。
矮寨大桥通车前一年,家庭村这条修了10年的公路也通了。对矮寨大桥慕名而来的游客,就沿着这条6公里长的路走进家庭村。
“有了这条路这座桥,我们村已经大变样了。”石大林说,自然风光和传统苗寨成了村里最有价值的“资产”。到村里的客人越来越多。
在幸福村,每个家庭的日子也越来越好。2010年以前,全村连摩托车都没几辆,现在村里的小汽车快停不下了。幸福村295户1193人,拥有各类汽车200多辆。
石胜斌说,精准扶贫开展以前,幸福村的房子大部分是过去留下来的木房子,有的是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最年轻”的房子也有二三十年。如今,全村60%以上的房屋是砖混结构,老的木房子也修葺一新。
脱贫攻坚战中,家庭村和幸福村摆脱了贫困。如今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村民们对今后的生活越来越有底气。从外地务工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更多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创造幸福生活。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讯员周旺弟报道:10月26日下午,西樵镇政府与东方新蒙(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青年成才园项目合作协议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报道:10月26日上午,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区委锻造“禅城铁军”要求和...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道: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传媒集团和广州市合强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机械国际合...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全链条”监管遏制违法用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坚持疏堵结合、多管齐下,着力...
世界聚焦:夯实电力支撑 护航佛山产业持续壮大——供电助力佛山建设制造业创新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
三水启动住宅小区文明提升行动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邵巧玲报道:10月26日,三水区召开物业管理小区文明提升行动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住宅小区文明提升行动,规范辖区物业
焦点关注:高明区西安河流域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西片区)进展顺利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摄影报道:在高明区荷城街道庆洲村旁,一段刚刚完成清淤作业的灌溉渠格外抢眼。渠道中间两行仿木桩护脚...
【环球播资讯】高明今年新建或改建25个社区体育公园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摄影报道:10月25日,在高明区街心公园,现年65岁的荷城街道竹园社区居民李向阳锻炼完身体后,对崭新的健身器
当前最新:“利剑”出鞘,南海加大对涉水企业执法力度!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郑慧苗通讯员肖长安报道:南海以水闻名,以水兴城,良好的水环境,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人民群众幸福...
紧急提醒!10月28-30日顺德全区所有核酸检测点均提供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服务! 近期有些市民朋友可能会发现健康码“红了”“黄了”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响不要担心!重要提醒为了更好服务辖区内被赋黄码的居民,充分...
南海区西樵镇携手东方新蒙共建青年成才园 佛山新闻网讯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
【天天热闻】禅城区召开2022年选调生基层锻炼工作会议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见习记者贺勇...
世界快看:第十三届佛山车展拟下周开幕 实惠福利助力佛山车市年末再冲刺 佛山新闻网讯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报...
全球新消息丨遏制违法用地,禅城出台“全链条”监管措施 日前,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